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氣重就按陰陵泉穴——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于小腿内側,在胫骨内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2.最簡單的養肺法:按摩太淵穴——我們的肺部主體内的氣,主導着身體的呼吸,氣為血液的統帥,而太淵穴又是肺經的起始,所以它是最先得氣的,故能在人體的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3.痔瘡就按摩三間穴——對三間穴進行按摩,最常見的辦法便是打圈圈,能夠每天用大拇指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别按壓三分鐘左右,在按摩的過程中能夠略微用力。
4.高血壓常按太淵穴——拇指按揉太淵穴50次,以微脹為宜,經常按摩此穴具有補益肺氣、通脈止痛的功效,降壓效果顯著。
5.失眠睡不着就按三陰交穴--以内踝尖為起點,用尾指起的4根手指距離為寬度,在食指停留的地方找到凹陷處,該穴位就是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具有安神的功效,能有效幫助睡眠,失眠的時候用木質輕輕按揉三陰交穴2分鐘,能有效緩解失眠。
6.痛經就按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側,髌底内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内側頭的隆起處。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7.耳聾耳鳴按揉翳明穴--這個穴位在耳垂的後面,一邊一個,用手指按在穴位上,适量的用力輕揉1分鐘,中間停頓數秒後再繼續,如此反複幾次。
8.便秘就按迎香穴--是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會之處,按之可振奮腸胃之氣血津液運行,傳導糟粕,通導大便,按壓該穴有不同的作用,排便時按之,可産生變異,利于大便排出,平時常按壓此穴位,可調理腸胃氣機功能,有益于腸道排便功能恢複。
9.下齒痛按曲池穴--如果下齒牙痛,則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尋找一壓就有痛感之處。另外,下齒痛還可以按摩手三裡、曲池穴。
10.養肝護肝按行間穴--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間隙上。按摩方法為按壓式,用拇指直接去按壓行間穴,按壓5秒左右至有酸痛感後,休息5秒,再進行按壓,反複操作10-20次左右。
11.痛經、月經不調按地機穴--屬位于小腿内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便是該穴。由于地機穴是脾經之經氣最盛的位置,具有較強的行氣活血和鎮痛的作用,所以當氣滞血瘀出現痛經時按壓地機穴效果非常不錯。
12.膝蓋疼痛按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能夠增加關節内的血液循環,因為過多的摩擦而産生關節的疼痛感。
13.壯陽強腎按商陽穴--取穴:伸直手指,在食指的指甲跟下約0.1寸處按摩方法:該穴位不宜自己針灸,日常可用拇指掐按或兩食指互相按摩即可。作用:對男性有較好的壯陽效用,常按摩能減緩衰老。
14.咳嗽氣喘按列缺--在前臂桡側緣,桡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桡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療咳嗽、氣喘、頭痛,尿血等病症。
15.抵禦感冒就搓搓手--即雙手合掌,對搓時兩手的“大魚際”應貼合,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動,另一手對其搓動。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鐘,手掌便會發熱,這樣可促進“大魚際”的血液循環、疏通脈穴,強化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提高免疫能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