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語音由機器人閱讀,體驗不好,在此見諒.
仲聖栀子湯系的代表方是栀子豆豉湯,主證是失眠。
病因很多,諸如感冒、喝冷飲、日曬過度等等。
能睡着表示心腎相交;不能睡表示陰陽不交、心腎不交。
陰陽不交:西醫講法,交感神經不能切換到副交感神經。
心腎不交:腎中水氣上升與下降的心中火不能相融合。
如果夜不能眠,心裡煩,覺得胸口怪怪的感覺,很可能是得了栀子豉湯證:心的火氣與腎的水氣在體内相撞。
向上的腎髒水氣,與向下的心髒火氣(心→小腸→命門→煮腎水)相撞,有下列身體感:胸口正中、食道處感覺不舒服。
這種情況很常見,栀子豆豉的結構搭配其他藥物,效果很好。
天很熱,身體排熱機能不夠用時,胸腔裡會堆積、憋住、悶住太多熱氣,也會引起栀子湯證。
《傷寒論》原文:發汗後及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複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幹姜湯主之。若少氣者,栀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栀子生姜豉湯主之。
桂林本記載:栀子幹姜湯主之,宋本記載:栀子豉湯主之。
按我理解,這兩個方子可能都對,隻是層次之别:
1、虛煩不得眠,用栀子幹姜湯,用栀子瀉去心火就不煩了,不用交通心腎,不必用到豆豉。
2、有反複颠倒,心中懊憹的症狀,用栀子豉湯,使心火與腎水之氣能對穿而過,心腎相交,讓人能夠睡着。
因此,不妨理解為:
發汗後及吐下後,虛煩不得眠,栀子幹姜湯主之。
其中,若劇者,必反複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湯主之。
其中,若少氣者,栀子甘草豉湯主之。
其中,若嘔者,栀子生姜豉湯主之。
為什麼是虛煩?
明明是熱證,是用清火藥把熱瀉掉,是實證,怎麼會是虛證?
這與仲聖對虛、實二字的使用習慣有關,仲景用“實”指體内具體有形的東西,除此之外皆為“虛”。
栀子豉湯證是“覺得胸口有一坨怪怪的感覺”,并沒有具體肉體上的對應,屬于靈魂層面的病,自然歸類于虛證。
虛煩不得眠,對應的是栀子幹姜湯。
平時會睡着,現在卻是一直睡不着,腦海中一直在想事情,想了一件又一件,然後覺得不用想了,可還是在想着,一件又一件,心理上又不會特别讨厭,因此不會很難過,這樣的“煩“就是栀子幹姜湯證的虛煩,是“微煩”, 不是劇烈的煩,不需要交心腎,用栀子加幹姜。
用姜鎮住脾胃,以免栀子把脾胃弄虛。
如果脾胃不虛的話,一味栀子就可以搞定,用9克栀子煮水,就會覺得心變懶了,不想去想事情了,就睡着了。
劑量也不必大,每次就煮一次份,不用煮到3碗。
栀子幹姜湯:栀子9克、幹姜9克,煮一煮喝下。
栀子豉湯:也是9克配9克;劑量随意,輕劑也有效。
一旦脾胃之氣、元氣不夠時,就不能收攝别的地方的陽氣,于是熱氣會一直上浮,脾胃之氣則虛冷下陷,形成栀子幹姜湯證。
栀子幹姜湯證和心腎不交無關,而是虛熱上浮,脾陽下陷。
用幹姜鎮固脾陽,用栀子降虛熱。
沒有心腎不交的問題,也就沒有心中懊憹的症狀,隻是感覺身體熱烘烘的,心中微煩;也沒有胸口的感覺,隻是覺得熱氣飄飄的,像喝酒喝到上喉的感覺(喝酒時人已醉茫茫,故不知煩),此時人還很清醒,所以會覺得煩。
“心中懊憹”是什麼感覺?
宋本有雲“心懊憹如饑”,意思是:
心中懊憹時,會有饑餓時胃裡會有的那種感覺。
很餓時看到美食,又沒機會吃時會有胃酸好像在刮胃的感覺。
這個“好像胃酸在刮胃的感覺”就是“懊憹”的感覺。
有些醫家看到“心懊憹如饑”,以為餓的不是心,應該是胃,
故認為心懊憹如饑應改為心下懊憹如饑為宜,——其實不然。
有體會的人就會知道,的确是心這個地方在懊憹,肚子很餓時,食道這個地方讓人有那種胃酸分泌,胃不舒服的感覺。
如果還不能理解,那可以想象吃到很辣的生大蒜時的感覺。
那樣的感覺的确就是心中懊憹的感覺。
栀子豉湯的主證很好判斷,不會和其他湯證,或是胸口絞痛、胸痹混淆。
如果胸口不舒服是由痰飲引起的,那是和有形肉體有關,會因身體動被扯到,而有扯痛或悶的感覺。
栀子豉湯證的痛是虛邪,那一團不舒服的感覺是意識意念上的,它會随着肢體的移動而移動,但不會因身體動而扯到。
通常吃一服,病就會好。
“煩”證鑒别
栀子豉湯證是有熱悶在胸口下不去,這時候,人往往喜歡喝熱開水,喝開水後熱動了,人就會感覺舒服點。
所以,碰到“要喝熱開水才會感覺舒服點”症狀時,還要多問些辨證點。
旋覆花湯證有個症狀“欲飲熱“,意思就是喝熱水會比較舒服,旋覆花湯證還有一症狀“常欲蹈其胸上”,喜歡胸口被踩來踩去的。
旋覆代赭湯證的人,吃東西時,
好像胃裡有一口氣頂住(塞住)吞不下去,要慢慢的才能吞下去,栀子湯證的人,心中有懊憹的感覺,不管有沒有吃東西,都脫不開胃酸的灼痛感、刺痛感、磨擦感。
黃連阿膠湯是少陰篇最代表性的中醫的安眠藥之一,它的“煩”是睡不着覺的同時感覺到躁了。
栀子幹姜湯證的煩,隻是讓他覺得:心怎麼都不閑下來,歇一歇吧!
栀子豉湯證是心裡頭想事情睡不着的同時,胸口會感到有點不舒服。
黃連阿膠湯證的“煩躁”,是一面想事情一面在想每件事情都覺得很不爽快,覺得為什麼還在想,該睡了,就是想事兒的同時有不爽的情緒。
煩躁的“躁”,也可以是身體的躁動。
栀子幹姜湯證的人大剌剌地躺着,不動或不想動,就是覺得自已怎麼還沒有睡着。
栀子豉湯證的人會胸口不舒服,會翻來翻去或反複颠倒。
黃連阿膠湯證的人可能真的在床上動來動去,很清楚的有心中不爽的感覺。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栀子豉湯主之。
煩熱:這個熱可能是體溫上升引起的,畢竟是感冒還沒好的延續症狀。
當感冒病邪在體内時,豆豉能把腎氣充塞全身,并把病邪逼出去。
煩熱的熱,可能是感冒未愈尚有發熱,也可能是雜病引起的。
胸中窒是食道部位有悶悶的、塞住的感覺。
因此,栀子豉湯的身體感可能是懊憹,也可能是煩熱、胸中窒。
有形食道發炎時,用栀子甘草豉湯,用生甘草(生甘草消炎,炙甘草補氣)
吃東西時,如果覺得食道吞咽有灼痛感、不舒服、或食道炎時,或吃火鍋、紅豆麻薯灼傷食道或喝酒引起食道出血…等等,凡食道灼傷而有胸中窒感覺時,就可以用栀子甘草豉湯。
文源:通玄醫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