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言聯璧》中說:“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對待自己要像秋氣一樣嚴厲,與人相處要像春風般和煦。
如果反過來的話,這個人的待人處事就可想而知是多麼糟糕。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氣”決定了人的命運。
人一定要注意摒棄三氣,養好三氣,才能過好這一生。
收起戾氣養正氣
《菜根譚》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心胸狹窄,睚眦必報。他們的人生道路注定不會順風順水。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楚霸王項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身豪門世家,自身武功蓋世,可謂拿得一手好牌。
但因為項羽本性多疑戾氣太重,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章邯,章邯走投無路,帶着二十多萬人投降。
一天晚上,項羽的手下聽到歸降的秦軍士兵議論紛紛,有人說:“咱們歸降不知道是不是好事?如果成功了還則罷了,如果不成功,我們的家人都要被處斬啊!”
對于自己未來有猜測本是人之常情,但項羽聽到以後固執地認為秦軍要反叛,于是命令手下把這二十萬人全部活埋了。
為了一句道聽途說的話就殺了這麼多降兵,這以後誰還肯投降,項羽的嗜殺,讓手下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未來,以至于軍心離散,戰鬥力明顯下降。最後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
達爾文說:“脾氣暴躁是人類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脾氣爆,戾氣重,遇事便不會冷靜處理,往往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有理不在聲高,歇斯底裡,不利于事情的解決。有時候心平氣和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收起戾氣,控制自己的脾氣,多修養德行,養心中的正氣,來避免偏激。
收起自己的爆脾氣,讓自己一身正氣,才是人處事最明智的選擇。
丢掉小氣養大氣
老話說得好:“一根針眼穿不過,兩寸雞腸堵九分。”
人的心大起來,可以胸懷若谷,小起來比針尖還要小。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有一次他宴請文武百官,席間他讓許姬給百官敬酒。
突然一陣怪風吹來,把大廳上的蠟燭全都吹滅了。宴席上頓時漆黑一片。就在這個空當,有人乘機摸了許姬一把。
許姬大驚,順勢揪下了那個人帽子上系的纓絡。許姬将纓絡握在手中,連忙來到楚莊王面前告狀。
此時,宮人正在重新點燈,楚王連忙攔住說:“不要點燈,大家就這樣黑着燈喝吧,現在,請各位把帽子上的纓絡都摘下來,咱們絕纓痛飲!”
事後,那位将軍後悔不已,為了感謝楚莊王的不殺之恩,在戰場上更加的勇猛,為楚莊王打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薛渲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對待别人要寬容,要像大地一樣能夠承載萬物。
小肚雞腸的人遇事斤斤計較,愛占小便宜。一次兩次别人還能容忍,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嗤之以鼻,敬而遠之。
小氣之人,成不了大事。成大事者,都是大氣之人,他們從來不和人争長短,論輸赢。
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要想成功,拼得是實力更是人脈,他們深深懂得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朋友多了,人氣足了,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擯除傲氣養和氣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隻是一'傲’字。”
人不可有傲氣,一傲,便會讓自己的人生面臨巨大的損失。
馬谡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一名将軍,此人熟讀兵書戰冊,和人談論排兵布陣,滔滔不絕,沒有誰能辯論過他,丞相諸葛亮對他都刮目相看。
馬谡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認為自己才是蜀國第一大将軍,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出門腆着肚子,見人愛答不理,傲氣十足。
諸葛亮出岐山,要派一個得力幹将去守街亭。他想到了馬谡。馬谡得到任命後得意洋洋,忘乎所以。
到了街亭,他把人馬埋伏在了山上,同行的王平提出異議,然而馬谡以為王平隻是個平庸之輩,對他嗤之以鼻,不聽王平的規勸。
結果街亭失守,馬谡也落得個被處斬的悲慘下場。
徐悲鴻說:“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铮铮傲骨是做人的根本,但傲氣對人有百害而無一利。
太傲氣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聽不進别人的意見, 到最後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要知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隻有集思廣益才會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應該悟透一個道理:成功與個人能力有關,與個人修養更是密不可分。少一些傲氣才能成就一團和氣。
寫在最後
很喜歡王陽明的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沖破内心的屏障,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地輝煌。
收起戾氣,在和風細雨中溫暖人的心田,才能一身正氣。
丢掉小氣,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氣。
擯除傲氣,不傲才以驕人,才能到哪都一團和氣。
人生不易,願每一位中年人都能在往後餘生過得揚眉吐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