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Get這3個方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

“不要玩手機了!時間到了!”

“我就再玩一會!”

“怎麼還不去學習?”

“再過一會!”

以上的對話各位家長一定不陌生,

尤其在“居家網課”期間。

沒有了學校規則的約束,

更加考驗孩子們自我管理能力,

由此而引發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以下視頻來源于 捷和心理

↑點擊視頻查收親子互動小技巧↑


如何讓孩子更自覺,更主動?

相信這是絕大多數家長關心,

甚至頭疼的問題。

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在于

激發人的内在驅動力。

“内在動力”四個字聽起來有些虛,

你也可以用另一個熟悉的詞來代替,

那就是——滿足感。

你可能有過這種體驗,

當你做一件事時

感覺到自己完全可以掌控,

而且在完成後結果不錯,

那内心深處會有一種被“填滿”的感覺。

這就好像是一個愛吃甜品的人,

突然吃到了心愛的蛋糕,

這種滿足、喜悅的體驗

會自然推動你繼續前進。

你是這樣,孩子也一樣。

所以,今天的推送

小編就為你準備了一些

幫助你激發孩子内驅動力的小方法,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一起來看看吧。

1

适當給孩子“放權”

上面我們說到,内在驅動力

的來源之一是:掌控感。

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感覺到,

這件事TA是能做主、做決定的。

孩子越大,對于“掌控感”的

需求會越明确。

最典型就是青春期的孩子了。

TA們會不斷和父母争取自主權,

排斥父母的安排,

追根究底就是對“掌控感”的需要。

看到這裡,你肯定想說: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

全部都交給他們做主,

豈不是要亂套?

當然,這裡不是讓你完全放權,

任其發展,而是

在可控範圍内适當放權,

從而滿足孩子們的“掌控感”。

比如,當你想讓孩子

放下手機去休息時,可以說:

“現在是睡覺的時間了,

你可以選擇自己放下手機,

也可以選擇5分鐘後我來收走手機,

由你決定。”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一些

非原則性的問題上,

像是做作業的順序、着裝等事情上

給予孩子選擇和決定的權利。

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選擇,

這是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滿足選擇内心的“掌控權”的同時,

也體驗、承擔選擇的結果。

2

幫助孩子體驗成就感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

而是點燃一把火”。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糾正、

規範孩子的行為,

更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

的進步、成功,

帶領TA們體驗成就感。

是的。孩子對“成就感”這類

抽象情感的認知不是與生俱來的,

需要透過父母具體的

認可、肯定去習得。

那應該怎麼做呢?

簡單來說,就是:

把大任務拆具體的小目标,

并肯定過程。

比如教孩子背英語單詞。

如果上來就是一整頁,

孩子可能會因為困難而沮喪或退縮。

這時,你可以用切分任務的方法,

和TA約定,先背前3個單詞。

當孩子完成這一小目标後,

及時給予認可、肯定:

“你一開始什麼都不認識,

但是我看到你

在這10分鐘裡面好努力去記,

現在可以背出3個啦!”

不僅是對結果,更要對孩子

努力的過程給予肯定。

為什麼這麼做呢?

因為我們都明白,

即使有努力的過程也并不一定

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但當孩子看到

自己努力的過程也被看到、被認可,

TA一樣能體驗到成就感。

所以,鼓勵越具體越好。

3

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提到:

人需要先滿足安全感與

歸屬感的需求,才會去追求

更高的自我實現的需要。

具體來說,

隻有孩子在家庭中,

在和父母的相處中

充分感覺到安全、被愛,

TA才有産生内在動力的土壤。

所以,當我們營造一個輕松

和諧的家庭氛圍,

實際上就是在培養這個土壤,

給予孩子

“我可以,我能夠,我值得”

的信号。

當孩子有了這個自我認知,

才有可能去激發自己的内在動力,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文字編輯:韓悅 王思涵(實習生)

排版:王思涵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 #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