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高考地理 | 2022屆遼甯沈陽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試

沈陽二中22屆第二次模拟考試

地理試題

第Ⅰ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隻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莫高窟在山崖上開鑿而成,三面與岩體相連,所有洞窟均為單側開口。多數洞窟已安裝窟門,窟門是窟内外空氣交換的唯一途徑,秋季較冷的空氣緩慢進入有利于維持窟内穩定的溫濕度環境。其中206号窟安裝了穩定耐用但導熱性較強的鋁合金門,門上設有上、下兩處可開啟的百葉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文保專家在秋季連續晴天對該窟内外不同部位溫度測量結果。據此完成1~3題。

1.根據門内測點2的溫度變化過程,推測該洞窟的窟門大緻朝向

A.西側

B.東側

C.北側

D.南側

2.為維持窟内濕度的幹燥和穩定,秋季百葉窗宜開啟的時段及氣流交換方式是

A.清晨至中午,下窗進上窗出

B.午後至晚間,下窗進上窗出

C.清晨至中午,上窗進下窗出

D.午後至晚間,上窗進下窗出

3.為維持窟内穩定的溫濕度環境,更好地保護壁畫,對206号窟門合适的改進措施是

A.換成導熱更好的闆材

B.擴大門上百葉窗面積

C.将窟門外面塗成淺色

D.換成透明的厚玻璃門

頓河是俄羅斯第三長河,春季徑流量占年徑流量65%—80%,該流域南部地區是俄羅斯重要的糧食産區。1949年以來,頓河流域先後建成了伏爾加—頓河運河、齊姆良斯克水利樞紐和衆多水庫。下圖示意頓河流域水系分布。據此完成4~6題。

4.關于頓河流域的特征,正确的是

A.流量較小且年際變化小,流經平原,流速緩

B.由于河流上遊地區冬季結冰,所以淩汛現象普遍

C.因為冰川融雪和夏季降水補給,所以汛期為夏季

D.該區域人口稀少,封凍期長,所以幹流上無橋梁

5.頓河上遊春季徑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降水量大

B.春季氣溫高

C.冬季積雪量大

D.春季用水少

6.頓河流域開發對亞速海的影響是

A.海水鹽度降低

B.海域面積縮小

C.漁業資源減少

D.通航能力減弱

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是指在老齡化發展進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現象。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與遷移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的主要原因。下圖表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時序演化特征與城鄉差異。據此完成7~8題。

7.研究時段内,中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的時空演變特征是

①從東部地區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擴張

②從中西部地區逐漸向東部地區擴張

③總體呈加速發展态勢

④總體呈減緩發展态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度最高的直轄市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慶

Y公司是我國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互聯網+”創新型飲品公司,産品叠代很快,2020推出12個新品種。最初,公司尋找代工廠生産,後來自建工廠生産。下圖為Y公司自建工廠投産或簽約時間表。據此完成9~11題。

9.該公司目前布局的五大飲料自建工廠主要考慮

A.市場因素

B.水源因素

C.技術因素

D.勞動力因素

10.根據Y公司自建廠分布地區推測,表中X地最可能是

A.西藏林芝

B.新疆伊犁

C.山東青島

D.四川都江堰

11.與代工廠相比,該公司自建工廠最突出的優勢是可以

A.擴大銷售市場

B.降低生産成本

C.保證産品質量

D.打造自主品牌

為脫貧緻富,2015年雲南省元謀地區在幹熱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種台灣青棗(屬常綠小喬木,植株生長極為旺盛),三年後土地出現了問題。2019年當地采用台灣青棗-芝(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近4個月)間作栽培新模式,緩解了出現的土地問題。4月份對青棗主枝進行回縮修剪和芝麻播種是台灣青棗-芝麻間作栽培技術的關鍵。下表為當地氣候資料。據此完成12~13題。

12.推測當地引種台灣青棗後坡地出現的主要土地問題是

A.黑土流失

B.次生鹽漬化

C.土壤幹旱

D.土地沙漠化

13.間種草本植物選擇芝麻,主要因為芝麻

A.可以改善次生鹽漬化

B.生長期與雨季相一緻

C.産量高利于當地脫貧

D.收割後稭稈可以還林

甘肅黑方台地區地處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地區,年降水量280mm。20世紀60年代初由于黃河三門峽水庫修建,大量庫區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上。自此,黑方台地區台塬邊緣多發滑坡。據此14~16題。

14.20世紀60年代以來黑方台地區多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多發

B.土質疏松

C.夏季暴雨

D.農業灌溉

15.黑方台地區滑坡具有明顯的月份差異,下列月份中發生次數較多的是

A.2月

B.7月

C.10月

D.12月

16.某大學成功利用相關技術對甘肅黑方台地區即将失穩的滑坡發出緊急紅色告警,有效避免了群衆生命财産損失,該預警主要利用的是

A.遙感

B.北鬥導航

C.5G通信

D.物聯網

第Ⅱ卷

二、綜合題(共52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納米布沙漠被稱為變色沙漠,是最古老、最幹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陸地的風,海霧有時深入内陸50千米。研究發現,納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來源于奧蘭治河上遊山區富含鐵元素的岩石。納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線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風擺動”并不斷長高。下左圖示意納米布沙漠位置,下右圖示意星形沙丘景觀及風向。

(1)簡述沙子從奧蘭治河上遊山區至納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過程。(6分)

(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陸逐漸由白色增深至紅色的原因。(6分)

(3)推測沙丘在“随風擺動”過程中形成星形并長高的原因。(6分)5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古稱“甘州”,與酒泉(肅州)合為“甘肅”。張掖内流河衆多,以黑河為典型代表,流出祁連山後在山麓形成連片成帶的肥沃綠洲,是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和重要的糧食、蔬萊、瓜果等作物的産地,有“塞上江南”之美譽。2009年,甘肅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啟動,如今又恢複了張掖“半城蘆葦”“水韻之城”的景觀。

張掖不僅擁有大漠戈壁、長河落日、雪山丹霞等自然風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始建于魏晉時期的馬蹄山石窟,是我國重要的藏傳佛教石窟寺,雖曆經滄桑,但仍能見其鮮明古印度佛教特色和摻雜着中原衣着特征的飛天形象。2014年經過張掖的蘭新高鐵全線通車。圖a為河西走廊示意圖,圖b為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景觀圖。

(1)分析張掖石窟損害嚴重的原因。(6分)

(2)分析張掖恢複“半城蘆葦”景觀的原因。(6分)

(3)分析蘭新高鐵開通對張掖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6分)

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溫室是适合嚴寒地區使用的農業設施,但由于傳統溫室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積大、保溫效果不理想等原因,無法帶來預期經濟效益。陰陽型日光溫室在傳統日光溫室的北側增加一個采光面朝北的單坡面溫室(适合菌類等弱光或避光作物種植),兩者共同使用一面支撐牆。溫室的拱架有内外兩層,内層拱架上鋪設塑料薄膜,外層拱架上鋪設塑料薄膜和保溫被,陽棚再增加一層薄膜覆蓋。半地下式陰陽棚建造時,一般陽棚地基低于陰棚,從而更好地提高陽棚的保溫性能。日光溫室的建造地要避開洪澇、冰雹等災害頻發以及有污染的地區等,宜選擇在地下水埋藏較深、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南面和東西兩側沒有高山以及高大建築物遮擋且配套設施(如電力、給排水、道路等)完善的地段。下圖示意西藏某地雙拱三膜半地下式陰陽棚日光溫室結構。

(1)說明西藏某地晴朗的夏季6時左右(地方時)陰棚熱量收入高于陽棚的原因。(2分)

(2)半地下式陰陽棚中陽棚的深度一般在0.7米為宜。分析陽棚的深度過深可能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6分)

(3)與傳統日光溫室相比,說明雙拱三膜半地下式陰陽棚日光溫室具有的優勢。(8分)

沈陽二中22屆第二次模拟考試

地理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

01—05 BACAC

06—10 CADAD

11—16 CCBDBB

二、綜合題(52分)

17.(18分)

(1)上遊山區的岩石風化後,經(奧蘭治河)侵蝕、搬運至河口沉積(2分),再經北上洋流搬運至納米布沙漠沿岸沉積(2分);受沿海吹向陸地(西南)風的侵蝕、搬運,最後沉積于陸地形成沙漠(2分)。

(2)納米布沙漠的沙子含有鐵元素,遇空氣和海霧中水汽易氧化呈紅色(2分);海岸帶的沙子出露時間短,氧化程度低,顔色淺(2分);沙子經風從沿海搬運至内陸過程中,被氧化時間随之增長,顔色由白色逐漸增深至紅色(2分)。

(3)當地盛行多種風向(2分);沙丘在多風向影響下形成多條沙脊并組合成星形(2分);星形沙丘在擺動過程中,風從多個方向搬運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積,并不斷向上推移,沙丘逐漸長高(2分)。

18.(18分)

(1)地處幹旱地區,溫差大,太陽輻射強,岩石風化作用顯著;風沙大,風力侵蝕作用強;曆史上多次戰亂,損毀嚴重;旅遊業開發過程中,人類保護措施不到位。(6分)

(2)豐富旅遊景觀;加強對黑河生态環境的保護;利于恢複張掖城市的曆史文化風貌;恢複濕地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答對三點得6分)

(3)加快人員、信息的流通;優化産業結構,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完善基礎設施,促進旅遊業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答對三點得6分)

19.(16分)

(1)日出早于6時(或晝長夜短),太陽東北升,陰棚朝北,獲得太陽輻射多。(2分)

(2)棚内挖過深造成易造成遮陰帶,光照不足;深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透氣性差,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埋藏過淺的地區容易出現作物根系被漚。(6分)

(3)陰棚充分利用了傳統日光溫室前後棟之間空出的大部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節約土地資源;陰陽棚共用一面支撐牆,減少建造成本;陽棚内外三層薄膜、保溫被與内外層拱架間會形成空氣隔熱層,再加上半地下式和陰棚的結構設計,大大減少了陽棚的熱量散失,提高了溫室的保溫性能;陰棚較适合種植弱光或避光要求的作物,增加作物種類;由于保溫能力提高,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品質。(答對四點得8分)

本頁試題鍊接:

https://pan.baidu.com/s/1OAmnJ6D-72M7Oq7Yv-6JSw

圖片及部分搜索資料均來源網絡(侵删)

編輯 | 趙丹妮

校對 | 利之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