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訪談切入人文、藝術、曆史等一切美好的傳統文化。
我們将邀請人文藝術踐行者,在特定領域有所建樹的講師,參與我們活動的深度用戶,力求呈現一個更富溫度的文藝世界。
建築中的民族大融合
受邀嘉賓 |CW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博士
主要研究中國建築發展以及藏傳佛教建築藝術與曆史
采 訪 者 說
藏傳佛教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存在。
自元明時期,佛教再一次傳入中國,為原本已經高度漢化的漢傳佛教帶來全新的風氣。
新的符号、新的诠釋,還有帶來全新風氣的藏傳佛教建築。
這些還帶着異域風情的建築有什麼特色?又是怎麼體現出藏傳佛教的特色的?在藏傳佛教一步步進入中國内陸的時候,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融合出什麼特色?
不妨跟随我們的采訪,聽聽CW老師對這些問題的诠釋。
/ 藝 旅 談 x C W /
陳老師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完成這次采訪,我們這次主要是想聽聽關于藏傳佛教建築的一些想法和意見,從這個方面聽聽您的見解。
Q:想問問您是怎麼與藏傳佛教建築結緣的?
CW:一開始是因為小時候,我特别喜歡亂跑,到處去看古建築。
那個時候北京有很多的寺廟,人也不多,不像現在這麼有名,像五塔寺、萬壽寺之類的,小時候就會跑過去觀察。法海寺經常一天就我一波遊客,壁畫随便看。不過那個時候其實隻覺得好看,也分不清漢傳、藏傳之類的。
五塔寺 攝影:禹涵
後來讀博士的時候,恰巧我的導師當時要去蒙古國做一個有關哈拉和林遺址保護的項目,也正是借這個機會,我開始系統地接觸到了藏傳佛教建築。之後的博士論文以及之後的學術内容,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個方面在研究。
Q:老師您提到小時候也分不太清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建築,那現在,對藏傳佛教建築了解更多之後,您覺得藏傳佛教有什麼特色呢?它的特色是怎麼融入到建築中去的呢?
CW:這個就很有意思了,因為與我們的認知不是特别相符。我們認為漢傳和藏傳建築應該不一樣,各有特色。但是為什麼我們分不太清?簡單來講就是因為它們在建築上沒有什麼特别的差别,當然,這個我指的是對北京地區而言。
廣濟寺和白塔寺的大殿
我們到藏傳的白塔寺,再去一個漢傳的,比如說邊上的廣濟寺。如果不看白塔,這兩個寺院其實在建築,也就是建築布局、形制、結構以及手法上沒有太大的區别。它們的區别主要體現在佛像、裝飾以及一些細節的布置上面。
也就是說其實在同一地域裡面,佛教建築漢傳和藏傳并沒有顯示出來太大的不同。
白塔寺 白塔 攝影:禹涵
這一點在西藏也是相近的,比如說西藏地區的苯教寺院和佛教寺院,我們從外觀上看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它們的建築形式乃至室内的裝飾都沒有太大的區别。印度的婆羅門教,耆那教乃至祆教,建築上也沒有太大的區别。
也就是說其實在建築形式上面并沒有有意地把藏傳佛教的因素去融入到建築當中,這也是我一開始始料未及的。而這種差異是在乾隆朝以後的有意為之。
Q:如果這樣的話,我們要怎麼區分藏傳佛教建築和漢傳佛教建築?藏傳佛教建築上有沒有什麼比較鮮明的特征?
CW:這個是有的,當然,前提是我們在同一個地域裡面去比較,如果我們拿一個西藏的寺院和一個北京的寺院來比較,比如拿布達拉宮和雍和宮比,那麼其中的差距一看就能看到。畢竟差距這個東西主要是在時空和地域的演變當中産生的,越到後期這樣的差異性越大,越在前期的差異性就越小。
布達拉宮
北京雍和宮外景
(在同一個區域内)主要的差異首先就是在它的功能布局上面。
比如說以格魯派為主的藏傳佛教寺院,它的僧人數量遠多于漢傳寺院。所以說我們看到的藏傳佛教建築往往有一個大經堂,這個經堂的面積遠大于佛殿面積,這個比例,在蒙古地區,基本上是是1:1,就是經堂和佛殿一邊兒大。
到了漢地,比如說承德、五台山,或者北京,這個比例就會相應地縮小。經堂不會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而是委身于佛殿當中。這個經堂的存在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從建築的角度,來區分藏傳與漢傳佛教建築。
普甯寺平面圖 攝影:禹涵
再比如說藏傳佛教的建築,它需求一個更長的軸線,因為想創造一個宗教的序列和神秘感,而漢族建築大都沒有。
比如說我們看到雍和宮的法輪殿,通過前面和後面各出抱廈的方式,把一個長方形,我指的是一個是進深窄而面闊長的長方形,改變成了一個正方形的空間,來延長它的軸線。
第三點,就是藏傳佛教對于光有一個很強烈的控制,也就是說它會通過控制光,來創造宗教的神秘感,而這是漢族寺院沒有的。
我們還是拿法輪殿來舉例子,雍和宮的法輪殿非常有特點的是它有五個小的天窗,這五個小天窗,既可以代表五方佛,也可以在天光照下來時,讓光正好照在法輪殿的主供——宗喀巴大師的臉上。
法輪殿
這樣宗教的神秘感,就通過這種天窗來創造出來,這是我認為的三個點吧。
Q:也就是說,相比起漢傳佛教建築,整體比較偏向規整化的一個模式,藏傳佛教建築本身還是比較偏向于體現出宗教的一些特色是嗎?
CW: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漢傳佛教建築,或者說其實漢式建築,本身就是一種系統性極強,而功能性較弱的建築。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文化把它逐漸地消化了。
楊鴻勳 唐代長安慈恩寺大雁塔原狀探讨
我們要知道,白馬寺當年來的時候,它也是印度風格的,玄奘法師建大慈恩寺的時候,那個佛塔也是一個五層的印度風格的浮屠,而不是一個漢式的佛塔。
漢族人是不能接受這樣的異域風格的。所以說在佛教傳入到中國的這1000多年的時間裡,也就是唐代以後,就把它完全從原來以塔為中心的圍合空間,變成了以佛殿為中心的漢式軸線院落。
頤和園佛香閣
而藏式建築能真正在北京紮根其實是由于清朝時期政治影響下的創新,比如章嘉國師設計的雨花閣。
但是我們看到即使是西黃寺,嵩祝寺,雍和宮等清代寺院也僅僅是在布局特征和單體建築細部上模仿藏式風格。其主體建築仍然是漢式梁柱結構體系以及院落布局。并沒有大舉模仿西藏或者蒙古寺院的例子。
西黃寺 攝影:禹涵
Q:對很多人來說,宗教建築畢竟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目前為止,我們對漢傳佛教建築中,對宗教氛圍的體會基本是集中在塑像等方面。那麼對藏傳佛教建築而言,當我們看到藏傳佛教建築的話,我們能從中體會到什麼比較不一樣的東西嗎?
CW:我想說的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剛才已經提到過的,就是在漢地的藏傳佛教建築對漢式建築的一個改造,比如說通過抱廈的方式來增強進深,這個很有意思。伊斯蘭教建築也采用了相似的方法來改造漢式建築來建設清真寺。
還有就是開天窗來作天井,清真寺也用了相似的方法,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雖然是不同的宗教,但都用了相似的方式改造漢式建築來滿足它們各自宗教的需求。
桑耶寺、普甯寺和須彌靈境的黑塔
第二點,我感覺很有意思的就是它把經文上的描述,比如說曼陀羅,還有須彌山這樣的空間具象化。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嘗試。
比如說乾隆皇帝建的普甯寺,還有頤和園的須彌靈境。這兩個建築都是仿照桑耶寺建的,它把像須彌山這樣的佛教宇宙世界,用建築的形式把它具象地表現出來。
普甯寺俯視圖 攝影:禹涵
那麼表現的特點就是在中間有一個大的佛殿,那麼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部洲,邊上還有八小部洲。
這就是用一組建築來表達,它認為所要的宇宙觀。相似的還有北海的小西天的極樂世界。
頤和園 攝影:禹涵
也就是說藏傳佛教嘗試用建築的角度去诠釋它們的宗教,但是借用了漢式建築的形式,這個是我認為很有意思的點。
Q:确實是這樣,藏傳佛教建築整體呈現出一種很相似又很不同的一種特點。就像我們之前也看到,您研究的部分内容中也有一些針對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建築的研究。在您看來,蒙古地區、西藏地區,還有北京地區,這些地區的藏傳佛教建築之間有沒有什麼區别?展現出什麼不同的特色呢?
CW:這是藏傳佛教最迷人的地方。它的宗教是統一的,但它的建築形式則是因地制宜的,在每個地方都産生了不同的特點。
我們先以蒙古舉例。可能大家想象不到,蒙古最大的寺院是大庫倫,大庫倫是一個移動的寺院,它是取材于突厥時期的一個軍事陣列的形式,形成了一個叫庫侖的單位。
大庫倫示意圖
哲布尊丹巴的庫倫,是當時最大的一個類似于寺院一樣的城市,當時清朝和準噶爾作戰的時候,哲布尊丹巴本人跑到了北京,他的庫倫跑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
後來在這個喀爾喀部遊牧,然後在18世紀的時候定居,形成了今天烏蘭巴托,也就是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前身。
大昭寺
這是蒙古地區,西藏地區也很有意思,比如說早期我們看到了大量和印度的直接聯系。比如說拉薩的大昭寺,它和印度的那爛陀寺之間,我們能看到這種環形的向心形的僧伽窟,我們把它叫做vhara。
每一個地區其實都很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到了清朝以後的承德,我們看到它用漢式的結構去仿造布達拉宮,去建造普陀宗乘,還有包括須彌福壽,利用了漢式的這種木構去仿造的是藏式的建築形式。
李乾朗 普陀宗乘之廟
總之,藏傳佛教建築在不同的民族當中體現了它各個民族自己的特色。
Q:老師您剛剛有提到,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融了不少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風格。那究竟是這個藏傳佛教去主動的融入漢族傳統建築,還是說是我們漢族來借鑒了那個藏傳佛教呢?這兩個方面哪一個是主體呢?尤其是對清朝皇室而言,它是以哪一種建築為主體?
CW:首先承德,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承德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建築設計,乾隆用藏傳佛教當作統戰的工具,所以說這樣的融合其實是在政治指導之下的一種融合。
普陀宗乘俯視 攝影:禹涵
比如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廟,名義上是仿照布達拉宮,但它的結構不是,它的空間的方式:中間的一個方殿有三圈裙樓。但布達拉宮的建築形式不是這樣,它隻是外立面很像。須彌福壽和紮什倫布寺就更是天壤之别了,兩個差距很大。
普陀宗乘之廟
為什麼這樣?我個人的解釋是乾隆在創造大清帝國版本的藏傳佛教寺院,這個和它的政治本身是有很強的聯系性的,它的創建是用來布置章嘉創造的六品佛樓的形式,也就是它要争奪在西藏地區和蒙古地區宗教上的話語權,所以說它要建造一種清朝的樣式,并且要得到藏式喇嘛和班禅的認可。
那比較好的融合的例子,我個人認為是蒙古。在蒙古,三個民族扮演了三個不同的角色,就是蒙古貴族出錢,藏式喇嘛出方案和出裝飾,漢族工匠來蓋房子。
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寺廟
所以蓋出來這個房子,在大的布局上受到了蒙古人的影響,因為這是出錢的人。小的細節上我們看到了大部分是藏式的裝飾,但是在建築的結構上則是完全是漢式。這個在呼和浩特一帶就是在内蒙古西部尤為的明顯。
Q: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您會帶我們一起學習北京的一些藏傳佛教建築。您剛才也說了,藏傳佛教建築其實在北京其實展現出一種與其它地區不同的特色,如果對目前為止北京的一些藏傳佛教建築做一個推薦的話,您比較推薦大家就主要去看哪幾個地點,哪幾個建築?
CW:我推薦的話,白塔寺首先是不能錯過的,這是一個在建築史上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建築。另外像雍和宮這些,肯定是老生常談,大家一定要去看。
白塔寺 攝影:禹涵
其它經常被忽視的還有幾個地方,一個是北海的北岸的建築,北海的北岸有乾隆為他的母親賀壽所建的一系列建築,包括極樂世界,闡福寺,大圓鏡智寶殿,然後到西天梵境。這一系列的建築其實是人們常忽視的。
另外,雖然現在由于疫情,我們不可能出京,但我們可以把北京的建築和承德聯系起來看。
比如說乾隆建了大量的雙胞胎建築,包括剛才我提到的普甯寺和頤和園的須彌靈境,兩個建築基本上是一樣的。
須彌靈境
再比如說香山的昭廟和承德的普陀宗乘,再比如說碧雲寺的羅漢堂和這個承德的羅漢堂。我們把它協調着看的話,就更容易看到在乾隆朝的時候,乾隆為了用政治的方式來诠釋國家的統一(例如普甯寺為厄魯特蒙古會盟之地),最終落實的表象則在建築上面的。
Q:在研究藏傳佛教建築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就是比較有意思,就是讓大家眼前一亮的一些發現?或者說您最近有沒有什麼研究的課題,跟大家分享一下。
CW:其實剛才已經分享了兩點,都是我認為很有意思的,一個是大庫倫,另外一個就是剛才我說到的這個,蒙古族、藏族和漢族不同的分工。
藏傳佛教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跨度極廣。從西藏,新疆到蒙古到北京,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民族,它們對于宗教其實是有不一樣的反應的,這種反應往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建築。所以說看建築一直都能看到各地的風俗。
藏傳佛教建築分布示意圖
還有就是從建築中表現出來的蒙古族、漢族和藏族之間的交流,希望大家也能關注到。
Q:好的,謝謝老師,今天真的受益匪淺。
圖源:禹涵
一座藏傳佛教建築裡,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這一次,半個小時的采訪裡,CW老師給出了他自己的回答。
其實,隐藏在藏傳佛教建築之中的秘密,遠不止我們這篇采訪中提到的這些。在那些伫立在我們大地上的藏傳佛教建築裡,宗教、建築、人文,乃至政治,都在其中悄然地體現。
-END-
采訪策劃丨ll
文案編輯丨ll
圖片緻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