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用藥簡決和髒腑用藥妙訣
1》心經用藥歌:
助陽桂附與細辛,瀉火黃連栀子心,龍眼熟地補心血,生地膠冬養心陰,人參五味益心氣,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竅菖蒲蘇合香,豁痰牛黃竹瀝臨,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與丹參。
2》肝經用藥歌:
羚角鈎丁熄肝風,鎮肝赭石與決明,龍膽蘆荟瀉肝火,滋養肝血首烏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歸芍靈,香附青皮理肝氣,丹皮姜黃血瘀通。
3》脾經用藥歌:
脾氣不足參術山,導滞枳實厚樸添,溫脾幹姜吳茱萸,中陽衰微姜附安,升清升麻與荷葉,清瀉大黃與黃連,濕盛蒼術薏苡苓,醒脾藿蔻與佩蘭。
4》肺經用藥歌:
麻杏紫蘇散風寒,清肺黃芩地骨前。葶苈白前瀉肺飲,幹姜細辛化寒痰,杷葉瓜蒌肅肺氣,款冬紫菀潤肺全,參芷五味益肺氣,沙參二冬肺陰添,熱痰貝母天花粉,斂肺百合銀杏安。
5》腎經用藥歌:
助陽肉桂與附子,益火之源消陰翳,黃柏知母瀉腎火,壯水之主益精液,五味蛤蚧納腎氣,壯陽起痿問肭臍,陽起石與淫羊藿,菟絲潼蒺鹽巴戟,金櫻鎖陽固精關,枸杞熟地精血添,強筋健骨壯腰膝,鹿茸龜闆補骨脂。
髒腑用藥妙訣
肺疾用藥妙訣
桑葉杭菊味苦甘,疏散肺衛風熱先。
前胡杏仁入太陰,咳嗽初起肺氣宣。
桑皮配伍淡黃芩,瀉肺洩熱功堪任。
野荞麥根配連翹,肺系熱甚咽喉清。
麻黃宣肺杏仁合,降氣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濕除痰能止咳。
痰熱欠母蒌皮聯,寒痰半夏陳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溫潤痰嗽安。
熱傷肺津津液耗,蘆根石斛鮮用妙。
沙參麥冬甘苦寒,清金潤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淨蟬衣,化痰開音投最宜。
旋複花加海浮石,痰鳴氣逆哮喘醫。
補骨脂兼紫石英,補腎斂肺上氣甯。
人參哈蚧治虛喘,納氣歸腎研未珍。
仙鶴草伍白芨片,功專止血安肺金。
心腦病用藥妙訣
黃芪宜與人參共,心氣虛弱首當宗。
孩兒參合丹參用,益氣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悶或隐痛,香附郁金兩相同。
當歸身與酸棗仁,營血不足心怔忡。
溫補心陽桂與草,止汗除煩藥力宏。
蜜炙遠志淮小麥,安神甯心總堪供。
夜交藤偕合歡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發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竅好。
類中膽星天竺黃,豁痰清熱不應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龍牛膝用須草。
心下支飲長沙法,白術澤瀉療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頭暈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長卿,研吞能除癫痫擾。
脾胃病用藥妙訣
柴胡黃芩調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嘗。
芍藥甘草緩急求,蘇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蟲共八月劄,通則不痛氣滞解。
丹參苦同血竭配,痛則不通血瘀泰。
旋複代赭治噫氣,降逆宣中仲師旨。
呃忒頻仍尚有方,柿蒂應偕刀豆子。
連翹若還配知母,胃脘灼熱服之愈。
扁豆山藥補中虛,嘈雜思食勿庸慮。
白螺蛳殼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顯。
納谷式微勸加餐,木瓜烏梅宜膺選。
腹痛瀉洩木乘土,白術還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藥。
肝膽病用藥妙訣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氣如桴鼓。
厥陰熱邪入黃芩,奏效還賴連翹輔。
川楝延胡古方有,氣血并調脅痛愈。
田基黃偕雞骨草,清肝洩熱宜并取。
陰虧生地白芍嘗,血虛歸身首烏當。
女貞子與墨旱蓮,乙癸同源雙補強。
鼈甲再加生牡蛎,軟堅消症用勿忘。
葫蘆麥柴療膨脹,煎湯代水法尤良。
茵陳若獲栀子襄,功擅利濕兼退黃。
海金沙共金錢草,肝膽結實力能除。
腎病用藥妙訣
腎虛汗出逢于風,風水黃芪防已使。
白術倘與山藥配,健脾益腎法可恃。
巴戟仙茅溫腎陽,滋腎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黃柏,下焦濕熱恒相須。
南芡實加白蓮須,固腎澀精功殊顯。
萆薢分清石葦配,小便混濁稱靈驗。
菟絲子合覆盆投,溺有餘瀝自能療。
貫仲炭與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優。
五髒用藥簡決和髒腑用藥妙訣
1》心經用藥歌:
助陽桂附與細辛,瀉火黃連栀子心,龍眼熟地補心血,生地膠冬養心陰,人參五味益心氣,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竅菖蒲蘇合香,豁痰牛黃竹瀝臨,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與丹參。
2》肝經用藥歌:
羚角鈎丁熄肝風,鎮肝赭石與決明,龍膽蘆荟瀉肝火,滋養肝血首烏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歸芍靈,香附青皮理肝氣,丹皮姜黃血瘀通。
3》脾經用藥歌:
脾氣不足參術山,導滞枳實厚樸添,溫脾幹姜吳茱萸,中陽衰微姜附安,升清升麻與荷葉,清瀉大黃與黃連,濕盛蒼術薏苡苓,醒脾藿蔻與佩蘭。
4》肺經用藥歌:
麻杏紫蘇散風寒,清肺黃芩地骨前。葶苈白前瀉肺飲,幹姜細辛化寒痰,杷葉瓜蒌肅肺氣,款冬紫菀潤肺全,參芷五味益肺氣,沙參二冬肺陰添,熱痰貝母天花粉,斂肺百合銀杏安。
5》腎經用藥歌:
助陽肉桂與附子,益火之源消陰翳,黃柏知母瀉腎火,壯水之主益精液,五味蛤蚧納腎氣,壯陽起痿問肭臍,陽起石與淫羊藿,菟絲潼蒺鹽巴戟,金櫻鎖陽固精關,枸杞熟地精血添,強筋健骨壯腰膝,鹿茸龜闆補骨脂。
髒腑用藥妙訣
肺疾用藥妙訣
桑葉杭菊味苦甘,疏散肺衛風熱先。
前胡杏仁入太陰,咳嗽初起肺氣宣。
桑皮配伍淡黃芩,瀉肺洩熱功堪任。
野荞麥根配連翹,肺系熱甚咽喉清。
麻黃宣肺杏仁合,降氣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濕除痰能止咳。
痰熱欠母蒌皮聯,寒痰半夏陳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溫潤痰嗽安。
熱傷肺津津液耗,蘆根石斛鮮用妙。
沙參麥冬甘苦寒,清金潤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淨蟬衣,化痰開音投最宜。
旋複花加海浮石,痰鳴氣逆
醫。
補骨脂兼紫石英,補腎斂肺上氣甯。
人參哈蚧治虛喘,納氣歸腎研未珍。
仙鶴草伍白芨片,功專止血安肺金。
心腦病用藥妙訣
黃芪宜與人參共,心氣虛弱首當宗。
孩兒參合丹參用,益氣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悶或隐痛,香附郁金兩相同。
當歸身與酸棗仁,營血不足心怔忡。
溫補心陽桂與草,止汗除煩藥力宏。
蜜炙遠志淮小麥,安神甯心總堪供。
夜交藤偕合歡皮,通治失眠建奇功。
痰火内發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竅好。
類中膽星天竺黃,豁痰清熱不應少。
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龍牛膝用須草。
心下支飲長沙法,白術澤瀉療昏冒。
天麻更同白蒺藜,頭暈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長卿,研吞能除癫痫擾。
脾胃病用藥妙訣
柴胡黃芩調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嘗。
芍藥甘草緩急求,蘇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蟲共八月劄,通則不痛氣滞解。
丹參苦同血竭配,痛則不通血瘀泰。
旋複代赭治噫氣,降逆宣中仲師旨。
呃忒頻仍尚有方,柿蒂應偕刀豆子。
連翹若還配知母,胃脘灼熱服之愈。
扁豆山藥補中虛,嘈雜思食勿庸慮。
白螺蛳殼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顯。
納谷式微勸加餐,木瓜烏梅宜膺選。
腹痛瀉洩木乘土,白術還需佐白芍。
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藥。
肝膽病用藥妙訣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氣如桴鼓。
厥陰熱邪入黃芩,奏效還賴連翹輔。
川楝延胡古方有,氣血并調脅痛愈。
田基黃偕雞骨草,清肝洩熱宜并取。
陰虧生地白芍嘗,血虛歸身首烏當。
女貞子與墨旱蓮,乙癸同源雙補強。
鼈甲再加生牡蛎,軟堅消症用勿忘。
葫蘆麥柴療膨脹,煎湯代水法尤良。
茵陳若獲栀子襄,功擅利濕兼退黃。
海金沙共金錢草,肝膽結實力能除。
腎病用藥妙訣
腎虛汗出逢于風,風水黃芪防已使。
白術倘與山藥配,健脾益腎法可恃。
巴戟仙茅溫腎陽,滋腎生地山茱萸。
知母更兼川黃柏,下焦濕熱恒相須。
南芡實加白蓮須,固腎澀精功殊顯。
萆薢分清石葦配,小便混濁稱靈驗。
菟絲子合覆盆投,溺有餘瀝自能療。
貫仲炭與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優。
五髒瀉方《輔行訣髒腑用藥法要》
陶曰:又有瀉方五首,以救諸病誤治,緻生變亂者也
瀉肝湯
救誤用吐法,其人神氣素虛,有痰澼發動嘔吐不止,驚煩不甯方:
枳實(熬)芍藥代赭石(燒,一方作牡丹皮)旋覆花竹葉(各三兩,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心湯
救誤用清下,其人陽氣素實,外邪乘虛陷入,緻心下痞滿,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鳴腹痛方:
黃連黃芩人參甘草(炙)幹姜(各三兩,一方有大棗)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脾湯
救誤用冷寒,其人陰氣素實,衛氣不通,緻腹中滞脹,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幹姜麥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兩,一方有細辛三兩)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肺湯
救誤用火法,其人血素燥,緻令神識迷妄如癡,吐血、衄血、胸中煩滿,氣結方:
葶苈子(熬黑,搗如泥)大黃生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腎湯
救誤用汗法,其人陽氣素虛,緻令陰氣逆升,心中悸動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兩)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輔行訣髒腑用藥法要》五髒小補瀉方探析
【摘 要】 文章對《鋪行決髒腑用藥法要》中五髒小瀉方及五髒小補方的組方用藥規律及特點進行探析,認為其組方用精煉,體現了中國辨征治中的标本兼治、表裡同治、子母狀瀉等論治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學習。
【關鍵詞】 《輔行訣》; 五髒小補瀉方組方規律; 遣藥特點
《輔行訣髒腑用藥法要》(以下簡稱《輔行訣》)出自敦煌醫學卷,是中醫藥文化知識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敦煌醫學中極具代表性的醫經著作,記載了豐富的髒腑疾病及治療方法,豐富和印證中醫學的經典理論體系,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而且能夠有效的應用于臨床。不僅充分體現了《黃帝内經》的理論思想而且緊密聯系着《傷寒雜病論》。筆者通過對《輔行訣》的參閱學習,借鑒《黃帝内經》和《傷寒雜病論》的辨證論治方法,分析探讨《輔行訣》中關于五髒小補瀉的組方,發掘其辨證論治思路和遣藥特點,拓展自身中醫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使其服務于臨床,用于對髒腑病證辨證論治。《輔行訣》五髒小瀉方包括小瀉肝湯、小瀉心湯、小洩脾湯 、小洩肺湯、小洩腎湯 ,六首小瀉方中每方的用藥隻有三味,用藥少,論治精。《黃帝内經》雲:“主病之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用此随病之所宜”一君為主治病症,一臣輔以君,一使應之臣,三者合用,蕩滌疾病,組方之精煉,用藥之嚴謹可見一斑[1]。
1 《輔行訣》五髒小瀉方組方用藥探析
1.1 小瀉肝湯 組成:枳實、芍藥、生姜。敦煌文獻中記載為“治肝實,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迫急,當有幹嘔者方”[2]。肝失條達,氣郁中焦,橫逆脾胃當以此方治之。行氣散結,消積導滞,疏肝而健脾胃,枳實之功效恰如其分。芍藥酸甘,緩急止痛,生姜辛溫,發散止嘔。區區三藥合用肝氣犯胃之急症即可治之,亦體現“辛甘發散為陽,酸甘收斂為陰”之思想!
1.2 小瀉心湯(第一方) 組成: 龍膽草、栀子、戎鹽。“心中卒急痛,肋下支滿,氣逆攻膺背肩甲間,不能飲食,食之反笃者方[2]”。治以肝木火旺,郁而攻心之證。龍膽草清瀉肝火,栀子清心除煩,肝木生心火,火邪勢盛,心中急痛,《内經》雲:“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是故佐以戎鹽緩急止痛。子母同治,緩心痛之标,祛生邪之本,标本兼治,不可謂不精妙。 另有小瀉心湯(第二方),組成:黃連,大黃,黃芩。“胸腹支滿,心中跳動不安者方”,此乃火客胸腹,熱擾神明之症[2]。黃連下胸熱,除煩解痞,除邪安神,大黃下腹熱,通胸腹,黃芩佐之通瀉三焦。三味苦寒峻猛之藥合而用之,乃遵以“急則治其标”之法,急攻其邪以安神明。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方與《金匮要略》治療邪火内熾,破血妄行的瀉心湯組方一緻,隻是主證和藥量有差别而已,不僅佐證了《傷寒雜病論》《念匮要略》《輔行決》同出一門之說,而且體現了中醫的異病同治思想。
1.3 小洩脾湯 組成:附子、幹姜、炙甘草。“脾氣實,下利清谷,裡熱外寒,腹冷,脈微者方”,即主治脾陽虛衰之寒濕内侵之證[2]。附子辛熱,善補命門之火,又長于逐冷回陽,然火生土,故脾陽生[3]。幹姜散中焦寒邪,守脾陽通脈,不愧為治髒寒之要藥。炙甘草甘以緩之。附子幹姜同屬辛,甘草屬甘,辛甘化陽之法用之巧妙[4]。與《傷寒雜病論》中的四逆湯方如出一轍。
1.4 小洩肺湯 組成:葶苈子、大黃、芍藥。若痰熱壅肺導緻“咳喘上氣,胸中迫滿,不可卧者”,當用此方[2]。君葶苈子以寒治熱,行水消腫滿,下氣平咳喘。大黃長于洩熱通腸,然肺與大腸相表裡,此表病治裡之法亦當稱贊。熱為陽邪易傷陰,斂陰緩急當芍藥。君臣使合而用之,治其标祛邪,治其本護正。
1.5 小洩腎湯 組成:茯苓、黃芩、甘草。“小便赤少,少腹滿,時足胫腫者方”,即主治脾虛水濕,濕熱之邪犯腎之證[2]。脾土之味本淡,茯苓氣味俱淡,故茯苓為君主胃中痰飲化水液,引水輸脾而達肺,調三焦水道而歸膀胱[5]。黃芩清大腸之濕熱,助膀胱以利小便。甘草健脾利濕,亦可調和諸藥。三藥合用健脾清熱達膀胱,淡滲利濕除腫滿。
2 《輔行訣》五髒小補方組方用藥探析
此六方不僅用藥精煉,而且充分體現了在中醫辨證論治中的标本兼治,表裡同治,子母補瀉,祛有形之邪,補無形之正,論治思想,為學者當深入研習。
2.1 小補肝湯 組成:桂枝、幹姜、五味子。若見“心中恐疑,時多惡夢,氣上沖心,越汗出,頭目眩暈”當以此方治之[2]。此證乃肝氣上沖頭目,又兼心陽中虛。桂枝辛甘,溫通經脈,助陽化氣,降肝氣補心陽[5]。幹姜辛熱,回陽通脈,生助中陽。五味子,其味酸屬肝,收斂止汗,又瀉肝之上逆之氣。肝五行屬木而心屬火,木盛火虛,母侮子,此方三藥共制,瀉母實子。此理法之精妙,影響後世,元代醫家王好古的“木位之主,當遵酸瀉辛補之法”的思想,張錫純對桂枝力善宣通,升宗氣,降沖氣的認識,都應當是借鑒于此。
2.2 小補心湯 組成(第一方):栝蒌、薤白、半夏。如遇“胸痹不得卧,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之陰寒内盛,痰凝氣結,阻遏心陽之證[2],當以此方施治。栝蒌之功用在于下氣潤肺,寬胸消痰,然薤白苦溫,散結通陽,君臣相使療胸痹。佐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此症陰寒内盛屬本,不通不榮之痛屬标,栝蒌薤白散寒通心陽療胸痹,半夏化痰飲散結除徹痛,标本兼治,陰寒自除,徹痛亦消,與仲景治胸痹之栝蒌薤白半夏湯同出一門[6]。 另有第二方:代赭石、旋覆花、竹葉、豉。其症為“血虛氣少,時悲泣,煩躁,汗出,氣咦,不欲食,脈時結”的心神失養之神證[2]。代赭石平抑肝陽鎮氣逆,抑木扶火,旋覆花降氣止噫,二者常相須為用。竹葉、豆豉合用可清心除煩悶。此方之治皆在其标,乍看不合《輔行訣》之理法,其實
不然,以藥物直接補心血其效甚微,法當虛則補其母,肝藏血,以肝木之血補心火之血,同時施以降逆之藥防母侮子,再兼以治其标。其理法之玄妙,其組方之精絕,當借鑒之。
2.3 小補脾湯 組成:人參、白術、幹姜,炙甘草。若見“飲食不化…,足痿,善轉筋者”等脾虛清陽不升,肌肉經脈失養之證當以此方治之[2]。其與《傷寒論》之理中丸同出于《湯液經法》,在此不做過多贅述。
2.4 小補肺湯 組成:麥門冬、五味子、旋覆花、細辛。此四藥組方遵循'辛開苦降,祛邪而不傷正之法,治“汗出,口渴…脈虛者”等肺氣陰失調、寒凝胸中之證[2]。君麥門冬潤肺養陰,生津益胃,既能助脾胃生津散于肺,亦可通調水道歸膀胱。五味子補肺養陰,斂陰斂汗,輔以旋覆花宣肺降氣,細辛開胸下氣,散水寒以去内寒。
2.5 小補腎湯 組成:地黃、澤瀉、竹葉、甘草。其“虛勞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脈快者”乃腎精虧虛相火妄動之證[2]。陰虛則内熱,方用溫補之熟地為君,養血益精,固其根本,治陰虛之骨蒸發熱,熟地亦能補肝血,錢乙的六味地黃丸用熟地之理同此。澤瀉内安五髒,外補虛勞五損,故為之臣。竹葉清心去煩,用之除君火抑脈快以安相火。甘草益氣安中助脾生後天之精而補先天之精。此方以甘溫除大熱之法,遵子母并補、精血同源、水火并治之理。
3 讨論
敦煌遺書《輔行訣》從敦煌出土之前,其卷所記載的内容,并無曆代醫籍或史料記載,在不經流傳和刊行的情況下,後人妄纂之可能微乎其微,真實價值不可估量,為後世學習參考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由于《輔行訣》存在的曆史年代、社會、地理、氣候環境以及人的身體素質等
條件的變化,對于《輔行訣》的方藥切不可生搬硬套。通過對《輔行訣》五髒小補瀉方的學習探讨是為發現其組方用藥規律的多樣性以及辨證論治方法的靈活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