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urious peculiarity of our memory is that things are impressed better byactivethan bypassive repetition.
我們的記憶有一個奇怪的特性,即積極的回憶比消極的重複能讓我們更好地記憶。
——James, William. (1890).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一年一度的高考周到了,高考——是大部分人難以忘記的經曆,青春期時跳躍奔放的思維,敏感豐富的情感在它面前都得壓抑着,孩子們努力地去獲得更高的分數,因為它是通往自己夢想大學的通行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01
圖片來源:Karpicke & Blunt,2011,Science
如圖所示,對事實類知識來說,重複學習四次,比隻學習一遍在一周之後記憶效果顯著更好(縱坐标是正确率),且兩種測試方式(對逐字進行逐字理解&将多個概念進行整合推理)的結果是一緻的。
重複幾遍比隻學一遍的記憶效果更好,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日常教學中強調對知識進行複習的原因。
接着,我們再來看看第三組和第四組的任務要求:
①研究者要求第三組的被試把學習材料中的知識點繪制成“概念地圖(Concept mapping)”,這類似于很多教育工作人員提倡的思維導圖。
②第四組被試對學習材料進行自由回憶練習,即,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把書本合上,對材料進行自由回想。
圖片來源:Karpicke & Blunt,2011,Science
結果顯示,盡管重複多次比隻學習一次效果要好,但在學習之後進行提取練習(retrieval practice),在一周之後的記憶效果遠甚于重複學習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提取練習在長期記憶方面優于“概念地圖”這個方法,這是目前在教育實踐中經常提及的,且被很多學習者推崇。
提取練習,這種主動去回憶所學知識的記憶方法,在促進長時記憶的保持(long term memory retention)的顯著效果在認識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中已經得到大量的反複的論證(詳見綜述文章Retrieval-Based Learning : A Decade of Progress. Karpicke,2017)。
盡管提取練習(主動回憶)被證明是可靠且高效的記憶方式,但是學習者自身真的能意識到它的強大作用嗎?遺憾的是大多數教育者和學習者對它的了解都不夠。
2011年Science這篇文章還有一個任務:要求志願者在第一天學習結束後,在各種學習策略下,對一周以後的記憶效果進行預測。
圖片來源:Karpicke & Blunt,2011,Science
如圖所示,重複學習組的被試非常自信地估計自己一周以後可以記憶80%左右的内容,而進行提取練習的學習者認為自己一周後的記憶效果最差。
然而最後的測試結果與被試的預測完!全!相!反!
提取學習組最終的測試的成績顯著高于重複學習。
02
如何更好的利用提取練習效應來促進長時記憶?接下來是技巧的分享:
1.主動回憶>重複練習
以記憶單詞為例子,與其重複抄寫,不如用母語作為提示語,不停地進行腦中回憶,或者寫下能回憶起的詞彙——也就是聽寫。
聽寫在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用得爐火純青了,然而實際的教學情境中,老師一開口說要聽寫,總有學生流露出不願意的情緒。在學習一門外語最初的階段,聽寫既能增加學習者對目标語言語音的熟悉程度、詞形的拼寫、以及對目标語所表達的意義與母語詞的含義進行對應。
2.及時反饋>延遲反饋
雖然大量實驗室研究得出的結果表明延遲反饋對提升記憶力更有幫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有的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根本一點兒都回憶不起來,呆呆地望着老師,感到很尴尬:這可能會讓學習者産生很強烈的挫敗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對于提取失敗的學習者來說,及時給出正确的反饋,對于加強提升學習練習效應(增強記憶力)作用重大。
3.分散提取>集中提取
學生們的“考試智慧”中有一條經典的語錄——臨時抱佛腳,也就是考試前的集中學習。
然而,認知心理學家的證據表明,和集中提取(massedinitial retrieval)相比,分散提取(spaced initial retrieval)能夠産生更大的提取練習效應。
比如連續不停地重複回憶《滕王閣序》二十分鐘,不如分開為兩個10分鐘的回憶練習,中間保留5分鐘的間隔用來放松休息。
提取練習為何會對長期記憶産生如此強大效用?
關于提取練習效應的理論假說非常多,如提取努力假說(Retrieval Effort Hypothesis),遷移适當加工理論(Transfer-Appropriate Account),精制提取假說 (Elaborative Retrieval)等。
情境鏡脈假說(Episodic Context Account)比較能夠解釋分散練習比集中提取産生更大的提取練習效應。
集中提取練習期間會發生什麼呢?在學習某一項目并在不久之後立即成功提取,學習境脈與提取境脈之間變化不大。
反之,相對于先前學習情節而言,當提取是分散進行時,境脈表征得以更新,這些表征中包含了提取境脈和當前境脈的特征,當學習者在未來嘗試再次提取時,能夠利用明顯更新過的境脈去引導搜索過程(賀斌,2011)。
03
在與多種學習方法(重複學習、概念地圖、精細加工等方法)進行比較之後,提取練習仍然被證實對提升記憶有非常顯著的益處(Anthenien et al., 2018; Blasiman et al., 2017; Rawson and Kintsch, 2005)。
盡管很多學生不喜歡考試,但或許學生們要從根本的觀念上轉變對考試的認知了:考試過程中所進行的提取練習對于提升記憶和成績确實有重要作用,認知心理學領域将這一現象稱為“提取練習效應”或者“測試效應”。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Bacon ,1620)談讀書所言:“如果你閱讀一則材料20遍,你不會那麼輕易地用心去記住它;而當你嘗試去背誦它并在記不住的時候再去翻翻書,也許10遍就能記住。”
記住:積極的回憶比消極的重複能讓我們更好地記憶!
參考文獻:
[1] Karpicke, J. D. , & Blunt, J. R. . (2011).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 Science, 331(6018), 772-775.
[2]賀斌. (2015). 提取式學習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對有意義學習的影響——來自《科學》的文獻.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1), 10.
[3] Karpicke, J. D. , & Iii, H. L. R. . (2008).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retrieval for learning. Science, 319(5865), 966-968.
[4] Karpicke, J. D. . (2017). Retrieval-Based Learning: A Decade of Progress.
本文簡體中文版由鹿鳴心理首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