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選擇和決策要懂得“成本”去規避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誰這一輩子不會做點錯事呢?錯了再改,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知道這兩個“成本”,肯定會優化你的選擇和判斷,規避進入常見的誤區。

首先我們要解決三個重要的問題:第一,什麼叫機會成本?第二什麼是沉沒成本。第三,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怎麼用?

那麼,什麼叫機會成本?通俗一點是你每做一個選擇,背後都會有放棄。你放棄的其他選項中,都有它的 最高的價值,就是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濃縮成一句話,機會成本就是你放棄的最高價值。

我們先看一個時間上分配的例子。

你晚上回到家後,有兩小時空閑時間。這兩小時你可以有很多種選擇,看電影或者讀書,但因為時間有限,兩種樂趣不可兼得。在這裡,看書的機會成本就是看電影的樂趣,看電影的機會成本就是看書的樂趣。

如果你覺得看電影更有樂趣,就說明看書的機會成本高。成本高的事,不要選,選成本低的。從經濟學的角度,哪怕你很閑,時間也一樣有成本。

但是很不幸,我們大多數人認可時間機會成本的并不多。舉個例子,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按照會計的算法,就看花出去的錢有多少。從出生開始,要花的錢有奶粉、尿布、服裝、玩具等;上學之後,有學費、書本費、課後服務費等。把所有這些錢加在一起,看花銷高低,成本估計大概幾十萬。而且不得不花。

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我們考慮成本,從來不是按照支出多少錢來算的,而是看放棄了多少。上面這幾十萬直接花出的錢,是一種放棄,所以要計入成本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放棄,比如說孩子出生後,有可能家裡的老人來幫忙照顧,那麼老人就放棄了他們娛樂或者工作的時間。再說孩子父母,為了陪伴和教育小孩,他們減少了自己工作或者加班的時間,減少了工作晉升的機會,減少了出去遊玩、娛樂的時間,犧牲掉了很多享受。

再進一步,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卧室,父母不會收孩子的房租。但是如果沒有孩子,那麼可能會把這個空房間租出去收一份租金,也有可能把它改造成書房或者影音娛樂室,獲得一份享受。有了孩子之後,這個房間的價值也放棄了,這種放棄的成本也要計入。

養孩子的過程中,肯定還有很多很多的放棄。所以在經濟學視角下,這種成本是非常高的。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拿出四張錢,一張100元、一張50元、一張10元、一張1元,你有一個選擇,可以從中選一張。這時候如果你選1元,就要放棄另外三張。另外三張中面值最大的是100元,所以你選1元的機會成本就是100元,選10元或者50元也是同理。隻有選 100元的時候,機會成本最低,因為你放棄的最大價值是50元,這是教科書教給我們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沒有這麼容易、清晰的選項,以下幾種情況更為常見。

第一種情況:你面前有一個選項,但因為眼界問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還隐藏着一堆選項。

講一個20世紀90年代貧民窟美少女的故事,女孩生在窮鄉僻壤,學習不好但唱歌非常有天賦,中學老師推薦她去參加藝考,藝考的老師看到她以後,覺得她長得好看,唱歌又好聽,是一個寶貴的苗子,不管是學音樂還是學表演,前途都不可限量。藝考老師告訴這個孩子,一定要報北京的學校,去改變命運。結果考完後,女孩銷聲匿迹,老師上門去找才發現,村長家到女孩家說了親,彩禮收完,親事已定。老師不忍心她放棄大好前途,反複勸說,但這家人從來沒見過老師說的那種生活,在他們看來,嫁給村長家的兒子就等于榮華富貴了,站在門口就能實現理想生活,為什麼要去遙遠的城市呢?

故事講完,大家心裡應該會有各種感慨,記住現在這種情緒和唏噓的感覺。因為直覺是一種感覺記憶,就像人看到黑暗,會感到很害怕,之後當你做選擇的時候,如果有要唏噓的直覺,就說明我們開始有了機會成本思維的底子。

第二種情況:現在商業社會中存在着各種各樣的洗腦,比如有商家跟你說,看這裡有1元,它超級有價值,你趕快來拿,然後你就被眼前的1元吸引了,别的都忘了,這叫洗腦成功。

假如有一個物品,我們預期它會持續地漲價,每年增長10萬,2020年它值50萬,到2024年會值90萬。那麼,2020年讓你花80萬買,你怎麼計算你的盈利和虧損呢?在商業社會中,商家會天花亂墜地給你宣傳,說5年後它肯定值90萬,你現在花80萬買,5年後就能賺10萬。如此一來,很多人真的就沖過去買了。然而我們在經濟學上要算機會成本,要算放棄的東西。如果你本來能用50萬買到,結果你非要花80萬不可,等于你多放棄了30萬,這就是虧了30萬。你本來能賺40萬,現在隻賺10萬,這就是虧損30萬。

我們再回到這4張錢,前面已經說了兩種情況,一是眼界問題,二是洗腦問題。

還有第三種情況:預見性的問題。

比爾·蓋茨在大學期間,辍學去創辦微軟。我們事後當然能看到,當時他選擇繼續讀書的機會成本,就是失去微軟。去創辦微軟的成本,是要中斷學業。我們現在知道微軟很牛,所以知道失去微軟的成本最高,所以不能選成本高的,退學創業是對的。然而在當時結果沒發生的時候,兩個選項是透明的,你根本就看不清楚每張錢到底是什麼價值,所以有可能預判錯誤。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的機會成本是最難以讓人理解的,因為它未必是真實發生的,因為你放棄的東西,往往隻是一種可能性,能不能預見得到這種潛在的可能性,取決于你的想象力、預見性、規劃能力,以及你的膽量和野心。

茨威格寫過一本書,叫《斷頭王後》。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這個王後出身名門,一生最愛玩樂,她大修宮殿,每天舉辦舞會,買最奢華的衣服珠寶,花光了法國的國庫。20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安托瓦内特被送上了斷頭台,史稱“斷頭王後”。

茨威格寫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時,無比感慨,寫下了非常有名的一句話:“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這個價格是什麼啊?不就是機會成本嗎!

我們知道了機會成本大概是如此,那我們平常中遇到類似如何判斷選擇了?

第一,别讓世俗蒙蔽了雙眼,限縮你的視野,限縮你的選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都一定會有很多的選擇,會有很多條路可以走,所以人生才豐富多彩,相信計劃不如變化且充滿各種不确定性。做法簡單直接,就是跳脫出去。隻要想清楚一點,即認識到人生有無限種可能,你絕對不會隻有一條路,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在試圖限縮你的視野和選項,一定要提高警惕。

比如,某帶貨主播的視頻,知道了這些就發現他的銷售文案有這樣的特點,你想追男神嗎?買這支口紅吧,塗上這個口紅超美,男人看了真的走不動路。

但是大家可以理性一點,現在沒有誰找對象隻看外表,大家都是既要、又要、也要多項選擇。但是在賣産品的時候,宣傳卻一定會把既要、又要、也要全都砍掉,隻留下唯一選項,并且要不斷地暗示你,隻要你擁有了它,就離你想要的生活非常近了。

綜上,大家應該明白這些套路的原理了。限縮住視野,限縮住選擇,就能夠讓别人忽視成本,分不清代價的高低。就像商家把産品包裝成通向某個目标的道路,買口紅能追到男神,買西裝能成為職場精英,買名牌包就能得到混圈的門票。消費者一旦失去成本意識,就容易沖動消費。做法好不好,我們不做評判,留給大家去體會。

第二,我們在做決策的過程中,用機會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慮每個選項将要失去什麼,這種“将要”代表着未來。我們要重視,優化自己在做選擇時,盡力做到最優解。

具體的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讓機會成本損失了,下一期我們結合沉默成本肯定讓大家通透起來。

謝謝大家,我是甯可在孤獨中為王,絕不在繁華中為奴的言吾行,做最好的自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