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把俄羅斯電影《T—34》稱為一部戰争片并不準确,應該稱作“坦克片”。沒錯!如果一部電影的主角是坦克,電影線索圍繞坦克,電影人物全都圍着坦克轉,最酷最絢的鏡頭也都來自坦克,那這部電影就是貨真價實的坦克片。可一部本該冰冷生硬的坦克片卻能散發出人情味兒甚至童話味兒,那就堪稱不簡單了!
T—34坦克,作為蘇聯紅軍在衛國戰争期間裝備的著名主戰坦克,不僅兼具操控性機動性與強大的火力,更是與同時期大名鼎鼎的波波莎沖鋒槍、喀秋莎火箭炮一樣,成為反法西斯戰争的精神象征。時至今日,在很多歐洲城市中,還保留着許多以T—34坦克為造型的紀念雕塑,足見這款坦克強大持久的影響力。
要以這款早已聞名遐迩的坦克為主角,拍出一部全程無尿點的好看電影,就不能缺少殺手锏。下面咱們就簡單聊聊這部《T—34》所具備的四大法寶。一是人物、二是情節、三是特技,至于第四嘛,涉及本文的關鍵,先容小皮買個關子,最後再揭曉。
人 物
要想讓衆多女性觀衆有心情觀看冰冷的坦克片,那就少不了一位性格鮮明且外形出衆的男主演。《T—34》中的蘇聯坦克兵少尉伊烏什金就符合這樣的标準。雖然外星不算高大孔武,但一雙睿智閃光的眼睛、一副清秀堅毅的面容,尤其是膽大心細、經驗豐富、勇敢頑強的性格特質,的确為電影塗上了一抹亮色。
影片一開頭,在紅軍面對強敵背水一戰的莫斯科郊外,伊烏什金少尉就開着一輛破卡車,敢于正面沖過德軍坦克的封鎖,機智地躲過炮彈急襲,表演了一把什麼叫膽大心細。緊接着,他臨時代理坦克車長,指揮前線唯一的一輛T—34坦克,依靠靈活機動的隐蔽戰術,消滅了德軍一個坦克連!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隐蔽地點、機動路線、開炮時機還是步兵坦克配合,都表現得淋漓盡緻,刻畫出這位年輕指揮員的大智大勇。可惜,因為寡不敵衆,少尉和幾名戰友都受傷被俘。
時間閃回到四年後。少尉在戰俘營七次逃跑均宣告失敗,馬上就要被處決。可恰在此時,當初俘虜他的德軍裝甲兵上校耶格爾竟然成了他的救星!上校逼迫他挑選戰友駕駛一輛不裝炮彈的T—34坦克,充當德軍裝甲兵的陪練。于是,伊烏什金少尉将計就計,依靠六發藏在屍體堆中的炮彈沖出了德軍訓練場,并在德國腹地長驅300公裡,突破層層防守,還在對決中擊敗了耶格爾上校,最終沖出包圍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憑着這個俄羅斯版本的“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伊烏什金少尉的形象閃亮奪目。再加上和他搭檔的老司機斯捷潘等車組成員,還有那位美貌聰慧最後與少尉成為情侶的戰俘營俄國女翻譯,一個男女搭配的黃金組合令觀衆豔羨不已。又會有哪一位觀衆希望這樣美貌與勇氣“兩開花”的團隊前功盡棄呢?
所以,面對這樣的CP,他們的對手就要顯得缺陷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比如耶格爾上校就沖動有餘冷靜不足,要是足夠冷靜他也不至于敢讓自己昔日的死對頭重操舊業,也不會随便從戰場拉來一輛T—34就用,連裡面有沒有遺留炮彈都不檢查清楚;而剩下的德國軍人也都不怎麼樣,眼睜睜看着俄國人開着坦克往外沖,不僅毫無戰術理念還膽怯得過分。
情 節
一部坦克片如果通篇都是開炮對轟,那觀感上就是硬邦邦毫無情趣可言。而一部好看的坦克片就需要有稍具柔性的情節加以填充,才算具備打動觀衆内心的看點。
當伊烏什金少尉和戰友們駕駛着T—34沖出德軍訓練場後,一路沖進了民用加油站補充燃料。德國管理員看到俄國人,偷偷地把桌上的納粹小旗給藏了起來;公交車站上幾位德國老大媽正在談笑聊天,看到坦克開來,頓時驚慌失措,其中一位甚至暈了過去;伊烏什金讓戰友們到德國小鎮收集食物,他們竟然還帶走了一個精美的工藝挂盤挂在了坦克裡;當坦克開到湖邊,四個戰友沖到湖中洗澡,水花四濺之中他們盡情嬉戲,在湖光山色中享受短暫的自由。正是這些生動、靈動,甚至不失幽默的細節,彰顯出俄國戰士的樂觀主義、敵人的驚慌失措,也顯示出編導的刻畫功利。
尤其是在暮色籠罩的森林中,戰士們燃起一叢篝火,讓紅豔的火光映照他們堅毅的臉龐。斯捷潘輕聲哼起宛轉悠揚的俄羅斯民歌,伴随歌聲,戰士們眼淚奪眶而出。這就是對戰争苦難的譴責,對侵略者的無聲控訴。然而,當黎明破曉他們聽到遠處德軍豹式坦克的轟鳴聲時,就立刻擦幹眼淚,從容起身。因為在這些勇士的心中,早已沒有了對死亡的恐懼,隻有面對強敵殊死搏鬥的氣概。
在影片的結尾,當耶格爾上校坦克被擊毀,決鬥失敗時,他向伊烏什金少尉伸出一隻渴求援救的手。或許是出于軍人間惺惺相惜的下意識,少尉抓住了他的手。但對手畢竟是對手,何況耶格爾不是一名純粹的軍人,而是背負無數血債的黨衛軍。最後,兩隻手還是松開了,伊烏什金就這樣看着耶格爾伴随坦克殘骸掉下了大橋。這多次特寫的握手細節,預示了正邪不兩立,善良永遠無法與邪惡和解。
特 技
在英語中,對于坦克中彈的描述通常隻用一個詞,那就是“起火”。也就是說,一旦坦克中彈,大部分結果就是引燃油箱和彈藥,車組成員葬身于這個“鋼鐵熔爐”。所以,對于坦克而言,如何防炮彈就等于求生關鍵。
在《T—34》中,要突出坦克高手之間的對決,要展現坦克炮戰中的細節,特技鏡頭就必不可少。可以說,本片中的特技鏡頭是同類片中應用得最多也最好的了。每一場炮戰,甚至于每一次決定戰鬥走向的開炮,都被不厭其煩地通過特技來展示。開炮時炮彈經過膛線加速,跳彈時炮彈的運動軌迹變化,炮彈打穿裝甲瞬間,彈藥架被擊中迅速燃爆,包括坦克手被碎片擊中,所有的場景都全方位呈現,令人印象深刻。
美中不足的是,因為3D特寫、慢速以及360度環拍這些特技鏡頭用得稍多,卻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戰鬥中的快節奏,算是一種遺憾。
童話與制腦權
是的,小皮想說的主旨,就是“制腦權”!
一輛隻有寥寥幾發炮彈的坦克,在敵人的腹地橫沖直撞,最後沖破敵軍戰線回到祖國,這樣的故事在軍迷影迷的眼中就是一部人人向往,但又明知其不可能的童話。
把一輛T—34坦克拍成人人喜聞樂見的童話,為什麼?因為“制腦權”!伴随科技發展,今天的競争領域早已不再是往昔的前方後方、硝煙彌漫,早已蔓延到了信息領域甚至認知領域。也就是說,當今乃至未來戰争的一個重要戰場,蘊含在所有參與者的思想中。在這個全新的領域裡,所有人的感知、理解、信仰和價值觀,都是信息化戰争的内容,這就是相對于“制海權”、“制空權”之後,我們都必須了解的“制腦權”!
《制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争法則與國家安全戰略》一書中曾經提到,“凡是精神信息可以傳播到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戰場。而過去的幾十年來,在這個戰場上,西方國家一直将意識形态和文化價值觀的較量作為重要戰線。”
一部電視劇集《兄弟連》,曾經讓英勇果敢的美國傘兵成為無數國人青少年的偶像;一部《拯救大兵瑞恩》,就可以讓世界觀衆感受到美軍版本的的“不抛棄不放棄”。這些成功的影視作品,幾乎就可以算作人家實施信息戰,争奪“制腦權”的傑作。所以,《T—34》也絕不僅僅是一輛坦克那麼簡單,而是诠釋俄羅斯民族勇敢善良正義形象的傑作。它的作用,就是要喚起自己的民族意識,鼓舞鬥志,勇敢面對今天更加複雜更加多變的競争态勢。
反觀我們的那些“抗日神劇”,為了收視率無所不用其極,用各種奇招怪招搞笑戲谑來取悅觀衆,反倒取悅不成丢掉了口碑。這些拙劣的招式,恰恰說明我們的文化工作者修養不足、站位不高、眼光不遠、胸懷不寬,根本不足以領會“制腦權”的重要性和肩負的責任感。
那輛孤單的T—34坦克一路闖蕩,從沒有遇到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壕、飛機轟炸這種在二戰中司空見慣的克星,也從沒遭到德軍步兵的反坦克地雷、燃燒瓶、集束手榴彈這種屢見不鮮的暗器,更未遭遇步兵與坦克的聯合絞殺,可見,它就是一個童話。但是,這個童話卻能在俄羅斯青少年當中樹立勇敢無畏的精神典範,在“制腦權”的争奪中占得先機。
僅就這一點而言,《T—34》這部好看的坦克片,絕不簡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