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胰腺炎

作者:李鮮 王 菲 周英武

河南省中醫院

編輯 / 趙馨 ⊙ 校對/ 段瑞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複發作性或持續性炎症病變,使胰腺腺泡組織逐漸為纖維組織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嚴重破壞,出現食物消化明顯障礙。病人多有反複發作的上腹痛,疼痛劇烈時常伴有惡心嘔吐,吃油膩食物後上腹部飽脹不适、腹瀉,并常因飲食減少而緻體重逐漸下降。本病歸屬于中醫學“胃脘痛”、“腹痛”及“脅痛”的範疇。

慢性胰腺炎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常見于暴飲暴食、過嗜厚味、酗酒過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誘發,個别也有發病原因不明者。常是急性胰腺炎反複或持續慢性發作導緻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緻。

一、診斷要點

長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複發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兩脅、肩胛等處放射,常因飲酒、飽食或勞累而誘發。血、尿澱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上述症狀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臨床診斷。有選擇性地拍胰腺X線片、B超檢查和内分泌檢查,可協助确診。

二、辨證論治

1.腸胃積熱

外邪入裡化熱,或過食辛辣厚味,濕熱食滞交阻,結聚于裡,氣機不和,腑氣不通。臨床症見腹部脹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惡心嘔吐,口幹,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治宜清熱化濕,通裡攻下。

方用清胰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柴胡10g,枳殼10g,黃芩12g,黃連6g,白芍12g,木香6g,銀花30g,玄胡12g,生大黃(後下)10g,芒硝(沖服)10g,厚樸12g。

2.肝膽濕熱

外邪内侵或飲食不調,以緻濕熱蘊結于肝膽,使其失于疏洩條達。臨床症見胃脘、兩脅疼痛,厭食油膩,發熱,惡心,身重倦怠或黃疸。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疏肝洩膽、清熱利濕。

方用清胰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g,茵陳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黃芩12g,胡黃連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黃(後下)10g,金錢草30g,苡仁30g,蒼術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虛食滞

素體脾胃虛弱,複因暴飲暴食,脾運不及,腸胃受傷,食積停滞,氣機失暢。臨床症見脘悶納呆,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适,洩瀉,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脈弱。治宜健脾化積,調暢氣機。

方用清胰湯合枳實化滞丸加減:焦白術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實10g,銀花30g,黃芩10g,柴胡10g,澤瀉20g,陳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結

久病入絡,導緻瘀血内結,氣機不通。臨床症見脘腹疼痛加劇,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脅下痞塊,X線片或B超發現胰腺有鈣化或囊腫形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香附10g,元胡15g,沒藥1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黃15g,五靈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黃芩10g,丹參30g。

三、典型病例

例1.趙某,女,52歲,2000年4月23日初診。素體肥胖,5年前患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因反複發作于1999年6月17日行膽囊切除術,恢複正常後出院,半年後因勞累而漸覺脘腹作脹,中脘時有刺痛并引及左脅,進食油膩更甚,大便溏臭。2000年4月9日因上腹部疼痛加劇、惡心嘔吐而住院。血清澱粉酶為229μ(西氏法),CT示胰頭周圍約4~5cm處影象模糊,診斷為慢性胰腺炎。經西醫保守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要求中醫治療。患者精神萎糜,面目虛浮,脘腹隐隐錐刺樣疼痛,時輕時重,飲食難咽,臍上壓痛明顯,可觸及質地中等之包塊,舌苔白膩,邊有明顯齒印,兩側瘀斑顯現,舌下瘀筋畢現,脈虛而澀,診為正虛血瘀。目前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

處方:炒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幹姜3g,佛手12g,炒麥芽15g。

上方服6劑後胃納漸開,脾運日強,脘脅刺痛稍減,舌苔白膩前部薄,舌邊瘀斑仍在,脈濡,沉取則澀。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氣合用血府逐瘀湯,服10餘劑後疼痛消失,後随症施治月餘,諸症悉平。

例2.陳某,男,35歲。2001年6月19日因暴飲暴食,于當晚約11時因急性腹痛急診住院,西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經救治後,28日要求中醫會診。該患者面色萎黃,脘脅如刀割針刺樣疼痛,進少量半流質食物亦腹脹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舌苔黃厚膩,舌邊尖紅而有齒印,脈沉細。B超示胰頭周圍較模糊,診為慢性膽囊炎兼有泥沙樣結石。此乃暴食酗酒,濕熱郁結于肝膽脾胃,升降失常。治以疏肝利膽緩下法。

處方:茵陳30g,炒山栀12g,制大黃6g,黃芩12g,金錢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

上方服至第5劑後,瀉下黑綠色泥水樣大便,此後數天症狀迅速消失。複查B超示:膽囊泥沙樣結石已不明顯,胰頭影像漸見清晰。後繼用緩下、疏肝、健脾、養胃諸法辨證施治,2周後收效出院。囑患者不要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及酗酒過度。随訪1年餘,未見複發。

四、體會

本病病機常為虛實兼雜,但有所側重。偏實者,肝膽濕熱,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膽、和胃緩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則在柔肝健脾益胃法;偏虛者,脾餒肝橫,氣血瘀滞,治宜扶脾柔肝、益氣祛瘀,收效在健脾柔肝、益氣祛瘀法。現代研究也認為中藥對于胰腺炎的治療,能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大黃、黃連、黃芩、白芍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黃、銀花、連翹、黃芩、黃連、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還具有明顯的抗内毒素作用;大黃、丹皮、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環,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大黃還具有明顯的抑制疼痛作用,柴胡、木香、延胡索具有利胰作用。

中藥肚兜治寒性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藥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細辛、肉桂、吳茱萸、茴香、艾葉、香白芷各9克,共研為末,用柔軟棉布做成20厘米見方的小肚兜,内層可鋪少許棉花,将藥物均勻敷上,用針線密縫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個月為1療程。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則緩,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溫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溫,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脈細,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者适用之。(2011年6月10日 《中國中醫藥報》第3526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