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藥配合背部走罐治療失眠98例

筆者近年來應用内服中藥配合背部走罐治療失眠98例,取得了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98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診前均長期使用過多種中、西醫藥物或針灸治療,但皆療效不明顯。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齡14~53歲;病程最短3月,最長8年,平均1.8年;入睡困難65例,入睡後夢多易醒33例;均排除有其它原發疾病。

2 治療方法

2.1中藥治療 基礎方:柴胡15g,枳殼15g,芍藥15g,黨參 20g,白術15g,茯苓10g,郁金15g,炒酸棗仁30g,合歡皮20g,牡蛎30g

辨證加減:兼有熱擾神明者去柴胡加栀子,連翹,黃連;兼有肝郁化火、急躁易怒者加龍膽草、黃芩、栀子;兼有痰熱内擾、不寐頭重者加黃連、膽星、竹茹;兼有胃氣失和、脘腹不适者選加山楂,萊菔子;兼有瘀血内阻者選加當歸、川芎;兼有心脾兩虛者選加黃芪、大棗;兼有陰虛火旺者選加知母、天冬;兼有心膽氣虛者加遠志、龍骨;兼有心腎不交者選加黃連,肉桂;兼有肝郁血虛者選加知母、川芎。

煎服法:水煎服,二日一劑,每次200ml,一日三次口服。

2.2 背部走罐治療 患者俯卧位,沿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塗潤滑油,選擇小号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吸附,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走罐,至走罐部位皮膚紅潤或輕度充血為度,搽去潤滑油,每周兩次,六次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一周,一般治療1~3療程。

3 治療效果

經過1~3個療程治療後,痊愈為症狀消失,睡眠恢複正常,随訪半年以上未複發,計16例,占16.3%,顯效為睡眠基本恢複正常,但遇誘因可誘發失眠,計56例,占57.1%,有效為睡眠明顯改善,遇誘因失眠加重,計19例,占19.4%,無效為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睡眠無明顯改善,計7例,占7.2%。總有效率為92.8%。

4 體會

失眠是以經常性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證。随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及競争壓力的增大,該類病證日益增多,西醫主要采用鎮靜、抗抑郁,抗焦慮及心理治療等方法,療程長,藥物副作用大。中醫稱之為不寐,出自《難經·第四十六難》,中醫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稱謂。患者輕者入寐困難,時寐時醒,醒後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徹夜不寐。常伴有多夢、健忘、頭暈、心悸等症。中醫認為,人體正常睡眠乃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地轉化結果,這種規律如果被破壞,就可導緻不寐症。

筆者認為,失眠的病因、病機主要有虛實兩方面,實者為七情内傷、肝失條達、飲食失節、痰熱上擾;虛者為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勞倦過度、心脾兩虛等。臨床對不寐症的辨治宜遵循辨輕重、辨虛實、辨受病髒腑三個要點,但重點虛、郁兩方面,制定的内服中藥基礎方中柴胡、枳殼、芍藥、郁金疏肝理脾,透熱解郁;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養胃;炒酸棗仁、合歡皮、牡蛎養心、定驚、安神;共達補虛解郁安神之功。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走罐治療可起到運行氣血,協調陰陽,調整虛實的作用,從而達到調整人體髒腑陰陽氣血的平衡,氣血和調、陰陽平衡、髒腑功能恢複正常,心神守舍,則不寐可愈。

治療時内服中藥要根據臨床辨證随證加減,不可拘泥。使用鎮靜劑的患者要根據病情好轉程度逐漸減量,否則病情易出現反複。治療同時要加強情志疏導,去除導緻不寐的誘因,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保持精神舒暢,鞏固療效。(李華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