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之情
顔真卿
《祭侄文稿》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顔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緻“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顔真卿得知愛侄顔季明殺身成仁後,感到心如刀絞,下筆之時情如潮湧,一瀉千裡,以至于常常寫至枯筆,更加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于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裡行間。
悔恨之情
王獻之
《奉對帖》
被迫與妻子離婚,娶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這封寫給原配郗道茂的信寫的如此悲慘,王獻之笃信道教,臨終的時候,要寫上奏玉皇的表章,忏悔一生過錯,王獻之回答說: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愛慕之情
杜牧
《張好好詩并序》
當年杜牧與湖州名妓張好好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一見鐘情,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無奈造化弄人,張好好最終嫁作他人婦,杜牧亦輾轉多年在長安去世,隻留下了這一紙曾經銘心刻骨的相思。
惆怅之情
蘇轼
《黃州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轼行書的代表作。是蘇轼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歎。詩篇寫得蒼涼多情,訴盡蘇轼此時惆怅孤獨的心情。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境下有感而出,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恰如這位全才人傑的凜然自白。
敬仰之情
趙孟頫
《蘭亭十三跋》
該跋是趙孟頫57歲時,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書于《蘭亭序帖》後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于帖後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題跋内容很多,其中,“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是趙孟頫對書法的名言。
狂喜之情
米芾
《珊瑚帖》
此帖充滿着收得名畫寶物的狂喜之情,線條流走跌宕,神采飛揚。寫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筆畫,繼而米芾突然以畫代筆,似乎還不盡興,再補之一詩'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蒙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愉悅之情,躍然紙上,米颠的随心所欲更是猝不及防,可愛得緊。
悲傷之情
王獻之
《不謂帖》
此帖首行有“不謂”一詞,故名。不謂,猶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為: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我是坐視其滅盡,這使我悲傷到了極點。賴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話,此函難成。
全帖在向對方訴說因其家門不幸所帶來的巨大悲傷,故用詞遣句極為悲戚,而且是反複傾訴自己内心的哀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