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師示衆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言語,是揀擇。老僧卻不在明白裡,是你,還護惜也無?”問:“和尚既不在明白裡,又護惜個什麼?”師雲:“我亦不知。”學雲:“和尚既不知,為什麼道不在明白裡?”師雲:“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禅宗為頓悟法門,頓則無次第,無因果,要見便見;若有次第、因果,即非頓悟。至道者,唯頓乃能見。次第之見,有淺有深,有前有後,皆落二邊,故不得見于至道。唯頓能見全體,以其非次第行也。三祖《信心銘》雲:“至道無難”,頓則無難也。“唯嫌揀擇”,揀擇則有取舍,有次第,非頓也,欲見道難矣,故為道所嫌。
人之所貴者,明白于心也。明白者,于事于物,因揀擇取舍而得其知之謂也。故明白者,大道之支離也。言語者,言語道,心行處之流淌也,即所知之表達也。大道無知,不可說。取舍于物則有知,故可說。達于此,則知不可說為體為本,可知為用為末。“老僧不在明白裡”,踞其本,體于道而示于人也。趙州如此道出,不知其然者難免起疑。故其雲:“是你,還護惜也無?”人無不惜其所知,若欲棄其知,誰不護惜?
那僧甚是機靈,欲在趙州語中尋出縫隙,且拶了進來:“和尚既不在明白裡,又護惜什麼?”趙州固持其本,故雲:“我亦不知”。那僧人仍在外邊尋釁,雲:“和尚既不知,為什麼道不在明白裡?”若以言語道之邏輯、因明而言,那僧是理直氣壯,趙州似無路可逃。然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頓”,豈是言語道、心行處可知。故趙州無須再與他周旋,一言了斷:“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趙州精習于《信心銘》,其語錄中,明示《信心銘》者有十九處之多,透出《信心銘》精神者更不計其數,于此,參究趙州錄或《信心銘》者當留意。
圓悟禅師在《碧岩錄》中對這則公案有極佳的提持和評唱,如其在“垂示”中雲:“乾坤窄,日月星辰一時黑。直饒棒如雨點,喝似雷奔,也未當得向上宗乘事。設使三世諸佛,隻可自知;曆代祖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诠注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到這裡,作麼生請益?道個佛字,拖泥帶水;道個禅字,滿面慚惶。久參上士,不待言之。後學初機,直須究取。”
于此則公案中,雪窦重顯和圓悟克勤二師皆有極佳的偈頌,先看雪窦頌:
至道無難,言端語端。
一有多種,二無兩端。
天際日上月下,
檻前山深水寒。
骷髅識盡喜何立,
枯木龍吟銷未乾。
難,難!
揀擇明白君自看。
再看圓悟之頌:
至簡至易,同天同地。
揀擇明白,何雲護惜?
口似椎,眼如眉。
涉語默,蚿憐夔。
堪笑卞和三獻玉,
縱榮刖卻一雙足。
雪窦圓悟二師之頌,又藏若幹公案典故于其中,耐人玩味。有興緻者可對照《碧岩錄》參。南宋月堂行昌禅師之頌亦佳,一并錄出:
至道無難,萬水千山。
唯嫌揀擇,鹄黑烏白。
才有是非還護惜,
不會不知全得力。
明白裡頭若放行,
腰金猶頌青青麥。
(馮學成《趙州禅師語錄壁觀》卷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