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親子關系中的情緒管理:區分全過程三個階段,采取三類應對措施


情緒是自我的核心,可見情緒管理重要性,反過來也說明管理好情緒,這是非常困難事情,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尤為明顯。

想想親子互動,我們都有過的情緒失控場景,很多時候事後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念是佛一念是魔,說得多麼深刻。

當然,情緒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邏輯上看,先有事情發生,尤其不如意事情,之後爆發負性情緒,我們大腦直覺思維給出因果性:事情導緻糟糕情緒,罪過都在外界刺激外因上。

也不能說這個推理就是錯誤,外在事情出現後,會觸發情緒快速通路,不經過大腦額葉皮層,直接由情緒系統指揮腦幹産生反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短路”,從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看,這個說法不是比喻,也不是調侃,真實存在着。

說這些意思是,情緒管理由于大腦結構特點,的确管理起來有難度,因為有些人快速情緒通路就是敏感。

由此,産生了認知心理療法,刻意訓練突發事情處理,比如“事情一旦發生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影響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其看法”,先要通過大腦額葉皮層來加工,再經過情緒邊緣系統處理!

啥意思?有些類似工作與生活流程,比如沒有煤氣你就無法做飯,沒有鑰匙就無法開門那怕自己家也不行,沒有主管簽字就無法報銷财務費用,再比如,目前疫情防控之下,不出示健康綠碼,就不能乘車,不能進入寫字樓。

不過,認知——情緒——行動,這個心理過程發生在大腦中,無法像現實世界流程制約各個環節,還得通過認知調節實現。

再比如,突然一隻老虎撲過來,認知思維再是強大,也會出現典型的“或戰或逃”應激情緒反應,來不及思考。

現實中地震發生人們表現就是如此,此時此景無法苛求當事人反應,那些高舉道德大棒或者高呼道德口号者,換做這些人在現場情境,我們敢說表現一定更糟糕。

就情緒管理而言,我們可以區分為事情發生全過程來應對,也就是分作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采取不同應對方式,具體化,可操作性,處理事情帶來的情緒困惑問題。

事前階段就是事情發生之前,這是管理情緒的第一個關口,表現在如何通過有效溝通,化解情緒問題。

比如,孩子要買手機,我們該如何溝通?孩子在商場要玩具,如何處理?孩子不想參加英語比賽活動,如何辦?

這就引申出溝通流程來,即“表達感情,說出事實,尊重選擇”。

事中階段是指事情發生中,如何處理由此帶來的情緒問題,這就是“先判斷再應對”。

比如,孩子關門拒不出來咋辦,孩子回家喊着要殺老師咋辦,孩子早戀了咋辦?孩子随手扔垃圾不聽說教咋辦?

事後階段是指事情已經發生了如何面對,比如孩子偷偷騎自行車丢了車子,孩子玩耍爬車頂被告狀了,孩子考試考砸了,這些是如何有效幫助的問題,不能幫助請閉嘴,不添亂就好。

全過程管理情緒,就是樹立一個理念,即“事前溝通、事中判斷、事後幫助”,具體如何操作呢,接下來我們再慢慢分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