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明代泸州宜民鄉應福裡(今華陽街道轄地)一帶,住着傳說為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後裔,這個傳說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後來朱家子孫進士及第後登記的家狀都是“貫四川泸州,軍籍”。這朱氏一族在況場、石棚、方山各地住居繁衍,行商就學,頗為輝煌,真可謂輝耀江陽。今天,挨近方山的華陽大佛岩可能為朱氏最早住居地,因此一般稱方山鋪朱家或大佛岩朱家。

朱家世代耕讀傳家,從明弘治十八年朱琉中進士開始,先後有子孫五位進士登科,一位鄉試及第前五名經魁,不愧為明代泸州一大望族。

朱家三代五進士 輝映三泸史無前

朱琉

朱琉字德嘉,他在弘治五年(1492)參加四川鄉試,以治《禮記》,獲得第三十三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33歲的朱琉,在北京參加會試,取得第一百八名,殿試後獲二甲第五名賜進士出身。

初任南京戶部主事,正德十二年(1517)任雲南臨安府(治今紅河州建水市)知府,《雲南通志》卷二十《名宦》記載:“正德十二年任知府,性敏而持正。郡中盜賊滋起,窮其淵薮(淵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率骁騎擒剿之。”實際上,在雲南巡撫何孟春的給朝廷的奏折《何文簡疏議》中,叙述了朱琉在參與平息少數民族的鬧事事件中,主張以安撫為主的政策,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蜀志載朱琉遷湖廣副使,而湖廣志副使題名卻為“新州進士朱琉”,湖南通志載副使為“忻州進士朱琉”等,現經考二州地志裡均無朱琉進士名錄。實際上,《辰州府志》卷十九《統領志》明确記載“朱琉,四川泸州人,進士,(嘉靖)三年任”辰州巡道,正是他任湖廣副使的真憑實據。

朱琉有兄朱?、朱璨、朱璋、朱珪、朱??(xìn)、弟朱璣。其父朱啟明,祖父朱麟,曾祖父朱景純。因朱琉貴為進士做官,祖父朱麟被授冠帶通判,父親朱啟明被授以南京戶部主事。此後,當朱藻進士及第以後,朱麟因是八十歲的壽星,經地方推舉,被授以壽官。

據考,壽官是明朝出現一種官名,按照明代的制度,這是個虛職,又是一種榮譽。獎勵“德行着聞,為鄉裡所敬服者”,隻有官帽、官服,沒有爵位。受賜年齡最初為百歲,到萬曆以後逐步降為七十歲。隻在恩诏頒布時才得以賜給,整個明朝三百多年裡僅授過十九次。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圖1《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記載朱琉

過了16年,36歲的朱子和和29歲的朱藻兩叔侄又在正德十六年(1521)考取了同科進士。

朱子和

朱子和,字節之,号初溪。是朱麟的曾孫,朱琉的侄兒。他于正德五年(1510)參加四川鄉試,同樣以治《禮記》考取第二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五年赴京參加會試獲第十七名,殿試則因明武宗南巡未進行。到第二年二月,武宗殁,世宗接位後方進行,朱子和殿試後登三甲第六十五名進士。初補刑曹,參與江西鄉試監考,後任禮部主事,遷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後升任浙江布政使司佥事,嘉靖廿八年沈朝宣撰《仁和縣志》載,嘉靖十三年(1534),朱子和特别注重當地水利,他命杭州府仁和縣生員郎瑛修杭州《水利志》,但志将成時,他已經離杭赴外任職。

朱子和考取進士時,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在,祖父朱自明同樣以八十高齡被朝廷贈封壽官。父親朱玠被封刑部主事,母親袁氏;有兄長四:朱子庚、朱子賢、朱子敬、朱子恭。

朱子和精于詩文,有《初溪集》存于家,緻仕後倘徉山水,多有詩作流傳。他還與泸州名士曾少岷等有交往,赴任浙江時,曾少岷有詩相送,明代著名吳中學者黃省曾也有詩文贈送。(見後)

朱藻

更令人驚奇的是,同在正德五年,朱子和的二哥朱子賢之子朱藻,也參加了四川鄉試。也是以治《禮記》,考取了四川鄉試第十一名舉人;并在正德十五年(1520)與其叔叔朱子和參加同科會試,取得了第二百十八名的成績;正德十六年殿試,朱藻以二甲第十名資格獲得賜進士出身。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圖2《正德十六年進士登科錄》記載朱子和、朱藻

朱藻,字以薦,号南谷(方志記為字誤),嘉靖初授戶部主事,分管薊北張家口一帶稅賦監收,曾撰有《重修萬全右衛文廟記》一文(見後)。

嘉靖三年(1524),因參與反對封予嘉靖皇帝生父朱佑杬違背宗法尊号的“議大禮”之争,而被廷杖谪官。直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才被授以湖廣副使,分管沅辰兵備道(《辰州府志》卷十九《統領志》)。

但據明吏部侍郎黃蒙養正德年間所編《吏部職掌》之吏部稽勳司起複科(《四庫存目叢書》史部258冊)記載稱,嘉靖二十八年“查得雲南按察司副使朱藻除例限外,扣違三年之上。雖有患病公文,例不準。理欲送法司問罪,完日付選。于嘉靖二十八年五月題奉聖旨送法司問。欽此。”就是說,朱藻可能從湖廣副使調任雲南,朱藻終任緻仕就在這兩年間。

而朱藻及第進士後,祖父朱?及祖母和父母俱在,父親朱子賢被封以戶部主事之銜。朱藻有兄朱莢、朱茝(chǎi),弟朱芮、朱葵、朱蕃、朱蒉、朱芊、朱萼。

朱子恭

朱子恭,字小山,号茑山,系朱子和之兄弟,他同在正德五年(1510)參加了四川鄉試中舉,位列前五名經魁。嘉靖十一年(1532)被授以湖廣右參議之職,分守上荊南道。

朱茹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朱子恭之子朱茹又考中了進士。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圖3 《嘉靖癸醜進士同年便覽錄》載朱茹

朱茹,字以彙,号泰菴(其他地志記号泰谷有誤),生于嘉靖八年(1529),參加嘉靖二十八年四川鄉試,以治《禮記》中舉,嘉靖三十二年(1553)考取三甲第一百名進士。

嘉靖三十三年初任河南新蔡知縣,任上持政嚴密,廉明律己,不擾民,努力為創建廟學供學子讀書而不停地奔波。對來訪的老百姓,自己掏錢招待,從不動官銀一文。從而以義舉感動了新蔡的老百姓,大家都很佩服他。時值陝西任華州地震,因其政聲不凡,朝廷認定選他任華州知州去安撫災民。朱茹也不負重望,到任後以謙遜禮待下級官吏,嚴格按律令辦事,絲毫不放縱下屬以委曲求全。“海内士大夫皆以公為禮教天成者”。災後修複城垣、官署、祠宇皆公事公辦,不煩民力而使之安樂于地震之後。同時,又創立華山書院教習諸士子。包括朱茹在内的三任知州之賢政,造就了嘉靖之間華州士子的鼎盛時期。

此外,朱茹還整治沙河,杜絕了洪患;并加意治岐黃之事,方便百姓看病,華州老百姓甚為感其德政。

因此,朱茹升遷工部員外郎,嘉靖四十五年(1566),朱茹由員外郎官任松江府知府。

《松江府志》載,朱茹嘉靖末作松江知府,沉毅有大節。當時,徐階為當朝首輔,他的家奴犯了法,朱茹鐵面無私處理,對之繩之以法。曾經彈劾嚴嵩六罪的刑部主事董傳?稱贊說,“朱守铮铮鐵骨也。”

再有,隆慶丁卯年(1567年),時任南京督學的耿定向巡查宜興等四府,來到了松江府。常州童生們請求舉行鄉試,常州府知府李幼滋拒絕了童生的要求。童生們群情激奮,撕裂了李幼滋的官帽和車蓋。

李幼滋是耿定向的同鄉,他向耿定向訴說此事時,把滋事的童生說成是松江童生,耿定向大怒,要求嚴懲帶頭的松江童生。朱茹極力辯白說,如是松江童生應當攻擊我松江知府,為何去攻擊常州知府?說明另有其人。耿定向不予理會,堅決要法辦嚴懲。朱茹堅持從寬,沒有按耿定向的要求抓捕童生。後來,朱茹被他彈劾,改調安徽甯國府知府,任期一月不到再遷江西副使,隆慶間調雲南副使而終。

從朱茹以上曆官的事迹,足以看出朱茹是一個清正廉明,鐵面無私,處處為民做主辦事、深得百姓愛戴的好官。他的事迹值得我們為之欽佩和頌揚!

朱苕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朱家子孫再次金榜題名,這就是朱茹的幼弟朱苕。

朱苕,字以初,隆慶元年(1567),參加四川鄉試中舉,直到16年後的萬曆十一年,參加北京會試和殿試,方考取了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二名進士,曆官任戶部主事。

如此看來,明代在泸州,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兄弟、父子、叔侄同科的科舉壯舉!這時的泸州朱氏一家,可謂進士麇集,享譽榮耀,達到令人羨慕不已的境地。

此外,通過上面的明代登科錄的家狀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朱家三代人的取名都是很有規律的:

朱琉的父輩——“明”字輩,如啟明、自明;

朱琉輩——“玉”輩,如,?、璨、璋、珪、玠等;

朱琉的子輩——“子”字輩,如,子和,子恭等;

朱琉的孫輩——“草”(艹)字輩,如,藻、茹、苕、莢、茝(chǎi),芮、葵、蕃、蒉等等,這些都是植物的名字;這輩人的字皆貫“以”字,如以彙、以薦、以初等。

這些名字清楚地定位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否則就會鬧出把朱子恭說成是朱茹的兒子那樣父子颠倒的笑話。同時,朱子恭以四川鄉試中舉名列前五名經魁,任湖廣布政使司右參議,其職位是從四品級别,也不是“二品大員”,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往往會誤導他人,我們不能道聽途說不加思考,人雲亦雲。

詩書傳家終不斷 吟頌華篇存不多

通過以上所叙,我們看到朱家詩禮傳家,綿延不斷。子孫們應該是飽讀詩書子弟,其學識不同于尋常百姓。可至今我們沒有見到他們留存下來的完整文存,究其原因,可能與明末泸州遭受戰亂兵燹有關。如,我們知道朱子和有《初溪集》存家,而今也不見真容。筆者現在經過考證,把僅存于各類史籍中留存下來的有關明代泸州方山朱氏子孫隻鴻片爪詩文分享如下:

朱琉詩一首

《舟曉》

鸂鶒将雛護石根,莓苔綴纜雜衣痕。

幾椽茅屋生春色,無數桃花燒野村。

祈歲鄉傩箫鼓咽,坐風舟子笑歌喧。

蓬窗興劇誰憐汝,喚取青峰映綠尊。

原詩收錄于(明)楊慎初編、周複俊續編的《全蜀藝文志》卷十六。(明)王世貞的《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說部》和《藝苑卮言》附錄卷八也引用了該詩“幾椽茅屋生春色,無數桃花燒野村”的佳句。

“鸂鶒”讀xīchì,是一種形似鴛鴦而稍大,羽毛多紫色,尾如船舵的水鳥。亦稱“溪鴨”。“鄉傩”(音nuó),鄉間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細品《舟曉》,粗略知道作者長年宦遊在外,所抒發的思鄉之情。

朱子和詩三首

《天柱峰》——七言詩

白雲曾伴幽人卧,碧樹今看此地雄。

寺袅輕岚擎一柱,橋飛春雪吼雙龍。

仙人劍去空青壑,丹頂芝存絢綵紅。

夏有山人深避世,松窩路沓水深中。

《歸雲閣》——五言詩

橋纾涼飈回,松古石泉落。地迥無紛嚣,歸雲滿高閣。

泸州朱家一門三代五進士一經魁考略

圖4蔣超《峨眉山志》載朱子和詩二首

兩詩見于(清)蔣超《峨眉山志》卷十四。系朱子和遊曆峨眉山感述。但是否是來自《初溪集》,現在尚不得而知。

天柱峰是峨眉山一峰,在七寶岩下,與牛心嶺、石筍溝鄰近。所以,在牛心寺(今卧雲寺)可見“一柱”。歸雲閣其實就是華嚴寺,峨眉山禅師慧通在修建多處寺廟後,認為峨眉山以山相屬火,多遭回祿,應以“三雲二水壓抑火星”。遂改華嚴寺為歸雲閣,改中峰寺為集雲寺,改牛心寺為卧雲寺,改普賢寺為白水寺,改華藏寺為黑水寺。歸雲閣早廢,已不存。詩裡描寫了清音閣下方有左、右兩江為白龍江、黑龍江,二江之上的拱橋狀如彩虹,淩空跨越,名“雙飛橋”。附近還有大仙呂洞賓持劍修煉處,人去洞空隻有彩虹。夏天多有世人避暑深山,倘佯在松林溪水中,十分惬意。

《峨眉山志》作者蔣超,字虎臣,自号華陽山人,金壇朱林鎮人。順治四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绶編修。官至順天提督學政。《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著名詩人王士祯都是他同時代好友。蔣超治學謹嚴,知識淵博,酷嗜内迷,潛心法海,雅厭城阙,性喜山水。順天學政秩滿後,四十三歲即托病由翰苑告退,蒙恩給假歸江南。返鄉途中,行至秦郵(今江蘇高郵),故園在望,他忽生念轉道南馳。其子涕泗挽請,虎臣堅不聽勸,遂買舟由南京溯江而上,過三峽,經重慶,于泸州再溯上入岷江,逆水上行至嘉定(今東山)、舍舟登岸,逶迤直往峨眉山而去。最終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春在峨眉山伏虎寺剃度為僧,法名“智通”。《峨眉山志》是他廣采博披,精心考究,“殚心畢力,廣搜博謀,曷克臻此”,艱苦備嘗撰成的,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完整的《峨眉山志》。所以,朱子和之詩,當以此書記為最實。

此外,(清)陳田《明詩記事·戊箋》卷十四也收錄了《歸雲閣》一首。隻是後阙是“竹外鳥不鳴,歸雲暮投閣”,不同于《峨眉山志》,不同的原因待考。

第三首:

《題方山聖水寺泉》

長書蜿蜒望中懸,哲匠磨岩鎮靜禅。

聖水原非江外水,方山今在會山前。

高人足為通泉脈,僧舍時看濕茗煙。

千古海濤驚鐵畫,清冷一勺籍杯傳。

據乾隆《直隸泸州志》卷七《藝文志》載,朱茹為家鄉撰寫了三篇文記,還在隆慶間為新都狀元楊升庵寫了詩序,但已經不見全文。

文記中有《城隍廟金像碑記》,記述泸州城城隍廟奉旨創立的過程,萬曆二十一年(1593),有退休巡檢李從周發起籌資為城隍塑金身,以求不受風雨侵襲而保佑一方平安。(注:城隍廟遺址在今城内鐘鼓樓旁濂溪路與花園路交界路口)

二為四川副使、駐節泸州的李江撰的《岷山李公生祠碑記》,記述了他與巡撫曾省吾征讨九絲蠻的事迹,州人感其恩德立碑以記。

三是《真武宮碑記》,記述了萬曆二十三年(1595),由郡首張拱文提議,郡人王忠鳳巢(進士,曾任參政)、他父親朱子恭(曾任參議)籌錢,富商婁?、劉丹鳳等十餘人資助,把原在城北門内,已經塌圮的真武宮遷往城北小市五峰嶺的過程。時,知州阮時升、州同蔡鳴珂、州判寇克順等還捐出薪俸助之。到第二年底就落成竣工。

乾隆《直隸泸州志》卷八《外記》載:“隆慶中,州人副使朱茹撰楊升庵詩序。其略雲,用修之谪戌也,世廟每詢于當國者,賴以狷狂廢姿對已。……嘉靖中年,茹先兄憲伯南谷暨同鄉白君轍、翁君磐亦與大禮議,茹嘗聞之。……”實際就是叙述了楊用修被谪戌後,嘉靖皇帝一直不放過他,還問他狀況如何,朝臣以楊用修似瘋似颠的實際形象報告,皇帝便一時放心了。朱茹的序言如今沒有看見全文,實在有點遺憾。

除了以上詩文,朱子和在多年的經曆中,還與很多友人有交往。現今查到的有他與泸州名士曾少岷交往,以及與嘉靖十年(1531)吳縣解元、著名學者和藏書家黃省曾的交往記載,兩人均有詩作贈與他。

朱子和在就任浙江參議時,曾少岷有《題黃華秋餞卷——送朱節之赴浙憲》詩贈之,詩原載《少岷先生拾存稿》卷一(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34),詩曰:

汶江秋盡江水平,餞客皇華無限情。

懷绶甯親松菊喜,開帆适越鼋鼍驚。

青萍價高常自愛,白雪調古時一鳴。

天台雁蕩牽魂夢,安得乘槎作伴行。

秋末,汶江(長江古稱)水清澈,一片平靜,波浪不驚,浩淼江水一直向東流去。我們設宴送别節之先生,懷念大家在故裡相處的友情。當你懷揣着“浙江佥事”的绶印回家探望雙親時,家裡一衆親屬都高興喜悅,四周的樹木花草都沾滿了喜氣。當在泸州碼頭登船楊帆啟航,前往越地浙江任職省級官員之時,長江裡的大鼈和稀有的揚子鳄都被驚呆了。

不過,作為長者的我,需要提醒你的是:即使像名劍青萍那樣價值不菲,無須看得太重,也要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畢竟,古老的“陽春白雪”曲調也僅是和鳴一時,不會久唱不衰的。即使千古傳名的浙江天台山、雁蕩山對你魂牽夢萦,怎麼能得到木筏陪伴你去天河?

另一首是學者、吳縣解元黃省曾《題初溪草堂為佥憲朱子和》的五言詩:

瓊巘盤雄國,青山出上州。未睹巴成字,初逢錦作流。

注峽将雲下,回峰抱月留。使君栖宅興,芳藻接毛劉。

此詩載于黃省曾《五嶽山人集》卷十四。黃省曾中舉後進士累舉不第,便放棄了科舉之路,轉攻詩詞和繪畫。交遊極廣,就教于心學大家王陽明和請益于同樣崇系心學的哲學家湛若水;學詩于李夢陽,詩作以華豔勝。據推測,此詩可能是黃省曾在浙江遊曆之時,碰到了時任浙江佥憲的朱子和,看到他任上不忘讀書,以初溪草堂作自己的書房。于是,黃省曾以《題初溪草堂為佥憲朱子和》五言詩贈之。他對來自四川泸州長江邊的朱使君很欣賞,認為他建立的草堂書香之地一定會興旺,帶來朱家興盛之風,一定可以與我們吳郡的毛家,你們家鄉的劉家累代科第比肩。

詩裡說的“芳藻接毛劉”,據考,吳郡毛家有弘治六年(1498)狀元毛澄,有在四川作佥事、副使的毛源,以及毛源之子、嘉靖進士、四川提學副使毛衢,後來是三代進士之家;而劉家則是朱子和家鄉四川巴縣的監察禦史劉規、著名的翰林學士劉春、貴州巡撫劉彭年父子一家,後來是四代進士之家。

由于考證了黃省曾年譜沒有漫遊四川的記載,初溪草堂究竟在朱子和的任職地還是在故裡,尚不清楚。

此外,大約在萬曆十二年(1584),永川舉人羅太易等陪泸州知州、浙江太平舉人趙大佶遊五峰山,趙大佶有《疊韻答太谷(朱茹)、少初(朱苕)二公》詩,詩曰:

江陽郡接古渝中,文獻君家海内雄。

南甸勒銘垂太史,上林策馬逐春風。

山連豸角開金障,水繞龍潭映碧空。

蹑屐偶來憑絕巘,鳳麟長集五雲峰。

詩中誇贊朱家“文獻君家海内雄”。趙知州在詩中注雲,朱茹曆官雲南,朱苕則在北京考中進士。他們家子孫的榮耀輝煌,就像高山上突兀的的山尖,在泸州是鳳毛麟角。

羅太易是萬曆七年(1579)永川舉人,四川鄉試第二名,中舉後不樂仕途而喜遊曆。

趙大佶,字世服,嘉靖廿八年(1549)浙江太平舉人,萬曆八年(1580)任泸州知州。

此外,明兵部尚書、銅梁進士張佳胤在嘉靖中訪問泸州時,有《大觀台晚眺同曾少岷太守、楊升庵太史、朱茑山少參、熊南墩、董豸屏二進士》詩作提及朱子恭。這是他和朱子恭一行登上大觀台(今鐘鼓樓處)樓台上極目遠望的感歎之作。

長夏登高暑氣清,野雲斜日眺孤城。

窗中下見千山盡,盃底平鋪二水明。

天地烽煙堪倚劍,樓台歌吹雜流莺。

淩風授簡聊同賦,笛裡梅花何處聲。

朱藻——文記一篇

《重修萬全右衛文廟記》

記重修而不原其始,則有負于創始者。必原始要終以記之。斯亦見所從來矣。

按志,萬全右衛,洪武二十六年設,三十三年調蔚州,永樂元年始複之。前此未有學校,俊髦多出身于他庠。幾經奏設,未遂也。正德三年,耆老張清等輕财重義,勵志建學,曆奏,至正德五年,始蒙恩俞允。維時,守備晏君經知重風化之源,不吝所司地,捐以為學。諸士子又不欲費官錢,共捐助以千記。屬千戶趙忠董之前,建大成殿三楹、戟門三楹、東西兩庑、明倫堂、齋庑,規橅粗就,惜乎以費出無繼,将成而未完。不數年,雨剝風淩,傾圮,中僅存如線。繼以,教授博興李君聰募資,肖孔子,四配、十哲像及兩庑木主。乃幾踐歲月,複就。頹廢屢申請重修,因循未果。嘉靖五年丙戌夏,教授李君韶、訓導左君輔偕諸生郭昺等躬詣巡撫周公金、巡按杜公民表、觀察王公讴,以傾圮狀告。杜公首允,發官銀七十兩、贓罰銀一百七十餘兩,以充材木、磚、埴(zhí,細膩的粘土)之用。其他瓴甓(língpì,磚塊)、灰石檄本衛掌印指揮朱君镛措備。往來督視者則指揮湯君安,參戎王君經、參戎詹君冕皆與有勞績。工始于是年七月,明年丁亥八月告成。廟貌輝煌,戟門高伉,兩庑周垣,丹艧(huò,丹艧指油漆所用的顏料)、塗墍(抹塗屋頂),鹹饬備焉。

聞之古人有善,恒志之不忘,今以萬全邊鄙,文教未隆,幸當事者用心精勤,俾春秋多士講禮有地。然,猶更曆歲時,其成不易。如此,則夫始終厥緒,群公之功豈可沒欤?藻不佞,不娴于辭,會衛之多士,請勒石以垂永久,區區之忱有不敢卻者。實欲此邦之人服習禮教,克廣德心,以無負任事諸賢作新斯人之意。則固陋之譏非所避也。若夫泮橋、神廚、樂器、圖籍、宰牲之所,執業之舍,增華踵事有待來者,故不及備書。

這篇《重修萬全右衛文廟記》載于乾隆十年左承業撰《萬全縣志》卷八。如前所述,是朱澡初任戶部主事薊北戶部分司時,與萬全右衛官員有交往。後因嘉靖初參與“議大禮”被去職,文記可能是萬全右衛官員稍後因慕其文才,請之而作。

萬全右衛城是明代北部邊關重要防衛之地。位于今張家口萬全縣城北約15公裡的萬全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城堡古建築。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築土城,明永樂二年(1404年)置萬全右衛所于此。明正統三年(1438年)用磚包砌城牆,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并增築南關。1983年、1990年兩次維修。城堡為菱形,占地0.78平方公裡,東西長880.72米,南北寬880.4米,南、北二門,商為迎恩門,北為德勝門。城内曾經有寺廟四十餘座,有指揮使屬衙、縣屬衙、戲台、玉皇閣、城隍廟、演兵場等規模宏大的建築。其曆史比北京還要早。不幸的是,由于文革的破壞,大部分建築都以蕩然無存。唯有南北城樓、甕城及部分城牆有所保存。

泸州朱氏榮譽鼎盛 封贈表彰牌坊最多

朱家一門四代被朝廷封贈榮譽稱号如前所述。按照明代的條例,令人驚訝的是,泸州官府為涉及朱家科舉及第的人員所樹立的牌坊多達七座!這在地方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可謂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

它們是:

《兄弟同科坊》 正德七年,位置在方山鋪大道朱家宅第前為同在正德五年中舉的朱子恭、朱子和樹立。

《經魁坊》為朱子恭獲得四川鄉試第五名而立。

《世修甲第坊》嘉靖十年為進士朱琉、朱藻等立,位置在今城區迎晖路文軒書店一帶。由于《世修甲第坊》、《父子經元坊》以及表彰鄧頤等四弟兄立的《江陽四鳳坊》,都在今迎晖路大街文軒書店一帶,所以,過去那一段街道一直俗稱為“三牌坊”。

《騰蛟起鳳坊》 嘉靖二十九年為舉人朱藻、張紹先等立。

《父子經元坊》 萬曆十七年為朱子恭、朱茹等立,位置同在城區“三牌坊”。

《甲科坊》 萬曆十九年,為朱琉、朱子恭、朱子和、朱藻、朱茹、朱苕等立,位置在方山鋪大道上。

《封贈坊》 萬曆十九年,為朱啟明、朱?、朱玠、朱子賢等立,位置在方山鋪大道朱家宅第前。

但是,令人十分惋惜的是,上述牌坊由于曆史上的各種原因都已經蕩然無存。

泸州朱氏一門的輝煌,後來真正印證了著名的吳中學者黃省曾“芳藻接毛劉”的預言。如今,五百年多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即使以後有世人以《木碗子樹》詩篇評價朱家像“名家老樹産圭璧,拔地千尋高插雲”那樣獨一無二,可朱家舊宅再也找不到點點留存的遺迹了。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雖然泸州朱家的榮耀隻能代表過去的輝煌,但,朱家詩禮傳家的家風和為官清廉為民的政聲卻是值得我們今天需要借鑒和傳承的寶貴财富。

主要參考書目:

1,明代登科錄彙編,屈萬裡編,台灣學生書局,1969。

2,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597、1011冊,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

3,續修四庫全書,726、661、1710、161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4冊,史部258冊,齊魯書社,1997。

5,雍正《四川通志》,(清)黃廷桂、憲德修,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珍藏本。

6,康熙《湖廣通志》,(清) 徐國相、丁思孔修,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藏書。

7,光緒《江西通志》,(清)劉坤一修,劉繹等纂,台灣京華書局影印,1967。

8,光緒《浙江通志》,(清)嵇曾筠著,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1934。

9,康熙《江南通志》,(清) 于成龍、餘國柱、徐國相纂,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藏書。

10,康熙《雲南通志》,(清)範承勳等修,吳自肅、丁炜纂,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藏書。

11,乾隆《直隸泸州志》,(清)施廷翰、夏紹新篆,故宮珍本叢刊第210冊,海南出版社,2001。

12, 嘉慶《松江府志》,(清)宋如林等修,江蘇、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合印,1990。

13,乾隆《巴縣志》,王爾鑒修,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書。

14,其餘府縣志等文獻,除文中注明外,多引自北京國家圖書館數字方志網站: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