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12時辰與12條經絡便于記憶法!

經絡是人體天然藥庫,而要控制這個天賜的寶藏,隻需要明白12經絡的運行原理就足夠了,這就是中醫整個經絡學說的要素。

12經絡上面有三百多個穴位,我們沒必要都去記住,現在,你隻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學,就容易多了。

一、先熟悉一下12經絡的名稱:

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

二、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這12條經絡分别連著人體12個髒器,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髒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個胸腹,心包是保護心髒的一塊區域,是心的屏障,其餘的都比較容易理解。記住這12個髒器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裡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應就出來了。從12經絡的排列上看,是分為兩組,一組是按手足分,另一組是按陰陽分。

按手足分是告訴你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足、腿上有6條經絡。

按陰陽分是告訴你手臂的内側、腿的内側各有3條陰經;手臂的外側、腿的外側也各有3條陽經。

少陰、厥陰、太陰、太陽、少陽、陽明又是代表什麼呢?它們是代表陰氣的重與輕,陽氣的足與弱。

少陰陰氣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側的最裡面。

厥陰的陰氣比少陰輕,但又比太陰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間。

太陰的陰氣最輕,就排在最外面。

太陽是陽氣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陽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側的最外面。

少陽比太陽的陽氣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所以排在外側的中間。

陽明又比少陽的陽氣要弱,就像黎明初現的陽光,就排在了外側最裡面了。

我們的祖先為什麼将陰、陽細分到這樣的程度呢?就是讓你在使用經絡時随時注意陰陽的平衡。這個陰陽的平衡既包括經絡與經絡之問的陰陽平衡,也包括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還包括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是要你根據身體的強弱去選擇經絡。比如身體弱的,最好先選擇陽經按摩以補足正氣為主,陰經要等正氣補上了,再去碰它;身體好的,則陰經、陽經都可以按摩。

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是與四季的溫度有關。夏天陽氣最旺盛,就是身體虛弱的人,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去疏通陰經了。陰陽平衡的理論還可以用在按摩時的手法上,如陰經的按摩最好是用補法,陽經的按摩可以用瀉法。

三、什麼是按摩的補與瀉呢?

一般來說,順看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

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

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

按摩範圍小的為補,範圍大的為瀉。

四、需要把三百多個穴位都記住嗎?

中醫在按摩經絡時有個說法叫「以痛為俞」,也就是說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髒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應的心經和心包經上沿著經絡慢慢地按壓,去感受整條經絡上各處的感覺。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發酸、發脹,那麼這時你按摩的重點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竈揉開、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顯的,越要堅持多刺激此處,這樣你身體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轉。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髒有病,可在這兩條經上按壓時并沒有明顯的痛感,這時,你左右兩隻手臂上都要去摸,因為人體經絡左右都是對稱和一緻的,但患病時左右經絡的反應并不完全一樣,痛感明顯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邊,這也說明了你這條經絡的氣血不足,反應遲緩,這時的冶療以食療為主先,補足氣血,同時在這條經絡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塊,是否多出了一塊肉,是否比别處微微凸起,然後重點搓揉這個部位就行了。如果隻是死記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視了最痛的那一點,治病效果絕不會好。

先從我們最常用的足太陽膀胱經(下面簡稱“膀胱經”)開始,因為這條經的陽氣最足,治療範圍最廣,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條經。膀胱經的起點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過額至頭頂,行頸後、後背、大腿後外側,小腿後側至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止。共有67個穴位,是人體中最長、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

當膀胱經從頭走到了腳的至陰穴後,它的流動并沒有停止,而是穿過小腳趾從腳心的湧泉穴上行。這時經絡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陰腎經(下面簡稱“腎經”)。

腎經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側後緣上行,穿過腹部到達胸部,與下一條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相連。

從膀胱經到腎經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

1、經絡是流動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動的,膀胱經是從上往下,腎經是從下往上。

2、膀胱經和腎經是完全相連的一條經,隻是在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處将其分開了,走在人體的外側是膀胱經,走在人體的内側的是腎經。正因為這一陽一陰的經絡其實是一條相連的經絡,所以刺激膀胱經,腎經就會有反應;刺激腎經,膀胱經也會有反應,中醫就稱之為“互為表裡”,而這兩條經絡各自所連的髒器--腎髒與膀胱也就互為表裡。

3、膀胱經是陽經中陽氣最足的一條經絡,而腎經是陰經中陰氣最重的一條經絡,這正好符合了中醫陰、陽平衡的特點。

4、膀胱經走在前,腎經走在後,膀胱經是腎經的源頭,所以在膀胱經上進行的推拿、按摩、針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進膀胱經向下流動的力量,反過來就是推動了腎經,滋補了腎髒。

而在腎經上進行推拿、按摩、針灸的時候,腎經運行快了而膀胱經沒能及時跟上,就會出現空缺、中斷。這就是隻按摩腎經時,病人往往會出現氣虛的原因。

與膀胱經相連的是手太陽小腸經(下面簡稱“小腸經”)。它起于小指外側的少澤穴,沿著上肢外側後緣上行過肩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從頸上面頰,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與膀胱經相連,另一個進入鎖骨,入胸腔,最後到達心髒。

這條經絡走在手臂的外側,屬于陽經,與膀胱經是相連的,是陽經與陽經相連,組成一條長長的、完整的太陽經,小腸經在前,膀胱經在後。小腸經是膀胱經的源頭,當膀胱經不舒服時,就會有頸椎病、腰痛、腿痛時,除了按摩膀胱經以外,按摩小腸經同樣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腸經又與手少陰心經(下面簡稱“心經”)相連。心經起于心髒,它有幾個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腸,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來,沿上臂的後緣行至手腕的内側,到小指内側的少沖穴,然後走向小指外側的小腸經的少澤穴,再往上循行。

這是一條陰經轉變為陽經的經絡,是陰經在前、陽經在後的一條相連的、互為表裡的、長長的經絡。所以按摩心經不但能治療與心經相連的心髒、小腸、肺、食道、眼睛等處不适,還能推動和滋養小腸經,按摩它既能冶療頸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腎髒的疾病。

隻要頸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側的小腸經就會有明顯的痛點,再去摸與之相表裡的心經也會有瘀堵、疼痛的感覺,所以這時就要從源頭上疏通手臂内側的心經,從腋窩處往下輕輕搓至小手指,然後再沿著小手指的外側向上搓至手臂的外側,遇到哪裡有痛點,就在哪裡多搓搓揉揉,這樣就可以治療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這4條經絡上所連著的所有髒器的毛病。

這4條經絡一路走過來,形成了表裡相連的兩組長長的經絡,它們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繞了一圈後又将腎經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又是哪條經絡在胸中與心經相連呢?

這就是足太陰脾經(下面簡稱“脾經”)。這時,有人會問,一個是少陰,一個是太陰,好像在陰陽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會再說。

與膀胱經相連的腎經走到胸中後,就與手厥陰心包經(“下面簡稱“心包經”)相連,是陰經與陰經的相連,可它們一個叫少陰,一個叫厥陰,名字不一樣,陰氣的程度不一樣,經絡走到這裡,好像與剛才在四肢繞了一圈的作用與關系不一樣了,為什麼呢?因為當經絡一路走過來,走到腎經時已經很虛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腎經,按多了就會瀉氣,這時,進入了腹部、胸部的經絡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然後換條經絡繼續出發,去進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環,所以補氣作用最強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過腹部的就是循環回來的、已經很疲勞的腎經、肝經和脾經。

通過腹部的還有一條經--足陽明胃經(下面簡稱“胃經”),它也是通過腹部的,但其走向與腎經、肝經、脾經的從下向上的運行方向不同,是從頭穿胸、穿腹再走到腳的,胃經也需要在這裡一次補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輪的四肢大循環,就從腎經傳遞給心包經開始,它是走在四肢内側中間的一條經絡,所以與它相連的是走在手臂外側中間的手少陽三焦經(下面簡稱“三焦經”),又與走在腿外側中間的足少陽膽經(下面簡稱“膽經”)相連,膽經則是與走在腿内側中間的足厥陰肝經(下面簡稱“肝經”)相連,這樣就又形成了一組完全相連、互為表裡的經絡,最後又是将肝經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補充能量,換一條線路繼續前進。

最後一輪運行的4條經絡是肝經在胸、肺傳遞出的手太陰肺經(下面簡稱“肺經”),具體的循環順序是這樣的: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

經過上面的論述,大家就會明白,其實這12條經絡是分成了3組大經絡,這3組大經絡分别在四肢繞了一個大圓圈後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這樣再去記憶就容易了。你隻要分組去記,記住一組裡的4條經絡,記住這4條經絡相連的髒器都叫什麼名字,隻要這4個髒器裡的一個生病了,你就從這4條經絡的源頭,也就是從胸走向手的手臂内側的經絡上開始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順它。這樣治起病來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會留下後患,更不會複發。

在人體内循環的3組大經絡就已經很清楚了,而這3組大經絡又是誰先誰後呢?

中醫學是這樣分的:

第1組:走在外側,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2組:走在内側,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3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另外,用經絡冶病要選擇好時辰。中醫學認為人與宇宙是息息相關的統一整體,人體實際上是宇宙的一個縮影,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如白晝黑夜的交替)都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關。在古代中國,人們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而中醫學則把每個時辰都與12條經絡相對應,如下表。

第一組:

時辰 時間 經絡
寅時 3:00~5:00 肺經
卯時 5:00~7:00 大腸經
辰時 7:00~9:00 胃經
巳時 9:00~11:00 脾經

第二組:

時辰 時間 經絡
午時 11:00~13:00 心經
未時 13:00~15:00 小腸經
申時 15:00~17:00 膀胱經
酉時 17:00~19:00 腎經

第三組:

時辰 時間 經絡
19:00~21:00 心包經
21:00~23:00 三焦經
23:00~1:00 膽經
1:00~3:00 肝經
12時辰與12條經絡相對應意義是什麼?

「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随其去,逢時為升,過時為阖」,原來這12條經絡是按時間的順序,就如潮汐一樣,流動到哪兒,哪條經絡就「漲潮」了,這時這條經絡裡的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很多醫家喜歡在特定的時辰,去疏通在這個時辰氣血最旺盛的經絡,或在此時辰服下調理該髒器的藥物,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絡、髒腑,時辰的關系。

我們已将這12條經絡分成了3個大組,這樣,用時辰來防病治病就變得簡單了。

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出現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與治療。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出現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與治療。

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出現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與治療。

就拿一個胃不好的人為例。可以在早晨醒來後,或是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上找痛點,然後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地搓揉。

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内側的心經、小腸經上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然後再到你疼痛的頸子、腰處進行按摩疏通。

肝髒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尋找痛點,進行搓揉、疏通,然後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内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

身體好、氣血足的人,在疏通經絡時手法可以稍重些,對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體弱、氣血虧的人,在疏理經絡時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輕一些,選的穴位與痛點也要少一點,最好選擇每一組經絡的前兩條經絡(手臂上的經絡)進行按摩,排在最後的經絡(腎經、肝經、脾經)都盡量少去碰它們。

弄懂了這些,你就可以在補氣血、去寒濕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根據不同季節和時辰,有針對性去疏通瘀堵的經絡。隻要運用得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将神奇的經絡運用自如,為你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最後要補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體内部的核反應堆,能量極大。我國自古的各種武術中,都會提到「丹田」。當修煉到一定的程度後,丹田部位會形成一股熱氣流,聚之有形,散則無形,它會在人體前後的正中在線的任、督二脈上運行,前面的為任脈,後面的為督脈。

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後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任脈所經過的丹田,是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系胞宮的地方,又稱為「生氣之源」;而起于身體後正中線的督脈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脈循行于脊髓裡,直接連結脊髓、腦,所以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任督二脈同時與全身的各個髒器相通,當真氣充足時,這些五髒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潤。

任、督二脈的功能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又認為胞胎的形成始于腎,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髒腑之本,十二經之根」的說法。腎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門火,能溫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納氣等。

自古有很多修煉内功的心法,都能生氣、養氣,其實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經絡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煉來的内功滋養身體,推動經脈的運行,保證生命的持久。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也都是通過舒緩的氣功運動來疏通經脈。

如果你能去修煉内功或每晚堅持打坐,直接讓你的丹田之氣充盈,去推動全身經絡的運行是再好不過的,可普通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足氣血,來補足腎氣,久而久之,也可以達到同樣功效。

經絡的觸診

指腹的感覺察知經絡和經穴的異常反應。此法簡便易行,準确實用(是針灸臨床不可缺少的診法之一)。

方法:循經觸摸,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皮下硬結等,可知為經氣實;體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為經氣虛。

觸摸時,見有硬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症;壓有快感,多屬虛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診斷,刺灸病穴常獲良效。

觸診的順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絡穴、特診點、過敏點和過敏帶等。可疑病經要詳細觸診。

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

肺經: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澤。

肺經實熱時,胸椎1-3旁開0.5寸處有壓痛,滑肉門和大巨亦有壓痛。肺經氣不暢時,膻中有壓痛。肺經虛寒:風門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壓痛,或壓時有酸沉感。經氣虛衰時,膏肓呈高腫或彈性、皮溫低下。

大腸經:大腸俞、天摳、溫溜、曲池、合谷。

經氣實熱或排洩障礙時,曲池、肺俞、天樞、騎竹馬有壓痛。經氣郁滞時,大巨有壓痛。腸炎時,手三裡、上巨虛、天樞壓痛明顯,皮溫高于鄰穴。慢性腸炎時,皮溫低下,觸有快感。

胃經:胃俞、中院、梁丘、足三裡、豐隆。

胃經有實熱:中院、梁丘有壓痛。胃酸過多:巨阙、不容呈壓痛。

胃經虛寒:按壓中脘、足三裡有舒服感。胃潰瘍:胃俞、與其外側有過敏點,再按壓臀端時,壓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劇烈:天宗有明顯壓痛,按之可止痛。

脾經:脾俞、章門、地機、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運化失常時,脾俞、章門、大包均有壓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現繃緊或壓痛。脾熱、經氣阻滞:地機穴有明顯壓痛。脾虛作脹: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溫低下。

心經:心俞、巨阙、陰郄、少海。

心經火旺:心俞内側有壓痛。心髒瓣膜疾患:巨阙發脹,心俞外側至膏盲處有過敏點。經氣虛、功能低下:三陰交、水分、腎俞均有壓痛。

小腸經:小腸俞、關元、養老、小海、下巨虛。

小腸經病:關元、養老有反應。被風寒所侵時,天宗、風門、小海均有壓痛。小腸經病移于心經時,取關元是有效的。如灸關元治心律不齊。小腸經氣受阻的肩腫痛時,下巨虛呈壓痛,針之有效。小腸俞部位的腰痛,養老有明顯壓痛,針之有效。

膀胱經:膀胱俞、中極、金門、委中、昆侖、天拄、八髎。

經氣實熱:委中穴皮溫高,絡脈充盈。濕熱下注,經氣受阻,中極、金門、膀胱俞有壓痛。被風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壓痛。經氣虛時,按中極、膀胱俞有快感。

腎經:腎俞、京門、水泉、水分、肓俞。

腎經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見壓痛。腎髒為病:腎俞、京門有壓痛。當腎排洩功能受累時,築賓穴呈陽性反應(硬結、壓痛)。因此,灸築賓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時,八髎穴有壓痛。

心包經:厥陰俞、膻中、郄門、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門均有明顯壓痛。婦女月經失常、痛經或少腹有瘀血時,間使至郄門處繃緊或壓痛,針之可調經止痛逐瘀。心悸動,按壓厥陰俞、膻中有緩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經:三焦俞、石門、委陽、會宗。

經氣受阻,會宗、委陽、石門均呈壓痛。經氣實熱,三焦俞一帶繃緊,會宗壓痛強烈。尿閉,屬三焦經氣不宣者,石門呈脹滿。

膽經:膽俞、日月、天宗、京、陽陵泉、外丘。

膽囊炎時,日月、京門、天宗有壓痛。膽經實熱:外丘皮溫高。經氣虛:按膽俞、日月有舒适感。

肝經:肝俞、期門、中都、曲泉。

經氣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壓):肝俞多見高腫、壓痛,中都呈強壓痛。肝炎(經氣實熱),内踝上二寸至中都處呈過敏帶,陽陵泉與外丘有時亦呈壓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經病穴,結合四診八綱,決定病因、病位、病性,為治療提出有效的方案。

不用死記硬背也能記住經絡的分布規律:

經脈的流注次序:

手太陰 肺 經——手陽明大腸經 太陰(陰氣最盛)——陽明(陽氣最盛)

足陽明 胃 經——足太陰 脾 經 陽明(陽氣最盛)——太陰(陰氣最盛)

手少陰 心 經——手太陽小腸經 少陰(陰氣次之)——太陽(陽氣次之)

足太陽 膀胱經——足少陰 腎 經 太陽(陽氣次之)——少陰(陰氣次之)

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 厥陰(陰氣最衰)——少陽(陽氣最衰)

足少陽 膽 經——足厥陰 肝 經 少陽(陽氣最衰)——厥陰(陰氣最衰)

陰陽表示經脈的陰陽屬性及陰陽氣的多寡。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

從盛到衰分别是:

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

太陰——陽明

少陰——太陽

厥陰——少陽

陽經與陽經:陽經與同名陽經(在頭面部)相連,陽明——陽明,太陽——太陽,少陽——少陽

陰經與陰經:陰經與下一陰經(在胸腹部)相連,太陰——少陰,少陰——厥陰,厥陰——太陰

陰經與陽經:陰經與同盛陽經(表理經)相連,太陰——陽明,少陰——太陽,厥陰——少陽

陽經與陰經:陽經與同盛陰經(表理經)相連,陽明——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厥陰

手陰經從胸(腹)走手——手陽經從手走頭——足陽經從頭走足——足陰經從足走胸(腹)

陽經走于身體外側,陰經走于身體内側(外以陽,内為陰)——照得到與照不到陽光

陽經走于身體背部,陰經走于身體腹部(背為陽,腹為陰)——面朝黃土,背朝天哈

太陰,陽明(最盛)在前;少陰,太陽(次之)在後;厥陰,少陽(最衰)在中。

注:

至内踝上8寸,處足厥陰經與足太陰經交叉,厥陰經行于太陰經之前,太陰經行于中,太陽經還在最後

如此推下去就是:

手太陰——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手少陰)

手少陰——手太陽——足太陽——足少陰——(手厥陰)

手厥陰——手少陽——足少陽——足厥陰——(手太陰)

最後記住:

口決: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心包焦膽肝。(肺大腸胃脾心小腸, 膀光 腎 心包 三焦 膽 肝)

對應: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少陰)

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手厥陰)

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足厥陰(肝)——(手太陰)

穴位記憶法

1、暈厥——水溝 中沖 湧泉 足三裡。

口訣:暈厥要在山裡湧泉邊的水溝中沖醒。

2、虛脫——素膠 水溝 内關。

口訣:虛脫要速(素)關水溝。

3、抽搐——百會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沖。

口訣:堂中(人中)百合氣味太沖,引發抽搐。

4、中風閉證——十二井穴 水溝 太沖 豐隆。

口訣:中風是由于十二條水溝臭氣太沖,轟(豐)隆一聲倒地所緻。

5、中風脫證——關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陰郄(xì)、複溜,小便失配三陰交。

口訣:中風脫證會元神出竅

6、痛經——(實證)中極、次髎、地機。(虛症)氣海 關元 足三裡 三陰交。

口訣:實痛是中計(中極)吃了(次髎)低級(地機)食品。虛痛是三陰天在山裡太久氣海沒有關圓(元)。

7、内髒絞痛

(1)心絞痛——心俞 厥陰俞 内關 膻中。

口訣:心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靜,感覺應越好。

(2)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膽俞 肝俞 日月 期門 陽陵泉 膽囊穴。

口訣:膽囊疾病主治肝膽,日月不停,其(期)門自通,揚名(陵)全靠這。

(3)膽道蛔蟲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膽囊穴 中脘 陽陵泉。

口訣: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陽陵泉邊過,膽怯早中晚。

(4)腎絞痛——腎俞 三焦俞 關元 陰陵泉 三陰交。

口訣:腎絞痛隻要自大觀園的陽陵泉,三叫三應腎即愈。

8、牙痛——合谷 下關 頰車。

口訣:何故(合谷)下車?牙痛啊。

9、高熱——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口訣:高熱何故拿十二斤大錐去池邊?是宣發熱氣。

10、血管性頭痛

(1)外感頭痛——百會 太陽 風池 合谷。

口訣:何故(合谷)太陽風總拜會(百會)我?讓我頭痛啊!

(2)内傷頭痛

A、肝陽頭痛——百會 風池 太沖 太溪。

口訣:慈(池)禧(溪)拜會太宗(太沖),大怒,肝陽直線上亢。

B、腎虛頭痛——百會 腎俞 脾俞 足三裡。

口訣:走三裡路拜會朋友,友曰:我脾腎俱虛,腎虧頭痛也。

C 、血虛頭痛——百會 心俞 脾俞 足三裡。

口訣:走三裡路拜會朋友,友曰:我心脾兩虛,血虛頭痛也。

D、痰濁頭痛——頭維 太陽 豐隆 陰陵泉。

痰濁頭痛會引起頭圍、太陽穴豐隆,可能是陰陵泉濁氣太盛所緻。

E、淤血頭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陰交。

血淤何故頭痛?是三股陰氣交會(即三陰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傷——腎俞 腰眼 委中。

腰扭傷自己在腎部腰眼處揉揉,再放首娓娓中聽的曲子。

12、嘔吐——中脘 内關 足三裡。

在關内走三裡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