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關于獲嘉縣明朝進士賀仲轼的資料三則

賀副使仲轼①

(清)孫奇逢

仲轼,字景瞻,獲嘉人。父盛瑞,進士,曆參議,為膳部郎,以清直著。轼少而近癡,嗜讀,無他好。幼有羸疾,盛瑞憂之,居宿于外三年,絕葷酒,疾得瘳。癸卯(萬曆三十一年,1603)舉于鄉,庚戌(萬曆三十八年,1610)成進士。筮仕②醴泉令,以艱③歸。服除④,補青浦。醴故刁悍,轼嚴之以法,分校闱中,稱得士。青浦有投獻⑤之弊,轼下令田歸紳士,役仍本人,弊遂除。為海忠介瑞新祠宇,禮敬隐逸士陳繼儒⑥,任諸要人右。

庚申(泰昌元年,1620),升刑部主事。先是盛瑞修乾清、坤甯兩宮,以節省塞漏巵⑦,杜請托,竟中以考功法。轼上疏,據實辨得明,遷戶部,出守鎮江漕使。以船不敷,欲分派,諸運船弁借口恐有沉溺,公曰:“該弁恐妨私貨耳。”下令有任灑派⑧馀米,即行更領。漕使如其言,無敢作梗者。

先是黔中用兵,募鎮弁,有能運饷至黔,酬以衛印。指揮戴天錫往竣,而衛弁懸印不讓,出令者,置不問。公力争曰:“天下事,遇難苦則愚者職其勞,遇安逸則狡者享其利。才知之士所以吞聲而天下事卒至不可收拾,甯直為戴弁地耶?”上官竟不能奪。

丹陽姜志禮⑨以忤魏黨罷歸,部劄為趙南星⑩招,尾後止書“姜志禮”三字,院道檄令提勘。轼曰:“姜系四品京堂,不奉旨誰敢擅提?”竟不問。院道以利害嚴駁,轼曰:“擇禍莫若守正之不移。”丁醜(崇祯十年,1637),升陝西西甯道。為珰賢私人所銜,劾有負廠臣 11 急公之意,镌級12 ,不果行。

癸酉(崇祯六年,1633),複起轼武德道禦史。袁化中 13 死逆珰,久未葬,公捐金為襄其事。流寇猖獗,烈宗14 避殿撤樂,聖語諄諄,轼讀而垂涕,作《道約》谕所屬文武将吏,人人感動。

及旋裡,行李蕭然。居家課弟侄輩,不獨在舉子業。辛巳(崇祯十四年,1641)蝗旱,施谷百石,全活者數百人。居繼母艱,閉門著書,翻駁古今成案,獨伸胸臆所欲言。甲申(順治元年,1644)二月,寇氛相逼,所在納款。轼不時畫幾案上曰:“人臣大節難虧,讀書貴有實用。”僞官到縣,要轼入城。公将帖擲地,大怒曰:“賊敢見我乎?”謂弟侄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出此入彼,一生功力在此。吾今得死所。”後至巨柏莊,具衣冠,向北拜阙,繼登茔辭祖考,複立侄行素之子為嗣孫。題壁曰:“土崩瓦解,到處成風,亘古及今,未聞此事。予幼承父訓,忠孝傳家,國家一旦有急,不以死報,何以對吾皇?何以對吾祖考?”即登樓取酒,與弟侄談笑自若。複書:“今日方知賀景瞻!”促弟侄下樓,扃其戶,遂自缢東間。北向妻恭人王氏,西向妾李氏、張氏,王氏俱缢于西,以次東向。是日,天忽晝晦,烈風折木伐屋。曆三日夜,顔色如生,僞官亦驚歎羅拜。卒年六十五歲。所著有《柏園初草》、《冬官紀事》、《春秋歸義》、《八卦》等集共八十四卷。

【注釋】

①見《欽定四庫全書· 中州人物考》卷三。按,《中州人物考》的作者是孫奇逢。

本文乃獲嘉縣明朝時進士賀仲轼傳記。

獲嘉縣檔案館現藏有賀仲轼的《約族俚言》、《廣儉約》、《祠堂四世位次議》、《耕餘漫記》、《經史緻曲》、《八卦餘生》、《春秋歸義》、《冬官紀事》等八部,以《冬官紀事》最為珍貴。

《冬官紀事》是明朝萬曆年間故宮建築文獻。獲嘉縣人賀盛瑞在萬曆24年(1596),任工部營繕司郎中,主持修繕故宮中乾清、坤甯兩宮。此書由賀盛瑞之子賀仲轼撰寫,内容概含兩宮建築工程浩繁;采料、用料獨特;宮庭中的政治鬥争;奸商偷稅、漏稅;官商之間行賄受賄等事實,是第一手原始材料。該書是手抄孤本,版式、文風極具明末特色,是難得的善本珍貴文獻,為故宮建築史增添了新篇章。

《冬官紀事》于1616年由賀仲轼撰成,由明朝文學家華亭逸史陳繼儒校正并作序,後陳又将其編入自己的《普秘笈》一書中。其現存本,原藏祠堂中,賀氏後人代代相傳,三次傳抄,其依據的可能就是賀仲轼的手書原本。

後來,賀氏後人将《冬官紀事》捐獻給檔案館,并把家藏祖先賀仲轼的畫像(其上有清朝著名理學家孫奇逢的親筆題辭)、著作如《八卦餘生》、《經史緻曲》、《耕餘漫記》、《春秋歸義》、《景瞻論草》、《忠節公年譜》、《賀氏族譜》等,有手稿、有印本、有照片共計316卷(冊、件、張),全部捐獻給了檔案館。這些檔案資料均是明末之作,且又都是孤本。

賀仲轼,字景瞻,是《冬官紀事》中主人公賀盛瑞之子,是《獲嘉縣志》上記載最早的一對“父子進士”。且分别在明朝萬曆年間任職“郎中”。崇祯年間“告歸”後,“閉戶著書”。《冬官紀事》原名《兩宮鼎建記》,是作者依據父親所著的《辨冤疏》一書而撰。(《辨冤疏》早佚)。

②筮仕:古時,士人出仕做官時,要先占卦占吉兇。後人便稱出仕做官為“筮仕”。

③艱:舊時指父母親喪事。

④服除:守喪期滿。

⑤投獻:謂将田産托在缙紳名下以減輕賦役。

⑥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隐居昆山之陽,後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诏征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诠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作,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合同春》、《陳眉公詩餘》、《虎荟》、《眉公雜著》等。按,《冬官紀事》由明朝文學家華亭逸史陳繼儒校正并作序,

⑦漏巵: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利權外溢。清·包世臣《緻廣東按察姚中丞書》:“漏巵之塞,必在厲禁煙土。”

⑧灑派:謂古代富戶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用這種化整為零的手法逃避賦稅。

⑨姜志禮:字立之,丹陽人。淳樸剛直。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授建昌推官,後補衢州知府,升大理院評事。後為刑部員外郎,出任泉州知府。調任山東右參政,守登、萊二地。谪廣西佥事,調江西參議,又調浙江副使。後升尚寶卿,赴山西主持考試。剛巧中州進貢玉玺,姜逆魏忠賢私欲,上疏皇上。魏忠賢懷恨,欲誣陷,未成,姜乞求告老還鄉。祟祯初,下诏恢複原官職,他以年老推辭。年90餘卒。

⑩趙南星(1550—1627),明高邑人。字夢白,号侪鶴,别号清都散客。明朝政治家、文學家。萬曆進士,任河南汝南縣推官,後任文選員外郎。因直言上疏,陳述時政四大害, 觸犯時忌,不得已乞歸鄉裡。後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誣陷,被貶斥為民。在鄉裡與鄒元标、顧憲成,同被稱為“三君”,為東林黨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禦史。天啟三年,任吏部尚書。時宦官魏忠賢專政,政治腐敗,他與之對抗,革除舊弊,選用賢能。為魏忠賢所嫉,魏忠賢假托君命,發布诏旨,革去官職,谪戍山西代縣,不久病死。後被追谥忠毅。所作散曲淋漓酣暢,小曲也有成就。笑話集《笑贊》中多有諷世之作。有《趙忠毅集》、《味檗齋文集》、《芳茹園樂 府》、《史韻》、《學庸正說》等。

11 廠臣:明東廠、西廠的主官。亦專指魏忠賢。

12 镌級:降低官階,降職。

13 袁化中(? ~1625),字民諧,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東省惠民縣)人。晚明政治人物,東林黨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曆任内黃、泾陽知縣,多有善政。泰昌元年(1620)提升為禦史。耿直清廉,扶正壓邪。熹宗時,上書論述時政八事“宮禁漸弛,言路漸輕,法紀漸替,賄賂漸章,邊疆漸壞,職掌漸失,宦官漸盛,人心漸離”,均切中利弊要害;又與楊漣等上書彈劾魏忠賢,揭發崔呈秀貪污行徑,魏黨大恨,誣其受熊廷弼賄萬金,下鎮撫獄,受盡酷刑,冤死獄中,與同遭冤殺的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并稱為“東林六君子”。崇祯初,袁化中才得平反,贈官太仆卿。福王時,追谥“忠愍”。

14 烈宗:指崇祯帝。崇祯是年号;李拟建議封懷宗;顧錫疇建議封乾宗、正宗;張慎言建議封烈宗;朱由菘封的思宗,後改毅宗;唐王封威宗,後改欽宗。

谒賀景瞻像

(清)孫竒逢

先生烈節壯山河, 繪得須眉生氣多。

攜有百泉煙雨好, 一當蘋藻一悲歌。

(《欽定四庫全書·河南通志》卷七十四)

賀仲轼傳

賀仲轼,字景瞻,盛瑞子。少即嗜學,無他好。萬曆癸卯舉人,庚戌進士。初任醴泉令,治有聲。續以外艱歸。服阕,補青浦令。嚴謝請托,不媚上官。捐俸新海忠介祠。庚申,擢刑部主事。以父為繕郎時,督營乾清、坤甯兩宮,力塞漏巵,忌者中以考功法。冤未伸,據實奏辯,公論始明。癸亥,由員外遷福建司郎中。時戶部太倉庫失銀,主者參前任湯道衡逮訉,公以無據證疏駁之,湯得釋。出為鎮江知府。時方募運饷黔中者,酬以衛印。指揮戴天錫先往竣役,而衛弁持印不予,上官不問。仲轼曰:“如此何以信?後将使天下才智之士解體,我甯直為一戴弁地耶?”上官卒不能奪。

丹陽姜志禮忤魏珰,罷歸。一日,部劄逮趙冢宰南星,而紙尾署姜名,院檄下郡提勘。仲轼曰:“姜四品京官,非奉旨誰敢擅逮?”台司嚴駁,仲轼守之不移。升西甯兵備。以不媚魏珰為私人所劾,镌級。珰誅,起山東兵備,剔弊刷奸。故禦史袁化中、楊大洪諸公死珰禍,仲轼為捐金辦葬。尋告歸,閉戶著書。甲申,寇氛日逼,所在納降。公撫膺太息,欲詣阙陳事,死君父前,以路梗不能達。歸巨柏莊,奮筆書齋壁曰:“人臣大節難虧,讀書貴有實用,吾今死得死所矣。”命侄行素次子振能為嗣子敏猷。後遂率恭人王氏、妾李氏、張氏、王氏相繼死之。是日,天忽晝晦,烈風折屋拔木,人皆以為忠憤之氣所感。

仲轼天性笃實,好學力行,每教人循天理、存良心、以聖賢為發。所著有《柏園論草》、《八卦馀生》、《四書率言》、《春秋歸義》等書。鄉人為立廟巨柏村,又崇祀大梁書院。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奉旨崇祀鄉賢祠,建坊旌。

(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474·河南省·獲嘉縣志·卷十三·忠烈,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