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中國傳統自然療法,
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複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刮痧在改善人體局部内循環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臨床應用廣泛,适合醫療及家庭保健。
刮痧的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确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刮痧是砭石療法或刺絡療法的一種,長期以來流傳于民間,薪火相傳,沿用不廢。
相傳在遠古時期,人類在發明火的時候,在用火取暖時發現火在烤到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會很舒服。後來人類又發現當石頭被烘烤熱了刺激身體時,可以治療風濕、腫毒(以前的人類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風濕、腫毒)。
再後來人類又發現用砭石烤熱後來刺破膿腫。漸漸地,當時的人類就覺得用熱的石頭可以治愈一些疾病。這就是“刮痧”治病的雛形。
随着針灸經絡理論的發展,在民間開始流傳用邊沿鈍滑的銅錢、湯匙、錢币、玉器、紐扣等器具在皮膚表面相關經絡部位反複刮動,直到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來達到開洩腠理,祛邪外出調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斷的實踐中,被演繹成一種自然療法——刮痧健康療法。
較早有文字記載刮痧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
《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内的痧毒,即體内的病理産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愈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症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逐漸将這種療法稱為“
刮痧療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瘧論》稱之為“桃草子”。
《保赤推拿法》記載:“
刮者,醫指挨皮膚,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療痧症,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濕熱溫瘧疫毒之疾,皮膚每每出現花紅斑點,亦稱“
夏法”。元明以後,民間治療痧病的經驗引起醫學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就對“
攪腸沙”進行了記述:“
心腹絞痛,冷汗出,脹悶欲絕,欲謂攪腸沙。”又如,楊清叟《仙傳外科秘方》、王肯堂《證治準繩》、虞博《醫學正傳》、龔廷腎《壽世保元》、張景嶽《景嶽全書》等均記載有關痧症及治痧的經驗。至清代,郭右陶撰寫了第一部刮痧專著
《痧脹玉衡》,
從痧的病源、流行、表現、分類、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綜合治療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例如,在治療方面指出: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沙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内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痧脹玉衡》王庭《序》中所說:
“先是鄉人有糞穢感痧,例制用錢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為婦人,為名醫所不及”。
《痧脹玉衡·痧原論》
中指出:
“症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痧從穢氣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發者多;心胸昏悶,痰涎膠結,從傷暑伏熱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郁為火毒而發痧者多”。
《痧脹玉衡》将痧病分為
遍身腫脹痧、悶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撲鵝痧、傷風咳嗽痧、痘前痧脹等45種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氣候因素如夏日暑氣炎蒸,燥氣熾灼,間或淫雨謅綿,忽而烈日蒸曬,所釀不正之疠氣,流于天地間,人在氣交之中,觸其毒者,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節,以夏、秋為最,春次之,冬極少見。 在清代還有一部刮痧專著——陸樂山的
《養生鏡》問世,此二書成為能使刮痧躍為一門專科技術的基石。 《痧脹玉衡》記載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症,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之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内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淬痧法 在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
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撚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然後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類似燈草灸法),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
放痧法 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搓痧法 用手指撮擰、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現出血點,此法若用于治療痧症,則叫撮痧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刮痧都還是相當熟悉的,憑借刮痧來實現對身體的保健,依賴于中醫哲學,得益于傳統中醫學說的滋潤,發展成為在中國養生體系中相當核心的一個技術,在民間廣泛流傳。
刮痧常用工具
【常用刮痧工具包括刮痧闆和刮痧油】
1.刮痧闆
(1)牛角類 ①特點與功效 牛角類刮痧闆臨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為多。水牛角味辛、鹹、寒,辛可發散行氣、活血消腫;鹹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且質地堅韌、光滑耐用、原料豐富、加工簡便; ②注意事項 忌熱水長時間浸泡、火烤或電烤;刮痧後需立即把刮闆擦幹,塗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闆套内。
(2)玉石類
①特點與功效
玉石具有潤膚生肌、清熱解毒、鎮靜安神、辟邪散濁等作用。其質地溫潤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觸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
②注意事項
用完後要注意清潔;避免碰撞;避免與化學試劑接觸。
(3)砭石類
①特點與功效
砭石采用的材質是泗濱浮石,這種石材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紅外輻射頻帶極寬,可以疏通經絡、清熱排毒、軟堅散結,并能使人體局部皮膚增溫,用于刮痧的貶石刮痧闆邊厚小于3mm;
②注意事項
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質,購買時需認真辨别真僞,購買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不含有害物質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質不固定,形式多樣,許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為刮痧工具使用,如銅錢、銀元、瓷湯勺、嫩竹闆、棉紗線、蚌殼等,現在還有了樹脂、矽膠等現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
(1)液體類 ①特點與功效 主要有涼開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藥油(如紅花油、跌打損傷油、風濕油)等,不僅可防止刮痧闆劃傷皮膚,還可起到滋潤皮膚、開洩毛孔,活血行氣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藥,煎成藥液,根據病情選用; ②注意事項 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膚過敏者禁用,外傷、潰瘍、瘢痕、惡性腫瘤局部禁用。
(2)乳膏類 ①特點與功效
選用質地細膩的膏狀物質,如凡士林、潤膚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芳香開竅等作用的中藥提取物制備成乳膏劑使用;
②注意事項
避光,陰涼幹燥處保存;宜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适當的刮痧介質,如扶他林乳膏有鎮痛、抗炎作用,用于風濕性關節疾病療效較好。
刮痧的好處
【刮頸部】
頸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職業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氣血淤滞的狀态。
主要選擇三條路線,即後發際中點向大椎穴,以及後發際兩個外角上緣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另外,感冒時刮拭這個部位還具有祛風解肌的效果。
【刮胸骨】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勞累後,會有胸悶氣短的感覺,可用刮痧梳的單角自上而下緩慢刮拭下半段胸骨。
這個位置上有八會穴中的“氣會”膻中穴,刺激這個穴位有寬胸理氣的作用。
此外,愛打嗝的人也可以經常刮拭這個部位。
【刮手腳】
女性經常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中醫認為這主要和機體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
建議,先用刮痧闆的面刮拭手掌,手掌發熱後用刮痧闆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從根部到指尖,每個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氣通絡。
同理可運用于刮拭雙腳。
【刮脅肋】
焦慮、抑郁、煩躁,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緻整個身體機能的紊亂。
中醫認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于氣機的調暢,而肝髒能疏通氣機,因此能調節情志。
由于人體兩側的脅肋主要有肝經分布,刮拭這個區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
刮拭時,動作要慢,尋找并刮拭疼痛或結節的部位。
【刮腹部】
長期便秘不但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還會使機體吸收毒素。
可用刮痧闆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從左向右依次刮拭。
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髒下垂,應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
相信大家都做過眼保健操,對其中的幾個按摩穴位也非常熟悉。
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對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點按睛明穴,然後以睛明穴為起點,外眼角為終點,分别從上眼眶和下眼眶兩個方向刮拭。
能改善眼睛周圍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視疲勞、幹澀。
刮痧的手法
【直按刮痧】
先用熱毛巾擦洗被刮痧部位,在後在那個部位再塗上相對應有關刮痧的介質,在用刮痧工具直接觸碰患者的皮膚,反複的刮,直到皮層便表面上出現痧痕迹就可以了。
【間接刮法】
在将要刮的部位上放一層薄布類的物品,然後再用刮痧工具在那個不上面直接刮就可以了,這個方法是很有效的能去保護好皮膚的,主要還是用于兒童和老年人之類的。
【撮痧法】
根據手法又可分為挾痧法、扯痧法、擠痧法、拍痧法及點揉法;
挾痧法
又稱揪痧法,在民間稱之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塗上刮痧介質,然後施術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彎曲如鈎狀,蘸刮痧介質後夾揪皮膚,把皮膚和肌肉挾起然後用力向外滑動再松開。
一挾一放,反複進行,并連續發出“巴巴”的聲響,在同一部位可連續操作6-7遍,被挾起的部位就會出現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膚出現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隻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療法靈活,可根據病情選擇施治部位,頭痛、發熱、身體乏力,自己可以給自己揪,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自我療法。
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大拇指與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膚,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現紫紅色或暗紅色的痧點,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稱之為扯痧療法。
扯痧療法在我國民間流傳久遠,每當感受暑濕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膚反複捏扯,直至局部出現瘀血為止。
扯痧時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膚。施術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節蘸冷水後,扯起一部分皮膚及皮下組織,并向一側牽拉擰扯,然後急速放開還原。
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夾扯皮膚,依上述手法連續地向一定的方向擰扯,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處發為止,如病症較重時,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膚出現紅斑。
扯痧對皮膚有較強的牽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機體反應,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後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點揉法
把刮闆的平邊,在患者身體部位進行大面積平行刮痧。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點壓,同時做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是點壓與指揉的複合手法。
該法不屬于刮痧手法而屬于按摩手法,在治療和保健中常與刮痧法配合應用,可起到增強療效和彌補刮痧療法不足的作用。
在刮痧治療中主要用于頭面部、腹部、肢體關節及手足部。
挑痧法
用針刺聽患者體表的部位,來治療疾病。但是人們不可輕易在家嘗試這種刮痧方式,一定要找專業人士去做,否則自己的身體會有所傷害的。
挑痧前須準備75%酒精、消毒棉簽和經過消毒處理的三棱針、中縫衣針1枚,或916号注射針頭1個。
刮拭者先用棉簽消毒局部皮膚,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針,輕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個部位挑3下,同時用雙手擠出紫暗色的瘀血,反複56次,最後用消毒棉球擦淨。
放痧法
此法适用于肘窩、腘窩及太陽穴等處的淺表靜脈(該法有難度,應由專業人員進行)。
又稱刺絡療法,以針刺靜脈或點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達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療法。
治療時病人取舒适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靜脈放痧時,應先将患者左臂近心處用布帶或止血帶捆緊,要求患者握掌,然後,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膚,再用75%酒精脫碘。
然後針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時,可根據病情需要,經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縫衣針直接點刺。
放痧可分為瀉血法和點刺法。與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強烈,多用于重症急救。
此法主要應用于頭部、頸項、背部及面額的太陽穴和印堂穴。本方法簡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較好。
刮痧療法的适應範圍
刮痧療法适用于内外婦兒各科疾病,應用範圍比較廣泛。治療的主要病證有:感冒咳嗽、體虛易感、自汗盜汗、發熱中暑、頭暈頭痛、納差不寐、牙痛口瘡、月經不調、關節腫痛、跌打損傷、小兒厭食、遺尿流涎等。尤其是對于一些常見病有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禁忌
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心髒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都不宜用此種療法。
大病初愈、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饑餓狀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注意事項
1、要了解病情,辯證施治,審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據病人的虛實、寒熱、表裡、陰陽采取手法。
3、小兒囟門未合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者,宜由下而上采取适當手法,手法要輕。
5、血小闆低下者(容易出血不止)、病危的人要謹慎刮試。
6、不要面向電風扇刮痧、盡量避風。
7、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銅錢、塑料晶、瓷器、紅花油等)。
8、頭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痧可以隔着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須使用專門的刮痧油。
9、刮完一次,務必在痧退以後再在同一部位刮痧,平時可以用輕手法補刮,促進微循環,以加強退痧作用。
10、刮痧後喝一杯溫開水,以補充體内消耗的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清腸排毒。
11、刮痧時,有時會有少許毛細血管出血,滲到附近組織,然後再行吸收,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種方法,屬于正常情況。
12、怕疼的人,可先泡熱水澡或熱敷再刮痧,以減少疼痛。
13、刮痧後,會使汗孔擴張,半小時内不要沖冷水澡,不要吹冷風,可洗熱水澡,或者邊洗邊刮也無妨。
14、刮痧不必非要出痧,出痧是體内有毒素的外在表現,如果身體健康,即使用大力刮痧,也不會出痧,反之即使手法不重,出痧也很明顯。
15、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來,從頭到腳每個部位、每條經脈,都按順序柔和地刮拭數次,每天3-10分鐘,就自然地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了。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于内、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複;對于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于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适用于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主要流傳與民間,其選材簡單,操作簡單,但是效果很好,這些特點很好的滿足了人們的需要,讓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一定的保養,實現自我的健康,這些都是人們都特别喜歡刮痧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