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針刀技術是在筋膜學、筋骨理論、坎農定率等基礎上,經過大量患者臨床實踐,發現的一門新技術,是近年來較熱門的治療方法之一,并且有多種操作模式。作者幾十年的針刀臨床經驗結合近幾年來骨針刀的臨床應用,發現它确實填補了很多以往無法解決的疑難雜症的空白。它對頑固性的頸、腰椎椎管狹窄導緻的根性麻木、骨高壓導緻的頑固性腰腿痛、頑固性頭痛、失眠、焦慮症、軀體化障礙、中風後遺症、纖維肌痛症及頭面部疾病效果神奇。其操作簡單、安全、高效、無感染,是針刀療法的又一重大突破,骨針刀的臨床應用可能會開啟疼痛醫學治療的新時代。鑒于國内外無此相關報告,故撰寫此文,供各界同仁探讨。
關鍵詞 骨針刀技術骨筋膜骨減壓神經調衡疑難雜症
一、骨針刀技術的淵源
在《黃帝内經》成書年代甚至更早時,祖國醫學中就有了類似于今天現代醫學研究的骨内高壓症的治療方法。如《中藏經》中記載:“骨痹者,乃食欲不節,傷于腎也;腎氣内消,則不能關禁;不能關禁,則中上俱亂;中上俱亂,則三焦之氣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飲食不糟粕;飲食不糟粕,則精氣日衰;精氣日衰,則邪氣妄人;邪氣妄人,則上沖心舌;上沖心舌,則為不語;中犯脾胃,則為不充;下流腰膝,則為不遂;旁及四肢,則為不仁。寒在中則脈遲,熱在中則脈數,風在中則脈浮,濕在中則脈濡,虛在中則脈滑。其證不一,要在詳明,治療之法,列于後章。”《中藏經》中論骨痹有上、中、下三焦的功能障礙,表現為不語、脾胃不充、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等。由上述可見《素問》和《中藏經》中所對骨痹的描述與現在我們用骨針刀理論治療疾病的思路中有很多是一緻的。另外祖國醫學始終強調“筋骨并重”的診療思想,其強調了骨與軟組織的密切關系,“筋骨并重”應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各種方法治療軟組織病變,或用手法糾正骨的移位、錯縫;二是應考慮到由于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必将影響到骨内微循環及其他代謝系統。這為骨針刀的現代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骨針刀技術的理論基礎
1、骨筋膜理論。
目前從世界上的主要數據庫進行檢索後發現,尚缺乏對骨筋膜理論進行全面論述的相關文獻,所以說骨筋膜理論還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最初提出是在2016年3月8号新中醫學會成立時,後來經過幾年的深入研究,并結合臨床經驗和患者療效評估,作者最終提煉形成了骨筋膜理論這一學說。這一理論源于博大精深的傳統醫學,同時也結合了現代醫學中的解剖學、生理病理學等學科。在最初從事針刀醫學的時候,作者也是盲從于現代醫學理論和認識,對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等病理現象認識不足。對此認識發生轉變是因一個前來就診的13歲小女孩,當地醫院診斷為頸椎的骨質增生,當時看到這個患者的報告後很吃驚,一個13歲的小孩子怎麼會有骨質增生?從此就開始深入地思考、觀察和研究關于骨質增生、骨質疏松與骨筋膜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最早的關于骨筋膜理論的萌芽。經過多年的總結和實踐,現将骨筋膜理論還不是很成熟的觀點與同道分享。
(1)骨筋膜屬筋膜的最深層、最緻密的結締組織之一,主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除關節面外,被覆于新鮮骨的表面,含有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管,對骨起着營養、再生、保護、運輸、支持和感覺等重要功能。骨筋膜可分内、外兩層,即骨外膜和骨内膜;其中骨外膜同樣分為内外兩層,外層緻密,有許多膠原纖維(又稱夏貝氏纖維)穿入骨質,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層疏松,也稱形成層。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網眼也襯着一層薄薄的結締組織膜,稱骨内膜。骨外膜的内層和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能力,具有産生新骨質、破壞原骨質和重塑骨的功能。骨筋膜覆蓋在骨的整個表面,除了對骨骼起保護作用外,同時骨筋膜的改變和其他軟組織有着特殊的關系,并與骨質的變化有關聯。
(2)骨筋膜的病理損傷模式骨筋膜與其他筋膜間存在着聯動關系。肌腱、韌帶等結構都是直接或間接地附着在骨或骨膜上的,在機體聯動機制的作用下,其他結構的損傷也會對骨筋膜造成相應的影響或損傷,損傷以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首先,是對血管和淋巴管的影響。當骨筋膜損傷後其張力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影響其穿行的動、靜脈和淋巴管,進而影響到骨的營養和淋巴代謝,造成滋養孔堵塞,動脈血進不去、靜脈血出不來,淋巴循環受阻等變化。其次,是對神經的影響。衆所周知,骨筋膜上面不僅有傳入神經還有感覺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還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當骨筋膜發生勞損以後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對骨生成影響。
(3)骨質增生的病理學新認識關于骨質增生目前有兩種學說。一種是骨筋膜受到異常拉力的影響。骨筋膜損傷就像生活中的拔草一樣,草被人從土中拔出土肯定也會被帶出來。與此同理,骨筋膜在這種反複地損傷的過程中局部就會形成牽拉性骨增生。另一種是骨膜受損後,對供應骨營養的動靜脈造成影響,出現骨循環障礙,導緻血液中的鈣離子不能進入骨骼裡,于是就會沉積在骨的表面形成骨質增生。
(4)骨質疏松、骨高壓的病理學新認識骨筋膜損傷後可能導緻滋養血管的循環障礙,由于動脈的壓力大,還可以把動脈血壓到骨骼内,但是靜脈血壓力小,因此從骨内流出受到的阻力更大,靜脈血就會淤積在骨裡面,導緻骨的營養代謝發生異常,骨小梁慢慢地遭到破壞,最終導緻骨質疏松。嚴重的骨質疏松随着時間的推移,在臨床X片上就會表現出異常變化,可以看到一道一道甚至完全呈現為黑色的透明區域,這些黑色區域就已形成骨高壓。骨内高壓對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産生病理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對滑膜的影響當骨高壓持續存在時,相應的關節内壓力升高,導緻關節周圍的靜脈回流受阻,關節的血液淤滞、組織缺氧,關節滑膜細胞充血水腫,滑膜細胞功能障礙,出現關節積液或滑液分泌不足。2)對軟骨的影響當骨高壓持續存在的狀态下,滑膜繼續病變,關節滑液pH值下降,酸性成分增加,破壞了軟骨細胞的正常代謝,使軟骨細胞失去營養,導緻了軟骨細胞變性、壞死、膠原纖維斷裂、蛋白多糖分解、軟骨變薄或缺損。3)對骨質的影響當骨高壓持續存在時,會使關節周圍的靜脈回流受阻,骨内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骨發生營養障礙,骨小梁壞死、塌陷、出現囊性變。如果骨内高壓得不到改善,關節内骨質得不到血液供應,繼續發展就會出現骨質缺血壞死。
(5)骨筋膜的變化與癌症的關系骨筋膜覆蓋在骨的表面,骨的基本單位又稱哈弗氏管,也是骨的基本營養單位。肌肉通過收縮将肌肉裡的血液擠到骨裡面,維持骨的淋巴循環,并為骨提供營養。骨筋膜損傷會造成造血功能降低,制造276種幹細胞的能力也會下降,從而導緻免疫功能下降,機體的癌症細胞就失去了被監控的範圍,導緻癌症細胞泛濫。衆所周知,癌症細胞一直在機體内存在,但隻有當癌細胞超出一定的範圍後才能被診斷為癌症,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6)骨組織的其他特性
1)骨骼是一個多功能内分泌器官。由成骨細胞分泌出的骨鈣素,通過循環系統到達胰腺後,能夠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并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骨鈣素還能刺激睾丸中睾酮的釋放,對生殖和骨密度産生着重要的作用。
2)骨組織正常還能分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23)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夠通過循環系統作用于腎髒,以調節磷酸鹽代謝。在腎功能衰竭、癌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治療中,可通過激活骨的功能從而對治療起到重要作用。
3)成骨細胞還能分泌LCN2(骨源性脂質運載蛋白2)。LCN2能夠穿過血腦屏障,作用于下丘腦的黑皮質素4受體(MC4R),并激活MC4R依賴性的厭食通路,調節食物攝入、能量代謝和體重,為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2、筋骨理論。
骨正與筋柔關系的新認識。關于骨與筋的順序關系一直存在着争議,但是在新的筋膜理論的指引下,我們有了新的認識。傳統醫學中一直存在着“筋柔骨正”“骨正筋柔”兩種觀點。我們新的筋膜理論的觀點認為,隻有“筋柔”才能“骨正”。骨的移位或錯位往往是在軟組織損傷的基礎上才會出現的。如果把軟組織臨時松解了,而真正的瘢痕或者是勞損,經過幾個小時或是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又恢複如初了。所以我們微創松解術最大的優勢就是把它的高張力徹底地松開,然後再把骨頭調過來,所以隻有筋柔才能骨正。作者經過多年臨床研究發現,認為筋骨理論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1)人體4個平衡:上下平衡、前後平衡、深淺平衡、左右平衡。2)肌筋膜、内髒筋膜長期失衡牽拉最終會導緻骨筋膜的牽拉增厚,從而造成骨小梁的斷裂,嚴重地形成“骨高壓”瘀血,影響人體276種幹細胞的制造,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出現各種疾病。3)長期的骨筋膜反應會造成神經筋膜的刺激損害、自主神經失調,從而出現疾病。4)随着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坎農定律”(神經支配失調定律)值得我們深深思考,情緒、大腦皮質、丘腦、中樞神經、周圍神經等該如何調至平衡,達到神經生理的平衡,消除慢性難治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
3、坎農定律與神經調衡。
這條定律是基本的和普遍的。它是在一連串輸出神經元内,其中一個神經元被破壞,結構中就會出現超敏反應,叫過敏反應,這種過敏反應又以失去神經支配的部位為最大。換句話說,當一條神經的功能受阻,它會變得過敏,并有反常行為。坎農定律确認過四類過敏:1)反應程度不變,但時間拖長了(反應過長);2)刺激作用力比正常時候降低了(敏感過度);3)減少刺激亦可以産生正常程度的反應(過敏增加);4)組織的反應能力增大(反應過度)。超敏反應可以在身體多種不同的結構内發生,包括骨骼肌、平滑肌、脊椎神經元、交感神經節、腎上腺、甚至腦細胞。另外,神經支配失調的結構,對很多化學性和物理性刺激(包括伸張和壓迫),會作出過度的反應。坎農定律告訴我們,慢性疼痛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引起的過敏現象,我們稱為痛覺過敏。“坎農定律”(神經支配失調定律)值得我們深深思考,情緒、大腦皮質、丘腦、中樞神經、周圍神經等等該如何調至平衡,達到神經生理的平衡,進而消除慢性難治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
三、骨針刀技術操作新模式
作者臨床應用将骨針刀技術操作總結為四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叫骨按摩:即撥針松解的時候在骨頭表面(骨膜)進行按摩;第二種模式叫骨減壓:即用骨針刀穿過骨皮質在與骨髓質交界的地方進行錘擊,然後排瘀,以改善骨代謝,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第三種模式叫骨觸激:比如腰椎的側隐窩卡壓,可以在關節突上進行骨針刀錘擊振動,對關節突下的側隐窩中卡壓的神經根起到松動和激活作用;第四種模式叫中樞神經調衡:比如在将雙耳孔堵塞住的情況下對顱骨人字縫、枕後粗隆、百會穴及帽狀腱膜的中心點(新百會穴)、颞骨乳突、大腦功能區等部位進行叩擊加振動雙模式的骨針刀操作,對頑固性頭痛、失眠、焦慮症、軀體化障礙、耳鳴、腦中風後遺症、纖維肌痛症等效果神奇。
四、骨針刀技術的适應證與禁忌證(一)适應證頑固性耳鳴、非器質性病變耳聾,頑固性頭暈、頭痛、陳舊性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頭面部疾病,關節病中晚期或已導緻骨關節炎者、缺血性骨壞死及各種骨高壓症(如足跟骨高壓症等),骨性關節炎早期導緻的骨充血疼痛綜合征;頑固性骶骨痛、頑固性尾骨痛、頑固性痛經,脊源性疾病、抑郁症、焦慮症及難以治愈的軀體化障礙等疑難雜症,特别是對頸椎、腰椎已經消除了炎症的頑固性根性麻木症狀效果最好。(二)禁忌證發熱、全身感染,施術部位和周圍有感染竈,嚴重内髒疾病發作期,施術部位有難以避開的重要血管、神經或内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不全,定性、定位診斷不明确,體質虛弱、高血壓、重症糖尿病、冠心病等。
五、相關疾病的重點操作部位
(1)耳鳴、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頭面部疾病:耳鳴重點治療乳突後緣,面癱、面肌痙攣重點治療乳突前緣,三叉神經痛重點治療顴弓。操作時一定要把雙耳用耳塞塞住,先叩擊再電動,這樣“鳴天鼓”作用加強,神經調衡力度就會更大。(2)腦鳴、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風後遺症、嚴重軀體化障礙等:重點治療老百會穴、新百會穴、枕後粗隆的下緣、人字縫等正中線處,每次定位2~3個點,每周1~2次,從後往前操作。操作時把耳朵塞住,先叩擊後電動。新百會穴:作者多年臨床工作發現,頭頂的“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并把它命名為新百會穴。可以說這是近些年醫學上的一個新進展。多次作者做頭顱解剖時發現,帽狀腱膜由前面的額肌、後面的枕肌和中間的腱膜共同構成,像帽子一樣包裹着顱骨一圈。帽狀腱膜就像一張漁網,“旋”就是最後收網時的那個中心點。有的人有1個“旋”,有的人2個“旋”,還有的人有3個“旋”。大家都熟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脫發總是從“旋”的位置開始,這是為什麼呢?作者從筋膜學上的解釋:這是因為這個地方的筋膜過于緊張,它是應力的集中點,筋膜過緊時血供就少,就會先脫發,所以治療也需從這個“旋”着手。稱之為新百會穴,是與中醫上的百會穴加以區别。作者臨床對感覺頭部發緊有沉重感且伴有失眠、多夢的患者,作者多選用從新百會穴這個位置用肌針刀貼着骨面對周圍平刺松解或者用骨針刀叩擊加振動雙模式治療,一般一次症狀即可消失。要注意新百會穴這個地方毛細血管豐富,術後一定要多壓迫,一般囑患者自己壓迫半小時,經檢查正确後方可離開。顱縫:近年來作者通過與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系徐高磊老師的共同探讨,發現了顱縫在臨床治療上的重要作用:1)顱縫也是關節。首先,顱是頭部的骨架,容納了腦、特殊感覺器官、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上部。顱是人體最複雜的骨性結構,年輕成年人的顱由28塊分離的骨組成,除了上颌骨和下颌骨,顱骨結構以顱縫形成關節。在人的嬰兒和新生兒時期,顱骨尚未形成連接,因此可相對活動,如前囟結構(前囟将在新生兒出生後的8~18個月完全骨化)。兒童顱骨的移動度是大腦的快速生長的結果。随後的骨生長和大腦生長同步,直到青少年顱骨才最終完成發育。其次,顱縫相鄰骨的邊緣可以是平滑的、端與端相連的,形成一個簡單的(頂末端)縫(如腭中縫)。顱縫也可以是有斜邊的,一塊骨重疊于另一塊骨(如頂骨縫)。顱縫還可以有很多突起互嵌,形成鋸齒狀的拼圖外觀(如人字縫),鋸齒縫的複雜程度是由内向外增加的。再次,顱縫結構連接在一起形成骨闆,其邊緣是波紋狀的。因此它們可形成緊密的相互鎖定結構。骨片間精密地貼附在同一平面上,在骨闆層面無法形成移動,在此解剖基礎上,這些顱縫結構是無移動度的。但多數顱縫并不垂直于平面,而是有多角度的傾斜,其移動發生于平面之外,顱縫間的微動,類似于地震的地殼闆塊。由此可見,顱縫關節也是可以發生錯位的。2)顱縫和中樞的關系:顱骨的内表面與硬腦膜相連。大家都知道腦和脊髓被3層同心排列的被膜包被着,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被膜自外而内分别是硬膜、蛛網膜和軟膜。硬膜是不透明的、堅韌的纖維膜,其緊密包繞着腦、腦神經和血管,并跨過腦的溝、裂。硬腦膜又形成顱腔的界限,它與硬脊膜不同,主要體現在與周圍骨的關系上。它有一個内層(即腦膜層)和一個外層(即骨内膜層)。硬膜的骨内膜層通過顱縫及顱孔與顱骨骨膜相連續,及在通過眶上裂處與眶的骨膜相連續。在人年幼時,難以将硬腦膜與顱縫分離,當顱縫融合後,硬膜即與其分離。腦膜層覆蓋神經組織,而骨内膜層與骨結構相連。硬腦膜的骨内膜層附于顱骨的内表面,特别是在顱縫、顱底及枕骨大孔周圍。因此,在顱縫處,尤其是人字縫處做骨針刀,通過對顱骨骨膜的刺激可以起到對内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衡作用。(3)頸椎、腰椎的頑固性疼痛和麻木,側隐窩及窦椎神經卡壓等出現的疼痛等:重點治療棘突、下關節突等。(4)肩關節功能障礙:重點治療肩胛岡外1/3、肱骨大結節、肩峰最高點、喙突等。(5)髋關節疾病:重點治療股骨大轉子周圍、骶2正中嵴、髂後上棘等。(6)早期的股骨頭壞死:重點治療股骨大轉子周圍、股骨頸等。(7)膝關節疾病:重點治療髌骨、股骨内髁,胫骨内髁、腓骨小頭等。(8)踝關節疾病:重點治療外踝、距骨、跟骨等。以上重點操作部位再結合腦功能區相應定位對這些疑難雜症有良好效果。大腦功能區定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源性疾病等。兩條标準定位線:①前後正中線:眉間和枕外粗隆頂點下緣的頭正中連線。②眉枕線:眉中點上緣和枕外粗隆頂點的頭側面連線。常用的治療區如下:(1)運動區1)部位:上點在前後正中線中點後0.5cm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鬓角前緣相交處,兩點連線即為運動區。2)主治:上1/5,治療對側下肢癱瘓;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下2/5(言語一區),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流口水、發音障礙等。(2)感覺區1)部位:運動區平行後移1.5cm。2)主治:上1/5,治療對側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及後頭痛、頸項痛和頭鳴;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下2/5,治療對側頭面部麻木、疼痛、下颌關節炎等。(3)舞蹈震顫控制區1)部位:運動區平行前移1.5cm。2)主治:對側肢體不自主運動及震顫。(4)血管舒縮區1)部位:舞蹈震顫控制區平行前移1.5cm。2)主治:原發性高血壓及皮層性浮腫。(5)暈聽區1)部位:從耳尖直上1.5cm處,向前後各引2cm的水平線。2)主治:同側頭暈、耳鳴、内耳性眩暈、皮層性聽力障礙、幻聽等。(6)言語二區1)部位:從頂骨結節引一與前後正中線的平行線,從頂骨結節沿該線向後2cm處往下引3cm直線。2)主治:命名性失語。(7)言語三區1)部位:暈聽區中點向後引4cm長的水平線。2)主治:感覺性失語。(8)運用區1)部位:從頂骨結節向乳突中部引一直線和與該線夾角為40°的前後兩線,其長各3cm。2)主治:失用症。(9)足運感區1)部位:在感覺區上點後lcm處旁開前後正中線lcm,向前引3cm長的平行線。2)主治:對側腰腿痛、麻木、癱瘓。針刺雙側治療小兒夜尿、皮層性尿頻、皮層性排尿困難、皮層性尿失禁、脫肛等。(10)視區1)部位:從旁開前後正中線lcm的平行線與枕外粗隆水平線的交點開始,向上引4cm。2)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内障等。(11)平衡區1)部位:沿枕外粗隆水平線,旁開前後正中線3.5cm,向下引垂直線4cm。2)主治:因小腦損害引起的平衡障礙。(12)胃區1)部位:由瞳孔中央向上引平行前後正中線的直線,從發際(發際不明顯者,由眉間直上6cm處)向上取2cm的直線。2)主治:急、慢性胃炎,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引起的疼痛。(13)肝膽區1)部位:從胃區下緣向下引與前後正中線相平行的2cm線。2)主治:肝膽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14)胸腔區1)部位:從胃區與前後正中線間發際的中點取一平行線,上、下各2cm。2)主治:過敏性哮喘、支氣管炎、心絞痛、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15)生殖區1)部位:從額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後正中線的2cm直線。2)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配雙側足運感區治療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尿頻、尿急,糖尿病引起的煩渴、多飲、多尿、陽痿、遺精、子宮脫垂等。(16)腸區1)部位:生殖區下緣向下引2cm與前後正中線平行的線。2)主治:下腹部疼痛。
六、骨針刀技術對免疫系統疾病調理的病理機制
醫學上認為,人在18歲以後免疫系統健全了,胸腺也就逐漸處于休眠狀态。當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時,就會出現各種免疫系統疾病,甚至出現癌症,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胸腺功能重新激活起來。一般在胸骨柄的第3~4肋骨水平的位置進行骨針刀治療,可使休眠狀态的胸腺激活,從而提高免疫功能,對各種疾病治療有強大作用。
七、針具作者臨床采用12mm×40mm和12mm×80mm兩種型号針刀。
八、具體操作步驟
(1)定點原則:骨突起、“胖”的骨性标志,在遠離神經血管的情況下,尋找骨性标志最高點。(2)常規消毒:消毒要多次且半徑要大,要嚴格,避免造成感染。(3)進針:快速地穿過軟組織直達骨面,穿過骨膜進入骨皮質,快速進行錘擊。要掌握力度,聽聲音,如果聲音悶沉并有落空感,要迅速調整方向,注意不要進入骨髓腔。一般錘擊60~80下,讓患者做動态調衡動作,先被動後主動,一般50下左右,調整3次。(4)出針:快速出針刀。(5)排瘀血:出針後,大部分病變部位由于骨内壓增高,往往有骨内瘀血湧出,采用“梅花”拔罐法排瘀血,排出後患者的很多不适症狀會有很大程度改善,甚至消失。(6)術後對針眼處要消毒貼敷,并醫囑患者治療部位2日不能見水,不要去觸摸按揉等,術後一周内禁止劇烈運動,按常規預防感染。
上一篇
标點符号怎麼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