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傳習錄‖58.太極拳與“玄關竅開”

玄關竅開

——節選自《吳式太極·南湖傳習錄》馬長勳口述,王子鵬整理

太極拳練不出來,不會學是一個方面,教拳的方法也很重要。張繼之先生講,王家教學主要就是打輪,規規矩矩打輪,到了一定程度,王茂齋先生開始講勁。王子英先生18歲懂勁,算是家傳吧;張繼之先生學了三年,20歲懂勁。不是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嗎?其實主要還是教學方法問題。現在都是迎合學拳的心理,學個半年,刀槍劍棍,都會了。過去,學完了拳架子,“打輪”要打很長很長的時間,把身上的勁都給打“合”了,沾連黏随,不是說的,真得做出來,把身上的勁路都改變了。上下協調,内外相合,條件具備了,才給你講“勁”。這樣肯定就快了。現在你們身上哪兒哪兒都不合,胳膊硬的掰都掰不動。太極拳難就難在克服這個後天本能。我們練拳推手,都是在扔後天本能的東西,過去老先生叫“丢”,就是把你的僵勁、笨勁、滞勁、勝負心、身上的死肉都丢掉。後天的本能去掉之後,出來的是先天的本能。這本來是身上就有的東西,為什麼出不來呢?這些後天的東西把它埋進去了。撥開雲霧見青天,這就是練太極拳。一般練拳,我怎麼把我的力氣再增加點,速度再快點,招法再多一點。這些大家都看得見,容易接受。太極拳也沒有多少套路,太極拳就這一趟。原來在團結湖公園,一個老拳師就說我,一年365天就練這一趟拳,你煩不煩呢!你看我這一百多趟……都是武術,差别就這麼大。現在幾乎所有太極拳,推手和盤拳都脫節。有人就寫文章說推手和盤拳是兩碼事,就造成這種印象。要真是兩碼事,古人為什麼還練拳呢?太極拳一共37個招式,用這37個招式可以練成全身無處不太極,需要用這37個動作去培養。我在跟劉晚蒼老師學習的時候,我被批評最多。我一問,老師就說,我跟你說你也不懂,你就自己去練,放松着練,練着練着你就練通了,練通了你就懂了。我們老師是山東人,說話就是實在。話簡單,但卻是千真萬确的真理,盤拳盤着盤着自己就明白了。盤拳的時候,慢慢就懂了勁路,懂了勁路的變化,真懂了的時候,腦子裡頭嘎呗嘎呗響。發現了一個勁的時候,就嘎呗嘎呗響。越知道越多,慢慢由招數就知道裡頭的勁了。捋的時候就不光是一個捋了,捋的時候,肩是怎麼回事,肘是怎麼回事,胯和肩是怎麼回事……慢慢就出這個東西。這是自己出的,但你得天天盤,這是拳的開竅。推手的開竅呢?我頭一次開竅是這麼開的。為什麼對方頂勁?為什麼你一問勁,對方就趕緊嗆上?他一嗆,你這一去,正合适!頭一次開竅,找的就是這個。那次是跟趙德庫推手,我師弟的二哥,比你還高還壯,車工,練摔跤的,也有勁。頭一次,在地壇,我們碰上了,一推手,一碰就嗆上了?為什麼?找着這個為什麼了,我就專門找這個,他說你怎麼一下子手就長了……他為什麼頂?因為你問着他中心了?他要趕緊調整,他不就出勁了嗎?他剛一調整的時候,我的勁就去了,打個正着。頭一次開竅,就找的是這麼個勁。越練越熟,從第一個又發現第二個、第三個……開一次竅,提高一次。站樁也是一樣啊,你站着站着,突然明白一個,這麼才能靜。站了一陣,又起變化了,這個靜對嗎?靜可能是這樣的……這樣慢慢就提高了。也是量變到質變。

【網絡配圖】

所謂“玄關竅開”,也是一種感覺,但是和剛才說的“開竅”不是一回事。比如你練拳,你光練松了,練協調了,氣都下去了,手也練出感覺了,一步一個樣。你真練到玄關一竅到了你拳架子裡了,那你這拳就高了,那個時候你的感受就完全變了。“全身透空,無形無相”不是空話,現在人批評這句話講的太玄,那是你功夫沒到。一點都不玄,那個時候,身體有如懸空一般,人家說出來,是因為人家身上做出這個東西來了。你功夫到了這個程度,就是這個感受。突然感覺到骨頭肉都沒了,我的胳膊怎麼在半空飄着走啊……真出這個東西。

楊禹廷先生練到他那個份兒,小勁推的那麼妙,你看他的拳架子,你看他的照片都能看出來,他那個神态已經出來了,你留意一下他的腳,腳底下都松開了,你可以拿别人的照片比一下。現在的某些名家,出的書、光盤東西很多吧,你把他們和楊禹廷、楊澄甫、吳鑒泉的照片對比看一下就能比較出差距來了。人家老前輩,從頭到腳,身上都松透了。他們的照片你看一看,身上哪有可進的地方?王茂齋他們雖然沒有拳照,但你看他們往那裡一坐,肩膀都沉哪兒去了?你能看出他松到了什麼程度,他們都松成了習慣了。從健身的角度講,太極拳練好了,比氣功還全面。因為他有動作,它是在動中求靜,和站樁的道理一樣。動起來身上得有那些東西,你一趟拳下來,丹田氣起碼不能浮。你盤拳練出來的成就,打坐的時候未必有,但你打坐時候有的,盤拳肯定能練出來。練拳能松開,和打坐是一樣的。光打坐出不來這些手法,練太極拳的能打坐,還能有“手”,所以它更全面。太極拳好處很多,沒人去研究,淨去掰扯那些和太極拳實際沒有關系的東西,把大家認識都搞亂了。真會的真懂的,誰願意花精力和他們擡杠?就像張義敬說的,和他們論戰,就像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所以,現在大家都不說話了。現在網上都是大師、專家、泰鬥……剛解放的時候,有一本楊澄甫的書,8分錢一本。以韓複榘給他出的書為藍本,國家出的一本新書《太極拳體用全書》,很薄。現在出的書,一本比一本厚,别說練,看完就得半月。按現在的說法,人長一個肚臍都不對了,他能另給你找出一個肚臍來——分虛實嘛。都有虛實嘛!為什麼百會沒有虛實呢?為什麼肚臍沒有虛實呢?也得找出一個來嘛。有人不是找出來了,所謂陽虛實和陰虛實。按這種說法,倆鼻孔就是“雙重”了呗。這不鬧笑話了嗎?還有的把太極拳和八卦、五行整到一起,唯恐你看明白了。這是人為的複雜化了。其實“雙重”和盤拳沒有關系,盤拳要盤的靈活。不是盤拳的時候非得一條腿着地,絕對虛實,那是副品,要以靈活為主,以協調一緻為主。雙重指的就是推手時候頂勁,這是王子英先生經常講的。盤拳要慢慢松松地練,要練到腳下去。沒有人推手的,就跟空氣結合,在空氣中走出阻力來,就等于你的對手。要整動,哪兒哪兒都是,不是局部晃悠,一動全動。比如攬雀尾,你右手捋的時候,有人托你的左手、左肘、肩部,這些部位都得有東西。你問背,背部有東西,你推胯,胯上有東西,它就是“一個”,你盤拳得盤出“和諧”來。

推手有伴了,就培養這個敏感,對方出勁了,不見得把對方推多遠,你能拿住這一點就行。對方呢,你能拿住,我換個地兒,怎麼才能反映到我這兒來……拿住什麼?是拿住對方的重心,你拿住重心,他就要“掙吧”,他一掙吧,你就借他這個勁,把他送出去。拿住,你用勁是拿住,輕輕也能拿住。武禹襄講:敷、蓋、對、吞。輕輕敷在你這兒,讓你動不了,那就是拿住了。你一“掙吧”,人家就給你發出去了。拿住,是拿住勁,不是拿人。有的人,拿住勁,不會利用這個勁,互相擰持。互相一頂,都摘不開。你要拿住對方,自己的東西還不能占住,要保持單擺浮擱,就像小錘子釘釘子,想用的話,這小錘子得能用。你拿住别人,自己的錘子拿不起來了,這就是倆人“掰吃”上了。這就是雙重。

附:文章分類鍊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