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益峰
黃石公[漢]/原著
1、概述
《青囊經》為秦末漢初“黃石公”傳,是中國曆史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在中國古代哲學體系下,《青囊經》确立了“風水學”的具體哲學思想和理論體系。黃石公以後的風水師們則在此理論體系下進行技術上解釋和附會,并逐步使風水術駁雜、晦澀和神秘。
《青囊經》有上中下卷,上卷叙述了陰陽二氣融合與河圖五氣、洛書方位而化成體天地的定位學理,謂之“化始”;中卷講天地間形氣依附與方位配合而成一體的動力,謂之“化機”;下卷說明了天地間氣與形、方位及各種法則配合後的影響結果,謂之“化成”。
《青囊經》雖然寥寥400餘字,博大精深、簡潔明快、直言學理,而不故弄玄虛,卻将巒頭理氣風水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來,為風水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郭璞(晉)得之,撰寫《葬書》而多處引用原文。楊筠松(唐)得之,而有《奧語》、《天玉》之著,僅是學習《青囊經》體會而已。曾文迪(唐)《青囊序》亦隻闡發其文。蔣大鴻(明末)注《青囊經》,注文雖長,尤難盡其底蘊。筆者僅從化始—化機—化成的哲學體系這一角度,談談風水第一經書《青囊經》。
2、上卷原文:
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
五十同途。阖辟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終始。八體弘布,子母分施。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極,臨制四方,
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陽以相陰,陰以含陽。
陽生于陰,柔生于剛。陰德弘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
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
白話翻譯:
《易經》說:“天高上,地低下。”陽為單數,陰為雙數。一六共族,二七同路,三八一起,四九交好,五十同途徑,此共括為奇偶。陰陽之氣生成五方亊物,陰陽之氣流行于時間的每時每刻,陰陽之氣宏布于空間的各方各位,陰陽之氣按生成與被生成的關系分别實行。确認天空與大地的高上與低下位置;地面高聳的地方(山)與聚水的地方(澤)互通電磁波;雲層發出的響聲(雷)與由于氣壓不均而産生的空氣流動(風)互相博擊;水與火不互相送放而相反相成。立五在中間,共十的四面八方的數就受限制了。站在中間,背後的數為一,面向的數為九;三七在旁邊,二八四六,在縱橫之間。陽是相對陰來說的,陰卻包含着陽。陽生于陰,柔弱生于剛強。若陰化育大施行,則陽也化育順利昌盛。所以,陽的根本在陰,陰生育了陽;天空倚仗形體,大地從帶電磁波;所以,上面談論的是亊物演化的開始。
3、中卷原文: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于地,形麗于天。
因形察氣,以立人紀。紫微天極,太乙之禦,君臨四正,南面而治。
天市東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
運幹坤興,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地德上載,天光下臨。
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
天之所臨,地之所感。形止氣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白話翻譯:
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空分布二十八宿,大地排列山峰河流。氣場通行大地,形體依附天空。從形體觀察氣場,由此确立風水影響人們吉兇禍福的判斷準則。紫微垣宮,太乙星在宮外服侍,北極星為君,坐北朝南而管理政事,天市垣在東邊,少微星座在西旁,太微垣在南,旁照四方極遠的地方。四七二十八宿為經線,五行為緯線,運轉大地,照耀天象時令。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為關鍵,運行每時每刻。大地的形勢格局是上承天的光輝裝載而成的。用陰要陽見,用陽要陰應。陰陽相随,福祿永正。陰陽不平衡,災難至門。天據高臨下,地向上盛裝。形勢若停止不前去,則氣就儲蓄;有氣則演化生育為萬物。氣為氣場,當其頻率相适時,活人有這種感應;祖先死後其骨肉保留原來的氣場頻率,也能導引墳墓中的氣場與相适頻率的後人相通,有益于後人。所以,天有象地有形,上象下形緊密聯成一體,這就是演化生育的規律。
4、下卷原文:
無極而太極也。理寓于氣,氣囿于形。
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
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内氣止生。
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
推五運,定六氣,明地德,立人道,因變化,原終始。此之謂化成。
白話翻譯:
最大集合是從非最大集合得出來的。道理寄居于氣場,氣場聚集于有形物體。日月星宿是剛硬之氣上升形成的,山川草木是柔軟之氣下結形成的。助陽昌盛發展,必須用陰方能完成。陽氣得有形象,陰氣得有位置。地有四面情勢,氣從八方來去。外氣塑造形狀,内氣生成萬物。氣受風則散,毗連水則止。所以,順應五方事物之理,應用八卦,排列六十甲子,布置奇門遁甲的八門,推究金木水火土五氣的運動變化,确定風、君火、相火、濕、燥、寒六種氣候的變化,認識地氣的規律,确立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遵順各種變化規律,研究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這是演化生育的完成。
下一篇
道家益壽固真丹秘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