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幾個觀點供大家探讨:
①語文,在當下的中國,首先它就是一個應試科目而已,和數學英語一樣,一張卷子,兩個小時,150分,不要把它特殊化、複雜化,更不要給它附加那麼多高大上的價值。
②既然語文被用于中高考這種選拔性考試,那它就要遵守考試的标準化規則,無規則不方圓,沒必要憤憤不平。
③會做閱讀題,會寫應試文,不是什麼丢人的事情,也不是什麼高級的素質,它隻是證明了你駕馭着一種基本的學習能力,和你會解方程會受力分析本質上并無二緻。
④對于平時不讀書不寫作的同學,所謂的閱讀技巧和作文套路其實幫不了你太多,即便老師教給你,你也用不好,問題不是技巧,是前面的那一步,文本理解。套路技巧可以速成,文本理解基本不能速成。
⑤書讀得多或者文學素養高,不代表應試語文能力強,這是兩種能力。
⑥但書讀得多的同學,經老師點撥,提升應試語文能力速度會快于常人,這好比你有了一身内功,學什麼套路都快。
⑦一切閱讀都是誤讀,參考答案隻是一種大衆化誤讀。
⑧中學階段學習的很多學科知識,将來都不會“有用”,很多甚至你連想都不會再想起來。文章的中心思想、三角函數的值、鐵球的受力分析、燒杯裡的化學試劑,你會忘得幹幹淨淨。真正有用的是學習這種能力本身,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處理外界的内心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⑨應試和素質,最好的博弈結局,應該是雙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