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如約'雅集 | 迎全國第三屆書法臨帖展 · 彙演

臨帖是書法家畢生之功課臨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汲取先賢經典之營養保證創作時良好的狀态提高作品的格調及品位臨帖能知書法古今之變百病可醫,唯俗難治臨帖或為醫俗之一徑也王铎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人盡皆知,故稱大家趙孟頫說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畫禅室筆記論臨書之要頗有玩味處臨帖如驟遇異人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莊子所謂目擊道存者也可謂論臨帖之經典語與天為徒與古為徒皆學書者所有事也天,當觀于其章古,當觀于其變前人之述備矣吾侪行之可矣(佩之

張焉如

張東輝

張琛義

書學之道,首重識鑒,次須功夫。餘從事筆硯間數十年,于此語感受頗深。餘初學執筆,即由歐陽率更《九成宮》《皇甫誕》入手,更于柳誠懸《玄秘塔》用功十年。照貓畫虎,雖能成字,而斤斤于描摹,形骸骨立,轉失其意。古人雲:“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唐人楷法之于魏晉古法,不知其相去幾千裡也,真有雲泥之差,故米元章有“寶晉卑唐”之論,康南海有專主北碑之說。我之取法,已非佳途,徒得形似,更落下乘。家父誡曰:“學書之道,初求形似,然貴取古人精妙之處,化為己用。否則便為朽木死灰、土俑木偶,豈足言書法哉。”誠哉斯言也,餘因有所悟:“古人所法者,自然之象、天成之趣也。河出圖洛出書,伏羲氏因以一畫開天;倉颉造字,取諸萬象,依類象形;公孫大娘舞劍器;夏雲多奇峰……古人豈有抱定一碑拓而成家自立者? 臨摹既久,則應博覽多思,不可隻得駿骨,而偏廢血肉神采。學書确應先主一家,以立根本,根本既成,則宜轉益多師以求貫通。故餘轉師王右軍法帖。右軍書聖,百代宗之,雖無真迹傳世,嚮拓刻帖,亦足以傳其神韻。乃終日手摹《蘭亭》《喪亂》《得示》諸帖,于《懷仁集聖教序》用功最勤,研讀既久,始能脫出呆闆形骸之外,而得精神運轉之緻。魏晉人憑矮幾,懸肘而書,筆力雄強,揮灑自如,八面出鋒,側筆取勢,因勢利導,勢來不可擋,勢去不可遏。古人所謂“高峰墜石”“千裡陣雲”皆勢之謂也,可不慎欤。學書之人,要在功夫精熟,所謂量變産生質變,無功夫之積累,則無以言自運。古者墨池蕉葉,書空畫壁,終日耽此,差堪精熟,則固知臨池之工不可一日廢也。又十餘年,則唐法既立而晉韻漸成,乃轉師宋人。趙松雪雲:“得古人真迹數行,用心學之,便可名家”,啟元白雲:“一生師筆不師刀”“透過刀鋒看筆鋒”。 《集王聖教序》字數繁多,結構奇妙,不啻王書寶庫,然轉折起收不甚明晰,則欲得筆法神氣必究心于古人墨迹。有宋四大家蔡君谟、蘇東坡、米襄陽、黃山谷,皆集大成者,流風餘韻被于古今。 餘初于四家中,獨愛襄陽書,直至今日,猶引為日課而不廢。朱和羹雲:“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苟非多閱古書,多臨古貼,融會于胸次,未易指揮如意也。能如秋鷹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餘生也魯鈍,故不敢一日不臨帖。夙興夜寐,觀米帖,臨米帖,背米帖,悟米帖,樂此不疲。多學多思,久之自然有得。餘行年五十,日夕以書法為伴,交友授徒,自得其樂,曾不知老之将至。平生用力雖多在小行書一途,但得意之作僅得一二,且去古人遠甚,零劄斷簡,鮮克終篇,非敢獻芹,聊博方家一笑耳。

丁一靈

多年來,學習書法的重點是小行草,大字一直是短闆。此次嘗試将《書譜》展大臨摹,雖然也在筆法、章法等做了些調整,效果看仍不理想,還望各位師友指點迷津!

龔首一

遊勝利

臨帖是書者必修課程,各個時期汲取不同,臨法也區别對待,實臨、意臨、改造性臨摹等都是為了創作所用。這次雅集的臨摹活動,我臨習了兩張草書,更多的在注意書寫的節奏和字體的開合,訓練整體的統籌協調。

張俊卿

楷隸互參的用筆,不拘常規的結體,以及由于字形大小參差而形成的整齊中寓錯落的章法,這些外在的形式特征共同構建了《爨寶子碑》内在的藝術風格:古拙、肅穆、天真,同時又帶有幾分诙諧和幽默。

陶樹虎

黃庭堅的草書大多都是手卷的形式,寫成豎幅的作品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造。加強對比度,點、線、面的有機結合,才能使作品更有藝術感染力。接下來将向這個方向努力一段時間,諸多不足多多批評!

陳丕貞

臨摹是治印的基本功,初級階段要做好“印内求印”,就是從印章的理論與技法上下功夫:辨明印章流派,了解主要流派的風格,掌握治印的字法、章法、刀法,辨别印章的真、善、美與假、惡、醜。治印要達到高級階段還要結合“印外求印”,就是從“金石”上做文章,把秦漢以來的碑阙、摩崖、青銅器銘文等文字結體和神韻運用到治印中。

《烙印》

《長沙丞相》

楊聖平

常潔

吉韶斌

前幾年曾和老師赴漢中,實地瞻仰北魏摩崖石刻《石門銘》,此銘古樸渾穆,蒼勁凝煉,飛揚飄灑,是北碑超逸之品,甚是喜歡,回來後經常臨習。深感其結體之險峻,線條之曲折舒展。古人“舞劍聽江聲而悟書法之道”抑或如此。此碑會堅持追下去。

裴志強

臨帖是保持書法格調高古雅緻的根本途徑,也是不緻堕入俗野之地的不二法門。古人說的“一日不臨帖,面目可憎”即為此意。故臨帖當為終身事。

金世勇

感悟:吃飽,睡足,心閑,選好紙筆,才能寫好字。

李國強

之前一緻臨習《書譜》,近一個時期轉入《十七帖》,望能汲取厚重清朗之法。然顧此失彼,當兩者結合,力求其妙。

毛磊

黃庭堅草書穿插錯落巧妙,用筆圓潤渾厚,富有變化。先讀帖,再臨帖,分析作者意圖,與古人對話,帶着目的去臨。當前寫字遇到問題,都可以從古帖中找到答案。

張國陽

高海峰

近臨大觀帖數紙,觀古人用筆無一不精,結字更是奇妙橫生,讓人慚愧萬分,當奮力追之!

劉相傑

這次臨習的是禮器碑,《禮器碑》整體神清氣健,沉靜肅穆,典雅秀麗,清超絕塵,清剛之氣充溢紙面。清虛靈動中透着空靈灑脫,格調高古中洋溢着清新典雅,雄健疏宕,氣韻奪人。意定神閑,舉止淡然,宛若翩翩君子莊重但不失活潑,儒雅卻不乏嚴厲。禮器是隸書當中的另一道風景。

李一鵬

田力

好大王碑在用筆上都弱化了隸書的“縱”勢,而強化了“斂”,即使有該縱的筆畫,也僅示意而已,故線條表現常常是“筆短意長”。我臨好大王碑就是想借此強化“拙”趣。另外,好大王碑結字追求形的“整”、“穩”,對字内筆畫并不刻意布局,沒有那種精心安排,精雕細琢,故有一種不加粉飾的樸素美。

陸光輝

我現在學習小楷主要師法文徵明。文氏小楷展卷而觀,撲面的是滿滿的溫文爾雅,流露的是緩緩的晉唐風韻,那種中和溫潤,不激不厲,合乎我的心志,讓我能在工作之餘内心沉靜。在學習王獻之十三行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文徵明的很多結體筆法來源于此。

吉東輝

陳培立

近二年開始學行書,主要以小行書為主,剛學時遇到很多困惑,之前我主要以魏碑楷書為主,學習行書後,深感筆法的不相通,起,行,收動作是不一樣,連帶關系也不一樣,我也請教很多老師,給我講授其中方法。張琛義老師給我講原理,做示範,使我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有所感悟。眼前還在學習階段,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多學多悟,才會有所漸行!

謝藝偉

李甲文

臨帖,猶如我的一日三餐,也是我每天最惬意的事!惟悟性有限,當堅持不辍,願不負時光!

晉逸君

張鴻

緻敬經典,敬畏經典,通過這次臨摹,深深地體會到,孫過庭提出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貴似,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察之者賞金讓我們留意經典的細緻特征,拟之者貴似,就是感覺到我們通過觀察,體會,到表現,最後形成自己的,說個比喻,好比我們入礦取寶,盡量的多看,盡量的多體會,盡量的多拿,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圖片:如約

本期文字:佩之

編輯:國強 紫玉

校對:曉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