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司馬光”砸缸是曆史上耳熟能詳的一個故事,一般也就認為本案例主人公司馬光從小就在随機應變上有過人之處,而具體他是怎麼随機應變,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發, 一般都不會仔細思考,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究司馬光砸缸背後的認知突破。
宋史原文
解析
首先介紹一下司馬光這個人,司馬光,北宋著名宰相,谥号文正,是文臣的最高級别的谥号了,而且還從祀孔廟,根據史料記載,他從小特别喜歡《左傳》,進入朝廷後編撰了皇帝教科書《資治通鑒》,資治通鑒也被認為是左傳的延續。
要深入了解司馬光,我們必須把《左傳》和《資治通鑒》大概介紹一下,《左傳》是儒家四書五經的五經之一《春秋》的詳細版本,是一本編年體史書,充滿了權謀機變,而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更是權謀教科書,但是他用了儒家思想“臣光曰”做了包裝,所以他是用道德包裝了權謀。
經過以上的一斑窺豹,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司馬光的核心本領。所以宋史才收錄了這樣的故事,也是代表了主角的特質。
回到砸缸的故事,我們看到當時情形非常危急,一個小孩掉到大水缸裡面,其他的小孩都逃走了,為什麼要逃走,不得不說這個是人的本能反應,看到問題很難解決,就回避問題,而且是大多數跑掉了,就算事後追究責任,因為法不責衆,也很難處罰,所以權謀家一般對于沒有把握的事情,都是回避,或者推給傻乎乎願意出頭的人,風險讓别人承擔,無論結果好壞,先自保再說。
回到故事中來,那個掉進水缸的孩子情況危急,因為人在水中一般也就幾十秒的生存時間,就算跑掉的小孩去叫大人也不一定能來得及。而司馬光經過當時的環境評估,覺得有辦法,要知道,當時一般人救人肯定是要把人從上面拉出來,而司馬光卻獨辟蹊徑,直接砸缸。
砸缸看似簡單,其實代表了一種思維突破。
1、環境評估
因為事态緊急,所以需要立即評估當前環境中可用的資源,這個觀察環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不要蠻幹,要巧妙利用現有資源,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當然自己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本故事裡面,當場至少要找到一塊石頭,這個石頭太大的話,司馬光搬不動,太小就砸不破,所以還需要找一塊适合的石頭。
2、價值衡量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不會帶來次生傷害,而如果我們獲得的收獲遠遠大于所損失的,那就是值得做的,不過在現實中,我們很多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被各種條條框框給限制住了,也不知道打破這些條條框框,更不知道打破條條框框的代價是多少,所以還沒做的時候,已經自縛手腳,最終一事無成。
3、打破常規
司馬光砸缸的過程中,常規是叫大人從上面把人救出,不過因為時間不允許,所以需要找出更加快捷的辦法,所以在腦子裡面就要植入打破規則的思維模式,要知道規則是上層給下層人士設置的,上層人士是制定規則的,自身不能被規則所限,這個思維模式是最難得的,所以你看當前美國就是給其他國家制定規則,自己淩駕于規則之上。
本案例的最大價值在于司馬光的突破性思維,不被現有條件所困住,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快方式,同時已經飛速計算得失比例,我們要知道破壞規則所帶來的處罰是我們做事情的一種成本,如果你把這個成本計算在内,就不容易被規則所束縛,從而獲得更廣闊的天空,當然,本文不是鼓勵你去違法犯罪。(完)
《大權謀家》III震撼發布
颠覆舊思維、塑造新命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