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一代詞宗辛棄疾的43年輪回:北固山看見年少自己,臨終喊出2個字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宋金交戰。大戰前夜,義軍頭目義端居然竊得軍印,私自北遁,這讓首領大為惱火。既然跑了義端,那就要殺掉跟他親近的人,以正法紀!

“給我三天期限,若是抓不回義端,我願獻上頭顱!”面對死亡,一位青年慨然立下豪言。

三天之後,義端血淋淋的頭顱被擲于帳下,軍營滿堂喝彩!

他叫辛棄疾,時年二十二歲,以手刃仇敵證明自己并非一介書生。可諷刺的是,終其一生,他也隻做得一介書生。

辛棄疾像


二十二歲那年,辛棄疾還有一項壯舉,那就是隻率區區五百人夜襲金營。當時他錦檐鐵馬,在槍林箭雨中捉得叛将,為這一件事,高宗皇帝曾當衆誇獎他的英勇,授予他江陰佥判一職。這件事是他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以至于老先生兩鬓斑白也常常提及。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因為跟抓回的叛将相比,辛棄疾也是自北方而來,雖然沒有投敵,但苗裔到底不正。人們把這群人叫“歸正人”。在朝廷裡,“歸正人”的忠心是值得懷疑的,很難受到重用。

辛棄疾并不介意自己歸正人的身份,他自以為一腔熱血足以感天動地,更何況聖上也說要光複中原。既然如此,何不用我?于是他一封一封的上奏,從《九議》到《美芹十論》,可篇篇石沉大海。漸漸地,紹興和議了,主和派占上風了,慷慨激昂如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些什麼。四十一歲那年,曆經絕望的辛棄疾開始學會自我調侃,在給朝廷的上書中他說:“自知剛拙自信,年來不為衆人所容”,歸正人辛某終究是要沒有立足之地了。

從淳熙八年到開禧三年,辛棄疾被開玩笑一般、頻繁調任各地多達37次。他若無其事,過起了田園生活。在隆興任上,他修建莊園,取名“稼軒”,自号居士。看着茅檐和溪水,吟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在帶湖,他和老農一起冒雨談天,眼看繁星點點,靜聞清風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有一次,這位中年人忽然對着自家門前的青山發了呆,覺得這人世間哪有什麼戰争,做人何苦這麼累。于是寫下《賀新郎》,把青山當成了一位美人閑談,“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還有一次,他興起去爬博山,眼見煙雨蒙蒙,想起人生何必如此愁苦,于是寫下著名的《醜奴兒》,那是一個人曆盡滄桑才能有的感慨——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卻道天涼好個秋

可辛棄疾知道,自己表面上裝的越強,内心中就憋得越苦。直到一次醉酒,自己這份苦悶徹底宣洩出來。那天夜裡,他忽然想起二十二歲的那場快意恩仇。他把醉眼看劍,耳邊一片金戈鐵馬之聲,蓦然間忽然驚醒,才發現,自己已經兩鬓蒼蒼。

醉裡挑燈看劍

辛棄疾等啊等,到底等來了皇上的召喚。那是他去世前的第四年,甯宗皇帝終于召見了他。四十三年已過,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是兩鬓蒼蒼的老人。他知道又能騎上快馬,奮勇殺賊,慨然應命,任職鎮江知府。當他登上北固山上面對着浩浩長江時,猛然間好像看見四十三年前的自己,那是一個熱血青年,率領一支騎兵,踏過萬裡河山,隻為自己的祖國。可他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可如今,要自問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終究沒能北伐中原,終究沒能再拾起青年時的夢想,他一輩子最愛的是劍,可時代卻給了他一支筆,他一直夢想着當一個将軍,老天隻讓他做一個書生。

開禧三年九月初十日,年已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就要死去,可他卻嘴唇嗫喏像要說些什麼。地方志記載,這個老人最終做出驚人一幕,竟然在床上強撐而起,連呼“殺賊,殺賊,殺……賊”。可最後到底氣力不支,重重倒下。

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人們後來發現他晚年寫的一首《鹧鸪天》,也許是他一生最蒼涼的自白: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