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64歲,2017年2月13日初診。
主訴:發熱1月餘。
治療腫瘤重症高熱不退案
病史: 2015年9月患者因直腸癌伴肝、肺、盆腔、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無法手術,9月29日行“乙狀結腸造瘘術”,術後患者拒絕放化療,在外院服用中藥治療。
11月4日患者發熱38.1℃、咳嗽咳痰入住我科,肺部CT示:1.兩下肺多發轉移,2.肺部感染。根據經驗給予頭孢哌酮他唑巴坦抗感染,效果不明顯,後根據痰培養提示真菌感染,給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療,患者發熱好轉,咳嗽也好轉。
11月中旬因不能小便行盆腔CT考慮腫瘤壓迫所緻,行導尿術留置尿管,12月中旬患者又開始發熱,給予抗感染後退熱,患者出院回家。
2017年1月11日患者因發熱39℃再次住院,無明顯感染竈,考慮患者長期保留尿管,行尿培養提示大腸埃希菌感染,根據藥敏給予左氧氟沙星、美羅培南等抗感染效果并不明顯,患者時熱時止,每天下午1點以後開始發熱,寒戰,最高39.5℃,下午6點左右汗出退熱。
2月13日患者家屬請我行中醫診治。(2016年11月7日-2017年1月27我因出差國外,春節後上班詳細詢問了病史)刻下症:神疲,面色蠟黃,口渴,納差,眠差,小便黃,大便偏幹,舌幹紅無苔,脈滑數。
辯證:熱灼髒腑,氣陰兩虛
治則: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方藥:竹葉石膏湯合小柴胡湯加減
黨參50g 柴胡20g 淡竹葉20g 石膏20g
法半夏20g 麥冬30g 生甘草15g 薏苡仁30g
魚腥草50g
七劑,水煎日三服。
二診
2017年2月20日,患者發熱未見明顯好轉,但是口渴、舌紅減輕,可見薄黃苔,脈滑數。既然症狀有改善,上方微調整繼服。
黨參60g 柴胡30g 淡竹葉20g 石膏15g
法半夏30g 麥冬15g 炙甘草10g 炮内金8g
黃芩10g
七劑,水煎日三服。
三診
2017年2月28日,患者家屬訴從22日未再發熱,刻下症:神清,口渴明顯減輕,納可,眠可,小便清,大便微稀,舌紅苔薄白,脈緩和有力。
按
患者系惡性腫瘤晚期,體質已虛,外邪易侵襲機體,加之長期輸液抗感染,更加損傷機體陽氣,氣虛不能抗邪外出,與邪交争不勝而發熱。反複發熱煉灼津液,出汗損傷津液,形成陰津匮乏,氣随汗脫。《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患者每天下午定時發熱,寒戰,證屬往來寒熱,《傷寒論》第101條雲:“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故而,抓住往來寒熱這一證,應用小柴胡湯。《内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故用黨參補形氣也;佐竹葉、石膏,清肺胃熱也。加麥冬生津;半夏:《本經》說:主傷寒寒熱;大劑量柴胡退熱;甘草補中,且以調和諸藥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