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上周聽了錢自嚴老師講得《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的第1個習慣---積極主動的直播,深受觸動,故做此學習筆記
先來回憶一下這7個習慣:
2、核心原理
“積極主動”首先我要明白它是一種思維模式(see),而非行動模式(do)
用計算機的語言來描述
就是我們人生的程序,我們要自己積極主動去編寫
注意一定是自己
而不要交給你的爸媽、上級、朋友等來幫你設計
這個習慣被放在首位
是因為隻有有了這個習慣
其他6個習慣才有立身之本
我們知道每個習慣對我們影響機制:see(思維認知)→do(行動)→get(結果),如下圖:
我們如果要改變的我們行動,最徹底的一定是從思維上面去改
如果隻是從行動上面去修改,隻是表明地更改
我曾經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戶人家門口放了一個垃圾桶,裡面的臭垃圾招來了很多蚊子
這戶人家就很煩,拿着各種東西趕蚊子
但是趕走蚊子一會兒後,蚊子又來了,這戶人家不勝煩惱
直到有一天,他們把這個垃圾桶移走
從此就不再有很多蚊子打擾
這個故事裡的拿各種東西趕蚊子就是'從行動上修改'
而“移走垃圾桶”就是'從思維上修改'
卓越之人必有卓越之思維
而積極主動給我們傳遞的核心思維是:
我有選擇的自由
并對我的選擇負責
我有選擇自由,我們後面案例專門分解
并對我的選擇負責,這條原理讓我想到了牛頓第3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同時存在的
其中我的選擇就好比'作用力'
而反作用力就是我們選擇後的結果
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是自然的結果
我們須對其負責,否則就是逃避、消極
好比生氣時我們選擇用拳頭用力催打堅硬的牆壁
就必須承擔'手破血流'的後果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
第1不願意積極主動選擇
第2做出了選擇,卻死活不願承擔選擇後的結果(主要壞結果),而是拼命逃避
這樣的人生怎能高效與卓越?!
3、我思故我在和我在故我思
是我思故我在,還我在故我思呢?
大家在繼續往下看時,不妨停下來自問自答一下
積極主動的人生是'我思故我在'模式!
以上分解可能有點抽象
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
我工作忙地昏天暗地
所以我想學習充電的時間都沒有
真是無能為力
上面這種狀況我們就是模式'我在故我思':我的工作忙地昏天暗地這個'我在'決定了我沒有學習充電的時間這個'我思'。
如果轉變思維為'我思故我在'模式呢?
因為我從來沒有把充電和學習在思想上足夠重視
所以導緻我能力逐漸不能适應現狀
工作效率日益低效
導緻整體處理危機,從而越來越忙。
模式一轉變,是不是一下子積極主動了?“我沒有足夠重視學習和充電”這個'我思'導緻了我現在的“忙亂低效”這個'我在'。
當然模式轉變不是終點,重要的是基于這個思維,推動我們行為改變:
基于'我思故我在'的思維
我理解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所以我每天擠出時間對工作進行梳理和規劃,該标準化就标準化、該模闆化就模闆化、該流程化就流程化,從本源上解決問題
并積極充電學習
這樣我的效率就逐步提升上來了
總結下:
1、低效能---我的現狀是過去的環境造成的
高效能---我的現在是我過去的選擇造成的
2、思維決定行為,行為帶來結果:see→do→get
4、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我們任何人對于刺激反應模式分為2種:快和慢
1)快的模式示意圖如下:
2)慢的模式示意圖如下:
大家覺得受到刺激時反應慢點好?還是快點好?
老師說'慢點'要好些
快的反應模式:刺激→馬上反應
因為反應過快,絕大多時候是一種應激行動
逞一時快感
這種反應多半是感性的、非理性的、情緒化的
是基于外部環境做出的反應
這個時候,我們常常隻想着開始,卻沒有想過如何收場(也沒時間來想,因為我及時反應去了。)
感覺要靈敏
反應卻未必要快,不妨遲鈍些
三思而後行
慢的反應模式:刺激→我有選擇的自由→反應
就是我們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我們隔着一個'選擇的自由'
我們三思而後行
我們依據我們笃定的價值觀做出反應
而不是一味情緒宣洩
有人說,如果有人放肆罵我、貶低我,我們覺得我的尊嚴受到踐踏了,我也要隔半天罵回去嘛
首先,我們選擇罵回去還是延後罵回去
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
其次,别人罵我、扁我,我們的尊嚴就真的受到踐踏了嘛?
沒有的
我們内心的尊嚴深埋在我們内心
如果我們不親手把我們内心向别人打開
我們的尊嚴怎麼可能受到踐踏?!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
這點我們希望我們能深刻認知
書中提到了弗蘭克在納碎集中營中,被納碎分子做人體實驗,這個刺激不可謂不大吧?但弗蘭克卻思想着自己出獄後向大家演講這段做人體實驗的場景,哪怕自己現在被别人做人體實驗,他都覺得自己可以保持思想的自由---别人可以禁锢我們的身體,甚至可以毀滅它,但他們永遠别想禁锢我的思維,我們永遠可以有自由之思維。
弗拉克悟出的這種自由---我們稱之為人類的'終極自由',難道我們還敢說我們沒有選擇之自由嘛?!
積極主動的人是'慢反應'
消極被動的人是'快反應'
5、2圈模型
書中分析了一個'2圈模型:關注圈和影響圈',如下:
看到此處,大家不妨停下來,在紙上列出來我們最近關注到的事情:
比如我最近關注到的事情如下:
1)劉德華小滿廣告事件
2)王心淩一句“愛你”砸出老粉
3)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争
4)上海封城
5)央行5年期LPR下調
……
接下來我們在上面的清單選出來那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影響的
上面5件事其實我們都是不能影響的
老師舉了例子說
他一個朋友在上海,上海封城這個事我們沒法影響
那上海封城這件事對于老師朋友就屬于'關注圈'的事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能幹什麼呢?
當然不是
老師的朋友喜歡畫畫,但平常忙于工作沒有時間
剛好利用這個封城關在家裡的時間好好學習畫畫
一下子就覺得時間過的非常快和快樂
有些人一聽說封城(刺激)→因為關在家裡很苦悶而生氣(反應)
而老師的這個朋友的模式封城(刺激)→學習畫畫(選擇自由)→時間過得很快和很快樂
所以走出困惑的終結性自我回答:
在關注圈的事情,我們往往短時間内無法改變
但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一件具體的事,令到這件事能朝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
我曾經一位領導跟我說
我們所關注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未來的樣子
比如說我一直關注财務方面的東西
所以按照上面的邏輯我未來一定是一個财務專業方面人才
當然結合上面的2圈模型,現在我認為
其實關注到東西未必是我們未來的樣子
隻有我們通過針對我們可以做的具體事情地累積(即聚焦影響圈)
讓我們關注的事情不停地朝着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我們關注才有可能成為我們未來的樣子
2圈模型着重要告訴我們的是: 聚焦
老師舉了3個案例
1)領導對我有成見:這個事情我們關注感知到了,但我們能改變嗎?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正如我們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那是不是我們就沒法作為了呢?非也,積極主動的人是有選擇地自由的,我們不要一直停留在關注圈打轉轉(領導為啥不喜歡我,為啥不待見我,為啥喜歡别人不喜歡我……)而是馬上回到我們的影響圈: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一件具體的事,令到這件事能朝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呢?先自我問答,領導痛點是什麼?是報表提交的質量不滿意?是與業務部門的接口流程不清晰導緻财務業财融合緩慢……假設我們找到了一個痛點,我們就開始開幹,積極主動推動,幫助領導解決痛點,這樣領導可能就逐漸看重我們了。
當然最壞的結果,領導還是不看重我們,哪有怎麼樣,我已經積極做了我能做的,剩下的就是領導的問題,我們大不了可以選擇換個領導嘛,隻要我們積極把能力提升上來了。
2)上遊部門不配合本部門工作:在目前很多企業,業财兩層皮是常見現象。一個好的财務必然是要推動業财融合,從而真正地展現财務的威力。當然,業财融合說來輕巧,現實中可謂是困難重重,比如我們一定會碰到上遊部門不配合财務部門工作的情況,這也是關注圈,我們沒法改變,但積極主動的我們還是不在關注圈打轉轉,而是馬上回到影響圈: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一件具體的事,令這件事能朝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呢?
财務在推動業财融合過程中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的工作,我們可以按隻對财務有利和對财務和對配合部門都有利的2大類事情:
A隻對财務有利:這種事情,當然不是隻對财務有利,肯定對公司有利,如果對公司沒有好處,對配合部門也隻是增加工作量,我們直接叫停即可。如果對公司有利,其他部門又不配合,那我們就要直接去找大BOSS了,将這件事的對公司利弊陳述給老闆,向老闆求助,老闆這時自然會說那我們開個讨論會推進下。
當然大boss也可能覺得我們推行的事就是隻對财務有利,而不予理睬和支持,這時我們财務也要反省是否真的對公司不利,如果确實努力了,老闆還是不支持,我們還是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選擇換個老闆嘛或者暫緩推行,看看老闆的痛點在哪裡,先解決老闆的痛點,回頭再來推行我們的業财融合。記住,我們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并聚焦到一件件具體的事情,讓事情朝着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做一域者,怎能做全局?!
B 對财務和配合部門都有利:這個情況,我們就要找出配合部門的痛點,并将他們的痛點與我們推行的業财融合事項關聯起來,找到其中的契合點。比如财務做流程梳理:把隐形流程顯性化,并把跨部門的流程接口進行職責明确,這樣跨部門共作時,大家不再相互扯皮推诿,數據也在有條不紊的按照流程在流轉和同步,這樣配合部門的效率就能提升起來,同時大家出各種數據的口徑也能一緻,節約了大量對數據的工作時間。
3)我工作公司所處的行業在衰退:這個也是關注圈的事情,我們無法直接改變,我們必須回到影響圈,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一件具體的事,令這件事能朝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呢?首先,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好的公司,也許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好公司;其次,就算我們這個行業正在衰退,并且我們公司也管理很混亂、很奇葩,我們也可以認真地從這些混亂和奇葩中學到很多東西,一個企業很正規我們可以學很多東西,一個混亂的公司我們可能可以學到更多東西---我們可以反思奇葩或混亂的本源,并思考解決之法,并從當下工作中提煉萃取相關知識點和模型,從而提升自己。
我們一生有50%左右的時間在工作,如果不熱愛我們的工作,那将是一場巨大的痛苦。行業衰退,我們可能沒法熱愛我們這個行業;公司混亂,我們可能沒法熱愛我們這個公司;但,無論怎麼樣,我們必須都熱愛我們的工作,因為熱愛我們的工作,就是熱愛我們自己,而從工作中學到本事是最好的熱愛自己。
6、我的影響圈---職責的擴展
我們的工作常常圍繞公司給我們畫定的'崗位職責表'
但是僅僅做好我們的崗位職責表中的工作是不夠
我們要基于我們的職責表進行往外擴展
以下是老師分享的一張圖:
據上圖我們可從4大方向擴展:領導藝術、技術能力、社交能力和修身養性
1)領導藝術:反饋輔導(做好反饋和輔導,對上對下和平行)、翻譯任務(沒有翻譯和分解任務的力,就沒有領導力)、服務下屬、激勵賦能(通過激發團隊潛力,實現1+1>2的效果,從而為公司做出貢獻)
2)技術能力:專業建議(财務工作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提出專業意見,助力決策。)經驗總結(磨刀不誤砍柴工)、跨界探索(做公司或行業的大财務,不要做财務部的小财務。)、項目管理(培養自己的橫向管理能力。)
3)社交能力:情感賬戶(在公司尋找同盟軍,積極響應對方的協作,為後面我們推行業财融合奠定基礎。)協作響應(積極響應相關部門的協作,比如對方召開會議,我們總是第1個到場予以支持,這其實就是在往對方的情感賬戶進行存款。)、傾聽需求(同理心、複述,聽有時比說更重要,知彼解己。)外語技能(可以看更多外國财務專著、可以進外企,把我們的财務水平拉到國際水平。)
4)修身養性:校正思維、修正習慣、塑造性格、傾聽心聲。
以上都是我們的影響圈,我們要給自己畫一個能力畫像,我們想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目前還缺什麼本領或關系,列一張清單,缺啥能力就去學習,想建什麼關系就去建立。
我們不妨結合自身情況,從上面圖中選取1、2項行動進行落地
積極主動的我們一定要知道
工作不止是一個謀生之道,更多的是讓我們自我提升的平台
我們一定要以極度熱愛的态度去從事我們的工作
而非一種不得不做的态度
下面分享一個721學習模型:
就是我們的能力提升70%來源于我們的實踐和經驗,換言之即我們的工作
我們要從我們工作遇到的問題、流程、案例等深入學習和總結、刻意練習
從而自我提升
總之
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下一篇
弦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