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今夏關鍵詞高溫 了解“高溫極限”,學會“靜心度夏”


  □愛研

  熱!

  今年夏天已熱出了新高度。據中央氣象台介紹,7月下旬我國南方的高溫天氣還将持續到8月……不僅是中國,整個北半球已有多個國家遭遇罕見的高溫天氣,有超過60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都達到甚至突破了當地的曆史紀錄。

  據報道,英國發布了曆史上首個異常高溫紅色預警,并進入國家緊急狀态;西班牙大部分地區連續迎來超過40℃的高溫;美國西南部多地高溫也已破了曆史紀錄……

  我們理當認清一個事實:全球氣溫可能還将持續升高,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更加頻繁。或許,我們還将以超出預想的速度,迎來超出人類身體極限的高溫天氣。

  怎麼辦?

  積極認識“熱射病”

  今年大熱詞之一肯定會有“熱射病”。“熱射病”其實就是嚴重的中暑。高溫天氣,戶外遊玩、工作時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是指在溫度或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丢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屬于重症中暑的熱射病,則是高溫相關急症中最嚴重的情況,當人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例如谵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緻命性疾病便會發生,死亡率極高。即使得以幸存,中暑者也可能會面臨腦損傷等後遺症。

  因此,如果在高溫環境中感覺身體不适,無論出現什麼症狀,我們都應考慮有中暑的可能。這時最需要做的,就是降溫、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并大量喝水。情況嚴重的,更要及時送醫院救治。

  最近,一篇發表在專業期刊《科學》雜志上的論文揭曉了為什麼高溫會導緻人體出現涉及多個系統的緻命症狀的原因,并為熱射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了方向。

  研究發現,一種名為ZBP1的蛋白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當我們遭受感染而發燒時,過高的體溫能通過激活ZBP1,促使身體免疫系統去清除病原體;但如果持續暴露于高溫環境,這種蛋白就會發揮它的另一種功能:過度誘導細胞程序性壞死,進而造成多種緻命症狀。

  這個基因蛋白原本是為了有利于我們的生存而演化來的,但這個自救機制卻會在過激情況下,将人類置于更加危險的境地。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小鼠實驗發現,在敲除ZBP1基因後,小鼠便能避免出現熱射病的症狀,但或許也會将某種防禦機制變弱。研究人員希望能逐漸揭開熱射病的分子機制,為那些高危人群尋找到更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

  人類忍受高溫有極限

  我們知道,火星因為表面溫度過高等原因,被認為不适宜人類居住。而地球因為與太陽的距離合适以及有大氣層适度保護等原因,地表溫度很合适人類生存。但如果地球持續升溫,遲早有一天,地球上的人類也會面臨一個高溫極限。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甚至已經提出警告:在全球不少地區,夏季的高溫與高濕度正在逼近甚至已經達到了人類能忍受的極限。

  這個極限是什麼?專家告訴我們,它不僅僅是溫度,還包括濕度。

  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空氣中的濕度越高,我們越容易感覺到“悶熱”。因為空氣濕度更高時,體表水分蒸發過程會更緩慢,甚至可能停止。熱量無法随水分蒸發而散發出去,身體自然會覺得更“悶”,出現健康風險的可能性也會更高。科學家們因此提出了一個更能直觀地反映人體感受的概念:濕球溫度。

  簡單地說,濕球溫度表示僅僅通過水分蒸發,能達到的最低溫度。研究人員認為,35℃的濕球溫度,被認為是目前人類理論上的生存極限——達到這個溫度,人體将無法排汗,核心體溫會超過生存範圍,從而造成器官衰竭。如果持續這個濕球溫度,即使人們躲在樹蔭下且有足夠的飲用水,幾個小時内也一樣難逃死亡。

  有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論文稱,研究人員在收集了從1979年延續至2017年的全球7877個氣象站每小時發布的溫度、濕度記錄後,通過建模實驗發現,可能在21世紀下半葉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35℃濕球溫度的生存極限。但研究團隊還注意到,他們收集的大多是一定區域範圍内、一段時間内的平均溫度與濕度值,如果提升時空分辨率再來分析,可能更極端的高溫高濕天氣已經出現了。

  這樣的結論觸目驚心。而事實更加讓人焦慮萬分。因為我們知道,至少在中東的部分地區,這種超越人類生存極限的天氣已經不止一次地出現過了。盡管每次持續時間不算長,大概隻有1至2個小時,但這足以讓我們警惕。

  分清地表溫度與平均氣溫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一些數據中,我們讨論的基本上都是平均氣溫,事實上,地球的地表溫度還遠高過平均氣溫。早前有報道稱,在河南某地的地表溫度已達到74.1℃,的确可以直接在地面上“煎雞蛋”了,但當日平均氣溫其實并未超過40℃。

  什麼是地表溫度?

  我們知道,地球的熱量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能量隻會有極小一部分被空氣吸收,很大一部分能量都會被地表吸收,還有一小部分會被反射出去。這樣,地表溫度自然會高于空氣的溫度。

  而我們通過天氣預報所知的“今日氣溫”,通常是指各地氣象站測量到的空氣溫度,而且這個空氣溫度一般是在氣象觀測站的百葉箱内進行測量的——百葉箱離地高度為1.5米(大部分人類直立時的身體核心部位所在的高度),而且是在自然通風和陰涼環境下進行測量的。

  一般情況下,地表溫度很高的時候,平均氣溫也會較高。如果平均氣溫已經在逼近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可想而知,地球本身所蘊藏的溫度有可能已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今年這波全球性的高溫天氣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有氣象專家分析,正是在全球變暖大趨勢下的必然結果。除了太陽活動劇烈本身對地球會産生巨大影響,地球上人類的活動,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對自然生态環境的破壞等,都在影響着大氣層,影響着氣候變化,影響着整個地球上的各種能量轉換。

  所以,保護地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這絕不僅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該如何應對高溫天氣?

  所幸的是,人類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也在積極呼籲并采取措施去努力減少對生态環境的破壞,但顯然目前所做的一切還遠遠不夠,而且誰也不知道大自然還會給我們提出怎樣的考驗。

  眼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已經出現的高溫天氣?

  一方面,是盡量避免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對于許多必要的戶外勞動工作者,國家也要求嚴格落實《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另一方面,要正确認識高溫天氣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及時作出反應。

  高溫環境中出現身體不适要考慮到是否中暑,并及時作出補救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别等到口渴難忍之後再喝水。如果已經出現了脫水症狀,除了及時補充水分,還可以攝入蘇打水、運動飲料、果汁、糖水或鹽水補充能量。此外,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要先擦幹汗水,稍事休息後再用溫水洗澡;平常空調溫度控制在26℃-28℃,室内外溫差不要超過8℃,空調運作時,盡量避免對着風口直接吹;家中要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食物在高溫天氣更容易滋生細菌,要注意飲食衛生。最重要的,還要保持平和心境,遇事戒躁忌怒,學會怡然養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