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王四進老師經方中醫講堂(55)合化調平法;五除法(并行除病法)

第五十五講調肝益脾法;調心利肺法;調脾益腎法;調肺益肝法;調腎益心法

陶弘景的《輔行訣》和張仲景的《雜病論》都是來源于伊尹的《湯液經法》,但是他們學習後得出的結果不一樣,各有所偏重。張仲景注重祛邪兼扶正,陶弘景是注重扶正兼祛邪,因為陶弘景本身是道家。他傳揚輔行訣是輔助養生修道的,注重五髒的調理和調養平衡,主張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張仲景的時代瘟疫比較猖獗,他的著作是廣論和發展了湯液經法的五味氣化理論,不是完全按照湯液經法來的,尤其在藥物配伍方面。

要是實戰看病咱們還是要注重張仲景的理論,他已經把湯液經法發展的淋漓盡緻了。張仲景把方子拿出來了,但是沒有說理論和原理,輔行訣為咱們以後研究論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依據。陶弘景理論的制高點是按照藥物的氣味去用藥和配伍,咱們現代人不了解藥物的氣味化合,隻知道辛甘化陽、酸甘化陰、酸苦湧洩、甘淡滲濕為陽。隻注重四氣五味,四氣是溫熱寒涼平,和辛甘酸苦鹹五味,比較重視藥物的氣,不了解五味之間的化合。輔行訣上大的理論沒有提着五氣,但是有五苦六辛,就是苦溫、苦熱、苦寒、苦涼、苦平,是對五中藥性的歸納,六辛是辛涼、辛熱、辛溫、辛寒、辛平和一個特殊的大辛大熱的生附子。

也可能沒有真正傳下來,因為張大昌也沒有把這本書全部獻出來,他教了十幾個弟子,每個人整理出的版本都不一樣。他們理論的中心點就這個五味化合的圖上,學好了對咱們學論會有很大幫助。結合現在的一些高手對論的解釋,再通過輔行訣學習另一種思路,融會貫通以後運用經方就沒問題了,就能知道了張仲景當初設計方子的思路。

輔行訣五味化合出來兩大類狀況,一是體用陰陽相交化合出新生的味道,再一類就是母髒的用味和子髒的體味之間的産生的物質。它們不産生化合,各走各的道,再除病的時候就有了非常好的效果。張仲景就在五除上運用得特别好,設計出了很多方子。

咱們先說合化調平法,一髒的體用化合的目的就是把髒腑調平衡,亢盛的調下來,弱的補上去。五髒都會産生化味,這些化味是它所克的髒腑的用味,使它被克一髒受益。又是它母髒的體味,又時對母髒的補充,它的母髒又能幫助它,這是它的根。這樣就能循環起來了,就是五精相續,新生的物質就會生生不已,産生了又一重的髒腑氣化活動。

咱們再把講過的明确的提一下,首先是酸辛理肝的調肝益脾法,酸味和辛味藥相配合的話,不管是補方還是瀉方,目的就是把肝調平衡了産生新的化味甘,第一個作用就能防止傳脾,因為肝不好化味就不行就會傷到脾。第二個作用就是能把母髒的物質補足,甘能益腎體,再有就是能制約肝木過旺,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每一個髒産生的化味都有着三個作用,這些理論大家得反複看,否則造成混亂,就望而卻步了。接着是苦鹹理心的調心利肺法,可以未病先防火克金···《詳看下面的視頻連接》還有就是夏天過熱,秋氣降臨可以把心火酸收下來。

下面是辛肝理脾的調脾益腎法,法就是治病的方法和規律,這是五種調理髒腑的原則。苦味能在冬天把陽氣收藏下來,同時心的體旺了就能生化脾。因為甜味的東西能保濕,所以人如果脾濕就不要吃甜的東西。中藥裡面的白術就是苦味的利濕藥,就是苦能燥濕,甘淡滲濕也可以,甘可以助脾的體。茯苓和通草嘗嘗都是沒味淡的,在嘴裡沒有感覺。直接給的味道和它化生出的同一味道還不一樣,化味能更好得調動五髒六腑。

下面是鹹酸理肺的調肺益肝法,咱們以前的治法使用辛味藥治肝,不管肺的作用。咱們學了輔行決之後就知道可以通過調肺來治療,就好像樹長得太旺了,用刀斧砍一下通通氧氣。木不用金克還不行,太茂密不透氣就長不好了,所以它喜金克。最後是甘苦理腎的調腎益心法,得了尿毒症以後,血液裡面有毒的東西通過腎髒排不出去,就會影響到心髒。倪海廈當時治療尿毒症就是大量地用苦味的藥,黃連、黃芩一類防治水去克火,否則病人的廢血造成心衰就完了,這五種化味能維持髒腑正常的運轉。

然後就是并行除病法,就是五除法,本髒和子髒的體用味道碰了頭後的作用。第一個是辛苦除痞法,咱們以前說辛開苦降,木的用藥辛味是克土的。辛味是往上走的,心髒的體味藥苦味是往下走的,除痞的作用點是脾土。痞為上下不通,其實就是中土脾胃得病。因為脾土居人體之中,出了問題就會該升不升、該降不降。痞塞了就可以用辛味藥促進它的左升,苦味藥促進它下降,它們是各行各的功,辛味和苦味的藥就能治療心下痞滿的病。

著名就是張仲景的幾個瀉心湯,主要是黃連、黃芩、幹姜、半夏,加上炙甘草、黨參一類的藥。就是平常中氣虛了以後,溫病派的大夫看到肚子脹滿,誤下傷到了中氣。造成大便洩瀉,上面嘔吐,中焦老是覺得脹滿。但是按着還是不太疼,如果按着疼的話就是有了有形的東西了,就不是痞了,那就是大餡胸證了,痞是無形的氣體。

三黃瀉心湯很奇怪,兩苦的黃連和黃芩加一鹹的大黃也叫瀉心,沒有用辛味的藥也能除痞。但是熬藥的方法不一樣,三黃瀉心湯主要治療火太旺、鼻口出血、口舌生瘡、上焦的臉目紅腫,升得過旺就把辛味藥去掉了,再有辛味的意思就在熬法了。這三種藥不用火熬,用熱水泡五到十分鐘,就是取它的氣輕清上走。不是像熬藥把厚味熬出來了,這樣一泡就把上面的火降下來了。因為它是火氣不降引起的心下痞滿,火不生土造成中焦寒了,這裡面暗含了辛味的效果。張仲景巧妙在沒用辛味藥但是能解決問題,所以用中藥不要太死闆了,不管用什麼辦法都很靈活。

這樣如果用好了兩味藥就解決問題了,不用太多的藥,張仲景很多都是用一兩味藥,獨參湯還是一味藥。比如大黃甘草湯、桂枝甘草湯都是兩味藥,藥簡力專作用更大。但是得病不是那麼單純,會涉及到别的髒腑。比較簡單的就可以用一兩味藥解決,但是需要把病看準。用藥越多藥力就越平和,再多就沒作用了,開了四五十味藥喝了也是白喝。首先是浪費,再就是你的髒腑之氣會被攪亂了。

在甘草瀉心湯裡面辛味藥用的比較重,辛味藥比苦味藥多一味,可以治療誤下後的腹脹腸鳴。洩瀉的力量大,嘔吐的力量小,這是因為脾陽不升,下面陽氣不足造成的痞塞不通。三黃瀉心湯是上面火氣大,苦味的要用的就多一些,這是通過藥量看出來的。這就是用藥在于藥量,你想治這個病,你隻是把它們放到了一起,藥量用錯了效果就差了。用量多少看自己的水平了,它如果瀉得厲害肯定升的力量不夠,拉稀可以用生姜、幹姜、附子一類的要把他的脾陽提上去、痢疾就會上吐下瀉,不想吃東西,用葛根芩連湯就解決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