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好題共享】廣東佛山高三一模地理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隻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加拿大西北濱海地區的圖克托亞圖克(69°N,133°W)有一土丘,冬季可高達36米,其下部為冰體,上部為泥土層。因季節性凍土廣布,随着冰體不斷擴大,擠壓周圍土層,使地面隆起形成土丘。圖1為某氣候研究團隊在該地夏末的航拍圖,可見湖泊與植被遍布的地面,據此完成1~3題。

圖1

1. 形成該土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堆積 B. 凍融作用

C. 湖水堆積 D. 風化作用

2.根據航拍圖所見,可推測圖中地區

A.地下水位較高

B.土丘海拔下降

C.高山草甸廣布

D.冰原氣候為主

3.運用遙感技術不能直接監測該地的

A.湖水溫度 B.湖泊面積

C.植被類型 D.土丘剖面

共享汽車是由共享汽車公司負責協調,客人分時租賃使用汽車的新型交通方式。根據北京市各集聚中心一天中不同時刻共享汽車密度變化情況,可把集聚中心分為三種類型(圖2):“早晚”型指早晚停靠大量共享汽車,日間停靠較少;“日間”型與之相反;“均勻”型的集聚程度在一天中分布相對恒定。據此完成4~6題。

圖2

4.北京市土橋地區

A.居住人口較少

B.就業崗位豐富

C.公共設施完善

D.居民早出晚歸

5.下列地點中,白天共享汽車配置數量最多的是

A.居民小區 B.中小學校

C.旅遊景點 D.工業園區

6.為實現共享汽車資源優化配置,共享汽車企業應

A.加強安全管控,嚴格限定車輛取還位置

B.深化數據研究,完善網點車輛預報機制

C.加大車輛供給,大量增加停車位的數量

D.促進品牌推廣,加大市郊共享汽車投放

低碳茶業是指在茶業生産、經營過程中以較少物質投入,獲取較大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種産業發展模式(圖3)。茶園是溫室氣體吸收的彙,具有生态固碳能力和潛力。2019年福建省茶園面積近2200km²,目前正積極推進低碳茶業的發展。據此完成7~8題。

圖3

7.發展低碳茶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有

A. 降低茶園的建設成本

B. 豐富當地的茶樹品種

C. 提升茶農素質與工資

D. 利于茶葉提質與保量

8.提高茶園生态固碳能力的合理措施是

A. 茶園行間鋪草、套種綠肥

B. 培養樹冠、減少樹間空隙

C. 減少茶樹采摘次數,增加地表枯枝落葉

D. 增加茶樹種植密度,減少茶園土壤裸露

美國最北端的城市巴羅(71°25′N,156°20′W)位于北冰洋之濱。3月6日,一位北京驢友在巴羅旅行日記中寫道:“此刻落日染紅了遠處的天空和海洋冰面。......這裡的風會時刻提醒着你,這裡是北極圈内的地盤,即使是中午的陽光,存在感也很低。”據此完成9~10題。

9.該驢友寫這篇日記時,當地

A.晝長夜短

B. 地方時6時日出

C. 日影最短

D.日落方位為西南

10.日記中“即使是中午的陽光,存在感也很低”的地理解釋是

A.大氣稀薄,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

B.白晝時間短,陽光照射時間不足

C.正午太陽高度較低,太陽輻射弱

D.受極地東風影響大,氣候較寒冷

水庫排沙比是指一定時段内出庫沙量與入庫沙量之比。排沙比越大,水庫排沙效果越好。三峽水庫采用“蓄清排濁”方式運行,水庫淤積和排沙比受進出庫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徑、壩前水位等因素影響。圖4示意2013——2018年三峽水庫月排沙比、入庫沙量及平均水位變化。據此完成11~13題。

圖4

11.據圖推測三峽水庫淤積量最大的月份是

A. 2月 B.6月

C.7月 D.10月

12.三峽水庫在6~8月保持較低水位是為了

A.滿足下遊伏旱用水

B.預留防洪庫容

C.降低庫區航運風險

D.确保發電穩定

13.導緻三峽水庫11月至次年3月“蓄清”期排沙比高的原因是

①庫區水位高 ②入庫沙量少

③水中泥沙粒徑小 ④出庫水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氣溫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的度數。研究人員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黃崗山地區開展氣溫垂直梯度相關研究。圖5示意研究區域及附近地形剖面。表1為該區域晴天條件下不同時刻不同坡向的氣溫垂直梯度數據(℃/100m)。據此完成14~16題。

圖5

14. 逆溫是氣溫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現象。據表推測,該地區南北坡易同時出現逆溫現象的時段是

A.01時~07時B.07時~13時

C.13時~19時D.19時~01時

15. 導緻19時南北坡氣溫垂直梯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陽輻射 ②空氣濕度

③地形 ④盛行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 研究發現該地區冬季氣溫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

A. 受冷空氣影響更大

B. 受空氣濕度影響更大

C. 受山谷風影響更大

D. 受海陸位置影響更大

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安徽省甯國市地處皖南山區。改革開放初期,甯國市陸續成立了一批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産的鄉鎮企業。20世紀90年代,該市提出“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以汽車零部件産業為重點發展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和服務性機構為基礎的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目前,“甯國核心基礎零部件”區域品牌在國内外汽車産業中具有重要影響力。近年來,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甯國市制定了“突破規模、創新驅動”等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圖6)。

圖6

(1)分析20世紀90年代甯國市以汽車零部件産業作為“工業強市”發展方向的原因。(8分)

(2)說明甯國市産業集群對提高當地汽車零部件産品市場競争力的作用。(6分)

(3)從技術創新角度,提出該地區汽車零部件産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6分)

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珊瑚主要生長在水流穩定、風浪較小、光照充足、水質潔淨的熱帶海域,其遺骸和其它生物的碳酸鈣骨骼一起堆積形成珊瑚礁。一般認為,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區極難有珊瑚礁存在。2016年,海洋學家在亞馬孫河入海口發現了面積達9500平方公裡的珊瑚礁群(圖7),其屬于新型的珊瑚礁系統,内部生物多樣性差異較大,且面臨較多威脅。

圖7

(1)指出圖示海區珊瑚礁的分布特點。(4分)

(2)從水體穩定性的角度,說明亞馬孫河入海口附近利于珊瑚生長的特殊環境。(6分)

(3)與南部相比,分析亞馬孫河口北部珊瑚礁群落多樣性較低的自然原因。(6分)

(4)推測油田開采對該海域珊瑚生長可能造成的威脅。(6分)

(二)選考題:共10分。請考生從2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19. [海洋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永續性消波塊(TetraPOT)是由台灣省某設計師設計的海岸防禦系統。将耐鹽堿的植物種子放入由可堆肥材料制成的容器,并将該容器置于重約1噸的中空混凝土模塊中,在14個月内,不斷生長的植物根部能夠将模塊固定在原地,對修複海岸生态環境具備獨特優勢。圖8示意永續性消波塊系統的構成和對海岸的修複過程。

圖8

與種植紅樹林相比,分析永續性消波塊在修複海岸生态環境的優勢。

20. [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07年我國某企業在内蒙古毛烏素沙地建立了世界首個沙漠生物質電廠。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以“治沙、新能源、螺旋藻”為核心的“沙-林-電-藻”一體化的循環産業鍊(圖9),找到了一條沙漠低碳經濟的産業化治沙之路。

圖9

請從碳循環的角度說明該産業化模式所具有的生态效益。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5 B A D D C 6-10 B D A D C

11-16 C B C A B A

二、綜合題:第17~18題為必考題,第19~20題為選考題。

17.(20分)

(1)汽車零部件産業起步較早,有一定的産業基礎(2分);臨近長三角經濟發達(汽車産業發達)地區,市場需求大(2分);汽車零部件産業工業聯系廣,可以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2分);位于山區,土地、勞動力等成本較低,利于吸引投資(2分)。

(2)利于企業間競争,促進技術水平提高,提升産品質量;加強企業間分工與協作,降低生産成本;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生産效率;形成區域品牌,提高市場知名度(競争力),獲得規模效益。(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得6分)

(3)政府制定激勵技術創新的相關政策,培養和引進高技術人才;龍頭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強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實現産學研一體化;加強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技術企業(城市)的技術協作。(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得6分)

18.(22分)

(1)大緻與海岸線平行,呈條帶狀(或斑塊狀)分布(2分),主要分布在淺海(水深50~500米)地區(2分)。

(2)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入海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較小,水流穩定(2分);受赤道無風帶影響,風浪較小(2分);河口附近受洋流頂托,鹽度(密度)大的海水位于底部(表層為淡水),垂直交換小,海水環境穩定(2分)。

(3)河流攜帶泥沙入海,洋流将河水向北推移,渾濁度提高(水質較差),光照不足(2分);河流淡水使北部海域鹽度降低,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長(2分);河口北部受河流與洋流兩者影響,水流擾動頻繁,不利于珊瑚生長(2分)。

(4)破壞海底地貌,壓縮珊瑚生存空間(2分);導緻海水擾動頻繁,破壞珊瑚生長環境(2分);開采及油輪運輸頻繁,導緻海水污染(2分)。

19.(10分)

可選适宜樹種較多,應用範圍較廣(2分);可投放空間範圍廣,種植與布局更加靈活;(2分)可堆肥材料制成的容器可提高植物成活率;(2分)可提高抵抗海浪侵蝕的能力,保護海岸線;(2分)模塊化生産,耗費時間短,可快速形成水體穩定的潮間帶與較完整的生态系統(2分)。

20.(10分)

通過種植灌木林,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2分);避免修剪廢棄生物質在自然分解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2分);生物質發電,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分);草木灰生産的複合肥,減少了化肥在生産和施用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2分);發電産生的二氧化碳用于培養螺旋藻,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2分)。

素材:網絡 編發:地理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