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有以下幾種表現:
寫着寫着作業就開始玩鉛筆了,隻要媽媽不提醒,能玩得越來越歡;
說了不讓孩子吃飯咬筷子,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同一件事要反複很多遍;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寫作業的時候漏題,過後才發現沒寫……
以上這些表現是孩子們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如果是成年人就很少犯類似的錯誤,這就是大人和孩子專注力的區别。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學習的根本拼的是專注”,專注力好的孩子上課更加仔細認真,記下的知識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多,這也是為什麼機靈的孩子學習成績還不如其他孩子,就是專注力的差别。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教育學家們早早就發現了專注力的重要性,國内外研究學者們多年來不斷摸索探究,希望掌握孩子們專注力培養的關鍵,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天才。
日本的腦神經專家林成之就是其中一員,經過多年的分析總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别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0-3歲:腦神經細胞快速發育,訓練3種本能
新生兒的大腦發育不完善,在0-3歲的過程中身體和大腦在高速同步發育,是一生中發育最快的階段,也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基礎。
林成之專家認為,這個階段需要培養孩子的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這3項。因為專注力的前提是興趣,孩子隻有對一件事情産生興趣,才能有長時間專注的能力。
4-7歲:腦神經細胞發生“間撥”,糾正習慣
人的大腦是不被完全開發的,每個人左右腦的使用程度也不同,所以會存在智商差距。主導專注力的腦神經也是如此,需要在4-7歲不斷的篩選,舍棄無用細胞,強化運轉神經細胞,這一過程被林成之專家定義為“間撥”。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糾正丢三落四、三心二意的壞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有利于專注力培養的腦神經細胞。
8-10歲:腦神經網絡不斷擴展,培養孩子獨立
林成之專家發現,8-10歲的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呈網狀發育,綜合連接各部分的能動性,孩子也開始有了自主判斷意識,同時會産生一種不利于專注力培養的“報償型”神經思維。
所謂“報償型”思維就是,命令父母的命令,孩子開始有了抵觸情緒,他們更願意沉浸在自己選擇的世界裡。這時候,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就要換一種教育方式,朋友式的交流更有利于專注力的養成。
以上三點就是日本腦神經專家林成之給廣大父母提出的建議,也經過了多重審核測驗,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科學佐證。
來源
上一篇
結果是彙報,想法是請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