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代落魄文人貶逐學士何以總能寫出好詩好詞:蘇東坡與秦少遊

閑讀古詩詞發現那些傳頌後世的詩詞佳作,大多出自命運多舛,仕途坎坷的落魄士人之手,今讀秦觀《踏莎行》再次深有感觸。

古代落魄文人貶逐學士何以總能寫出好詩好詞:蘇東坡與秦少遊

秦觀(秦少遊)

說來也是命運安排,秦少遊本是蘇轼弟子,即“蘇門四學士”之一,并備受蘇轼賞識,稱他有“屈宋之才”,屈是屈原,宋是宋玉,蘇轼還推薦他為太學博士。

可是,正因為蘇轼的賞識和推薦,使他受到廟堂黨争之牽累,坐黨籍而被貶谪,而且是一貶再貶,貶逐之地越來越偏遠,極盡蒼涼孤苦。這首《踏莎行》就是寫于他離郴州赴橫州之前,是年他49歲,這次是他第三次被貶。

古代落魄文人貶逐學士何以總能寫出好詩好詞:蘇東坡與秦少遊

秦觀《踏莎行》

這首詞句句感人心,字字含悲情,孤館春寒,杜鵑斜陽,都可引發作者對自己處境和前途的悲觀聯想,也深深觸動讀者的心扉,想蘇轼秦觀師生命運相憐,令人唏噓感歎!

這首詞結尾兩句是備受贊譽的名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什麼意思?這是作者在悲鳴,在猶如囚徒般的處境中發出的撕心裂肺的苦悶呼聲:那郴江之水本是繞郴山而流,但它也不肯在此陪伴于我,徑自流去,流向迢迢的潇湘……

水本無情,卻被責直向東去不留情,以示其有情而不為情,因而更使愁人難堪,詞人心中的極度痛苦無以名狀。

古代落魄文人貶逐學士何以總能寫出好詩好詞:蘇東坡與秦少遊

蘇轼(蘇東坡)

蘇轼極為欣賞這兩句,感歎不已,贊其“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并親自寫在扇上,這是對中國十大才子之一被貶至死的沉痛哀悼。

想不到,蘇轼自己恃才引禍,他的學生也難逃命運的擺布,悲苦一生,死于貶逐,唯留下詩詞名句給後人賞鑒和啟迪,并受追念和崇拜,如此,黃泉之下少遊也可以聊以自慰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