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奇經八脈陰陽定性發育發生機理

一、任督二脈陰陽定性機制

動物發育演化過程中首先發育内髒器官,随着内髒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才出現附肢結構;附肢結構出現分為兩個演化方向,一個是腹索動物的演化方向,這一演化支附肢結構逐漸增多,如昆蟲的多附肢形态;另一演化方向是脊索動物,這一演化支附肢結構逐漸減少,最後演化為四肢結構。

動物物種的結構形态呈現相對穩定狀态是因為胚胎發育預定機制導緻的,因此,我們研究高等脊椎動物附肢經脈機制,必須鎖定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機制。

高等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形成三個腔體,首先胚體背側中軸線兩側隆起形成凹型結構,将凹槽内的外胚層細胞卷曲到凹槽内,凹槽逐漸閉合将中間的外胚層封閉到槽内,形成脊髓腔結構,這一結構的出現使胚體呈現背—腹軸性,脊髓腔側是背軸性,是外胚層;脊髓腔相對面是腹軸性,是内胚層,胚體背—腹軸性的形成是經脈陰陽定型的第一原則,從背側面分化發育形成的經脈主要是外胚層為主發育而成的,中醫稱之為陽經,胚胎腹側面形成的經脈主要是内胚層為主導分化發育而成的,中醫稱之為陰經。後來胚胎内卷成筒狀形态後,背部脊髓腔中軸線位置凹槽對接線附近形成的經脈稱之為督脈,内卷形成的腹側對接線附近形成的經脈稱之為任脈,這是人體胚胎發育形成的最早經脈;督脈為陽,與神經系統發育同源發生,任脈為陰,與内分分泌系統同源發生。

任督二脈示意圖

任督二脈的發育發生機制《外經微言·任督死生篇》具體描述為:

雷公問曰:十二經脈之外,有任督二脈,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經之脈不可略也。以二經散見于各經,故言十二經脈而二經已統會于中矣。

雷公曰:試分言之。

岐伯曰:任脈行胸之前,督脈行背之後也。任脈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嚨上頤,循面入目眦,此任脈之經絡也。督脈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在溺孔之際,其絡循陰器合纂間,統纂後,即前後二陰之間也,别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于目内眦,上額交巅上,入絡腦,至鼻柱,還出别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此督脈之經絡也。雖督脈止于龈交,任脈止于承漿,其實二脈同起于會陰。止于龈交者未嘗不過承漿,止于承漿者未嘗不過龈交,行于前者亦行于後,行于後者亦行于前,循環周流彼此無間,故任督分之為二,合之仍一也。夫會陰者,至陰之所也。任脈由陽行于陰,故脈名陰海。督脈由陰行于陽,故脈名陽海。非龈交穴為陽海,承漿穴為陰海也。陰交陽而陰氣生,陽交陰而陽氣生,任督交而陰陽自長,不如海之難量乎,故以海名之。

二、跷脈的陰陽定性機制

當胚體上隆形成脊髓腔後,胚胎沿着胚胎中軸向向兩側延伸發育,形成胚胎發育的遠近軸性,胚胎内卷運動又将胚體背側向腹側面對稱卷曲,最後形成中空筒狀形态,在這一胚體發育運動中,背側的外胚層神經細胞向内遷移,胚體背側彎曲部位形成左右對稱的經脈,這兩條經脈是外胚層從背側向腹側延伸,故而中醫稱之為陽跷脈;腹側彎曲部位形成左右對稱的經脈,這兩條經脈是外胚層從腹側向體腔内分化,故而中醫稱之為從陰跷脈。

這兩條經脈分布于任督二脈的中間的左右位置,前後分化于胚體前-後軸兩端,是僅次于任督二脈的兩條很重要的經脈,因為陽跷脈與内胚層膀胱分化支耦合,陰跷脈與中胚層腎分化支耦合,因此,陰陽跷脈與生殖泌尿系統相關。

陰陽跷脈

《外經微言·陰陽二跷篇》具體介紹這一機制如下:

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跷陽跷之脈,可得聞乎?

岐伯曰:《内經》言之矣。司馬曰:《内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欤。岐伯曰:《内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陰跷脈足少陰腎經之别脈也,起于然骨之照海穴,出内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于陰,上循胸裡,入于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于目下鸠,屬于目眦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跷而上行,此陰跷之脈也。

陽跷脈足太陽膀胱之别脈也,亦起于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仆參,郄于附陽,與足少陽會于居髎,又與手陽明會于肩髃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于臑俞,與手足陽明會于地倉及巨髎,與任脈足陽明會于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跷下行,此陽跷之脈也。

然而跷脈之起止,陽始于膀胱而止于腎,陰始于腎而止于膀胱,此男子同然也,若女子微有異。男之陰跷起于然骨,女之陰跷起于陰股;男之陽跷起于申脈,女之陽跷起于仆參。知同而治同,知異而療異,則陽跷之病不至陰緩陽急,陰跷之病不至陽緩陰急,何不驗乎。

司馬公曰:今而後,陰陽二跷之脈昭然矣。

三、維脈陰陽定性機制

胚體内卷運動形成中空管狀結構後,背側中軸線位置形成督脈,腹側中軸線位置形成任脈;左右中間背側形成左右陽跷脈,腹側形成陰跷脈,完成了胚體前後軸組織器官的體液連接結構,這就是胚體中空管狀模式的體液循環機制,中空的腔體就是消化腔。

當胚胎中空管狀消化腔形成後,體壁與中空管狀結構的中間位置,體腔結構也随之發育成型,中間的中胚層開始沿胚體前-後軸向中間發育,引發胚胎出現前後内旋發育運動,因為前端按照順時針方向内旋,後端按照逆時針方向内旋,導緻胚胎出現最有的扭曲不平衡發生,背腹兩側都出現橫線扭曲,分别形成兩條經脈,背側的中醫稱之為陽維脈,腹側稱之為陰維脈。

陰陽·維脈

《難經·二十八難》中具體介紹陰陽維脈的發育發生機制如下:

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陽維起于諸陽會也,陰維起于諸陰交也。

四、沖脈的陰陽定性機制

胚胎内卷運動受到前-後軸内旋影響,胚體褶皺帶上出現左右陽維脈和陰維脈,使得胚胎分化上出現左右不平衡發育,胚體需要矯正這種分化的不平衡性,于是在胚體内卷對接前出現腹側一條經脈發育,就是中醫所說的沖脈,這條經脈沖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後,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經相并,夾臍上行,散入胸中,上達咽喉,環繞口唇。将陰陽維脈的不平衡發育矯正過來,因此這條經脈的發生與後期内髒器官的發育關系緊密,被稱為“五髒六腑之海”。

《靈樞·逆順肥瘦》:夫沖脈者,五髒六腑之海也,五髒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于氣街,循陰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後屬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陰之經,滲三陰;伏于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

這條經脈在胚胎腹側起到平衡陰陽維脈發育不平衡的作用,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沖,故而被稱為沖脈,《難經·二十八難》:沖脈者,起于氣沖,并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這條經脈因為發育發生在陽明經遠軸端,近與胚胎内卷對接形成任脈之前,屬于外胚層細胞内遷端,因此,陰陽定性上屬于陰經。

五、帶脈的陰陽定性機制

胚體從背側中軸向沿左右軸向腹側内卷,背側中軸線出現三個分化點,也就是玉枕,中腎脊、下尾間“人身三關”,就是胚胎從背側向腹側做内卷分化運動的三個起點,玉枕,下尾間是胚胎前後内旋的起點,中腎脊(腰命門)是胚胎内卷的起點,胚體從這三個位置背腹内卷分化和前後内旋分化,形成前後“C”型的中空筒狀形态。

後端從下尾間向裡分化,外胚層與中胚層首先耦合形成後命門(腎上腺)後繼續向前分化;前段從口咽部内外胚層耦合向後分化,形成前後對稱分化發育運動;而中端從中腎脊方向左右内卷對接,在胚胎腰部最早對接,也就是中醫帶脈發育機制。上述胚胎發育發生機制,古中醫稱為“三關升降”原理。

帶脈

《外經微言·三關升降篇》:

巫鹹問曰:人身三關在何經乎?

岐伯曰:三關者,河車之關也。上玉枕,中腎脊、下尾間。

巫鹹曰:三關何故關人生死乎?

岐伯曰:關人生死,故名曰關。巫鹹曰:請問生死之義。

岐伯曰:命門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實藏先天之氣,脾胃之氣後天之氣也。先天之氣不交于後天,則先天之氣不長。後天之氣不交于先天,則後天之氣不化。二氣必晝夜交,而後生生不息也。然而後天之氣必得先天之氣先交而後生。而先天之氣必由下而上,升降諸脾胃,以分散于各髒腑。三關者,先天之氣所行之徑道也。氣旺則升降無礙,氣衰則阻,阻則人病矣。

巫鹹曰:氣衰安旺乎?

岐伯曰;助命門之火,益腎陰之水,則氣自旺矣。巫鹹曰:善。

在這段經文“三關升降”原理中講述的人體胚胎發育模式,就是人體早期胚胎背腹内卷和前後内旋分化運動,其中雖然沒有明确表述帶脈的發育發生機制,但已經介紹了帶脈形成的發育發生模式,因為這條經脈“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陽跷脈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起到帶束胚體圍繞胚體一周,即在背側也在腹側,陰陽定性上不能歸屬,兼有陰陽兩性。

六、奇經八脈與奇恒之腑

通過上述關于奇經八脈的陰陽定性機制分析知道,奇經八脈的機理是人體胚胎發育發生機制,陰陽定性原則是根據胚體發育軸性而确定的。

胚胎上隆分化運動形成脊髓腔,是外胚層神經細胞形成中樞神經系統;胚體沿遠近軸做内卷分化運動形成消化腔,是内胚層原腸胚形成,内外胚層形成中空管狀模式,(也即是消化管和體壁),形成中空管狀結構的經脈屬于陽性經脈。

胚胎内卷運動是外胚層神經細胞内遷運動導緻的,形成中空管狀結構後,外胚層神經細胞向體腔内器官分化耦合,在這一分化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經脈稱之為陰性經脈。

這樣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人體胚胎發育發生機制,奇經八脈是人體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經脈,由于這些經脈發生時還沒有體腔内髒器官的發生,雖然具有陰陽屬性,但是沒有對應的表裡機制,因此被稱為奇經,“奇”者單數,無對應意。

奇經八脈機制是胚胎早期分化發育形成的體液循環結構,由此我們知道了奇經八脈相對應的髒腑器官是奇恒之腑。

《難經·二十八難》:

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于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

然: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裡,上至風府,入屬于腦。

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

沖脈者,起于氣沖,并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陽跷脈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跷脈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

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陽維起于諸陽會也,陰維起于諸陰交也。

《外經微言·奇恒篇》:

奢龍問于岐伯曰:奇恒之腑,與五髒并主藏精,皆可名髒乎?

岐伯曰:然。

奢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既謂奇恒之腑,不宜又名髒矣。

岐伯曰:腑謂髒者,以其能藏陰也。陰者,即腎中之真水也。真水者,腎精也。精中有氣,而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皆能藏之,故可名腑,亦可名髒也。

奢龍曰;修真之士,何必留心于此乎?岐伯曰:人欲長生,必知斯六義,而後可以養精氣,結聖胎者也。奢龍曰:女子有胞以結胎,男子無胞何以結之?

岐伯曰:女孕男不妊,故胞屬之女子,而男子未嘗無胞也,男子有胞而後可以養胎息,故修真之士必知。斯六者至要者則胞與腦也,腦為泥丸,即上丹田也;胞為神室,即下丹田也。骨藏髓,脈藏血,髓藏氣,腦藏精,氣血精髓盡升泥丸,下降于舌,由舌下華池,由華池下廉泉玉英,通于膽,下貫神室。世人多欲,故血耗氣散,髓竭精亡也。苟知藏而不瀉,即返還之道也。

奢龍曰:六者宜藏,何道而使之藏乎?

岐伯曰:廣成子有言,毋搖精,毋勞形,毋思慮營營,非不瀉之謂乎。奢龍曰;命之矣。

将《難經·二十八難》《外經微言·奇恒篇》中講述的經文含義對照比較,我們就明白了奇經八脈和奇恒之腑的機制本意,是在講述人體内髒器官發生之前的胚胎組織器官分化發育的機制原理,奇經八脈是在奇恒之腑發育過程中形成的體液循環結構,由此我們就還原了古中醫奇經八脈的機制原理,這一機制是所有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發生機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