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如何陪伴孩子的情緒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分享下如何陪伴孩子的情緒。

首先要說明下,在心理學上專業的說法是情緒是一個動态的體驗過程,包括感受、身體感覺、想法及行為。說感受是情緒的一部分,情緒是内在世界外在的表達方式。舉個例子,感受:難過、開心、喜悅;身體的感覺:疼、刺痛、揪得慌;想法:想退縮,想攻擊;行為:哭了、退縮、攻擊别人。

當我問什麼是情緒的時候,可能有些人會想什麼是情緒還用問嗎?不就是喜怒哀樂嗎?

首先,你們說的都是對的,但是我還是要鄭重的認真的再問一次,你真的感受到什麼是情緒嗎?或者說你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嗎?

我參加過很多團體,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團體成員,當老師有問到成員的感受的時候,這樣的成員經常會“環顧左右而言他”,繞了半圈也沒說到感受,哪怕是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說“說感受表達感受”的時候,他還是沒繞回來,并且還一臉懵逼,甚至是會覺得老師在為難他。實際上,這樣的夥伴是沒辦法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對自己的情緒是不清晰的,或者是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感受的,當然這裡說的“不允許”是說這個人在小時候,一旦要哭要表達情緒的時候,都被制止,他内化了這樣的反應機制,哪怕是現在成人了,現實中已經沒有人會直接制止他表達情緒了,但是他還是會自己制止自己的情緒表達,就像小時候被别人制止一樣。

所以,或許,我們今天有些聽衆,也可以嘗試深呼吸下,然後,再來感覺下自己的感受,是否真的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從體驗上理解感覺到什麼是情緒。

可能我們經常會聽到情緒會被區分為“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包括能量也說負能量、正能量之類的。我們經常會說到某某人充滿負能量、充滿負面情緒啦,我們不要靠得太近啦,不然會被帶動影響到。我們人真的容易被帶動,比如看到有人開心,你可能會開心,看到有人傷心,你可能也會感到傷心。實際上,這說明你有足夠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有一種共情能力是你看到别人傷心,你感到傷心,但是你又不需要像對方那樣很直接表達或很充分地表達,或者說情緒濃度沒有像對方那麼高,那麼說明那樣的情緒對你來講隻是一種經曆一種記憶,并非是一種能量。

我們來說大家經常說到的那種被影響到的,是指看到一個很傷心,你的傷心也被引發了,并且到了一定的濃度,需要宣洩,需要充分表達的。這樣的情緒在咨詢師眼裡反而是件好事,意思就是你通過别人對悲傷的表達,你也表達了自己的情緒,這樣你的内在空間會被清空一部分。那些被你壓抑了或者隐藏起來的情緒被表達了,這反而是件好事。

講到具體的,一個正常的人都是會有所謂的負面的情緒:比如嫉妒、憤怒、悲傷、郁悶甚至抑郁,不僅僅有開心快樂、積極羨慕的情緒的。而情緒僅僅是情緒,是一種能量,你關注到它了,并且适當的表達了,他也就随風而去了;當你不願意看到它的存在的時候,它往往會一直滞留在那裡,不會消散,反而會影響到個人的狀态。比如憤怒沒有被及時清晰地表達,往往會發展到暴怒,就像沒有及時散掉氣體的氣球一樣,有一天就爆掉了;又或者這個人一直壓抑壓抑到抑郁,沒有生命力。

借此引申到講孩子的情緒。

同樣的,你是否接納孩子的情緒呢?你是否能夠接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情緒表達,除了他的開心喜悅歡樂成就感,你很欣然接受并且為之開心得意之外,他的悲傷,他的疼痛,他的難過,他的憤怒,他的退縮,他的膽小,他的嫉妒,甚至他的暴怒,你是否能接納呢?

作為孩子的養育者,你是否會覺得為孩子這樣的情緒而感到羞恥?亦或者本來你自己就覺得那樣的負面情緒是不應該的,就是不被接納的,所以,你自然也接納不了孩子的情緒。

這部分,你就要進行自我探索了。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們能做些什麼,哪怕隻是在行為上進行應對。

首先來講一下,孩子對情緒的覺知的發展。

比如剛出生的孩子的哭,就是一種情緒,這個嬰兒内在的身體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身體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比如肚子餓啦,拉屎啦,感覺髒了需要清潔了,或者嘴巴需要滿足了,他都會通過哭來表達。剛開始哭聲可能都一樣,沒什麼區别,可能再長大一點點後,他的哭聲可能會有所區分了,容易被養育者分辨出來了,再上大一點後,會走路的孩子,開始可以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更精細的感覺體驗了,比如難過,生氣,無力感,開心,甚至在某個情緒裡面還可以進行更精細的感受了,但是當他還不能很精準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隻會用哭來宣洩時,你可以在孩子有感受的時候,進行核實匹配,比如當他感到難過的時候,你可以說:“你現在覺得有點難過,是嗎?”;當他感到生氣的時候,你可以表達說:“你現在覺得很生氣,是嗎?”這樣你反饋的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内在會越來越清晰,并且能夠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更自如地讓情緒自然流淌。不然的話,可能孩子對自己感受情緒的感覺是模糊的,或者說像漿糊一樣。在不清晰的情況下,一個人是不知道要去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的。

所以,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匹配一方面有共情的作用,孩子會有“被懂被理解到”的感覺,一方面有能夠讓孩子更懂得自己的情緒,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情緒陪伴的作用。

假如你在孩子小的時候,并沒有做到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匹配,哪怕是大了,你也是可以進行适當共情和匹配的,同時這樣做的時候,也是在表達你對他的支持,哪怕是比較模糊的表達,你隻是告訴他“你現在有點情緒,我希望能陪陪你”那也是非常好的。

以上講的就是一個态度,當你面對孩子情緒的時,你最好能夠接納,或者說嘗試接納孩子的情緒。當你有了要接納孩子情緒的一個起心動念後,可能事情已經解決了一半了。

那周四我們來分享幾個具體的例子,來講講具體怎麼做,來講講方法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