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中醫兒科學重點總結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僅限于中醫臨床醫師辨證論治使用,禁止非醫護人員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現的任何後果,與本平台無關。

中醫兒科學複習總結

總論

起源: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已有小兒醫。

第一部兒科著作:唐代《顱囟經》。提出“純陽”理論。

純陽:指小兒在生長的過程中,表現為生機旺盛,蓬勃發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并非說小兒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之體。

專科:宋代。 錢乙“兒科之聖”《小兒藥證直訣》。

兒科四大證:痧、痘、驚、疳。

論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專著——北宋 董汲《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年齡分期

(1)胎兒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齡滿28周到出生後7足天,定為圍産期。)

(2)新生兒期——出生—28天;

(3)嬰兒期——出生後28天—滿1周歲;

(4)幼兒期——1—3周歲;

(5)幼童期——3—7周歲,即學齡前期;

(6)兒童期——7—12周歲,即學齡期。

(7) 青春期

體重:清晨空腹排尿後 初生:3公斤

1—6個月: 體重=3+0.6*月齡

7—12個月:體重=6.6+0.5*(月齡-6)=3.6+0.5*月齡

2—12歲: 體重=(年齡-2)*2+12=8+2*年齡

身長: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長25厘米。2歲後:75+5*年齡

頭圍:初生:33-34厘米。

胸圍:初生32厘米。1歲時,胸圍接近頭圍,約44厘米;2歲以後,胸圍超過頭圍。

佝偻病及營養不良者胸圍較小。

囟門:後囟關閉:出生後2—4個月内(部分出生時);

前囟關閉:出生後12—18個月。

後囟關閉比前囟關閉早。

牙齒:出生後4—10 個月開始出牙。2—2.5 歲出齊。2歲以内:牙齒數=月齡-4(或6)。

呼吸:年齡愈小,呼吸愈快。

脈搏:年齡愈小,脈搏越快。

血壓:年齡愈小,血壓愈低。

收縮壓=10.7+0.27*年齡;

舒張壓=收縮壓*(1/2—2/3)。

動作發育:由上而下,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

1歲時能獨立站立,扶1隻手可行走;1歲半左右會走路。

語言發育:單語單句階段:1歲以後。

小兒生理特點:(1)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純陽”學說;

(2)髒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學說。

陰:物質基礎,即精、血、津液等物質;

陽:髒腑的生理功能。

稚陰稚陽:小兒的物質基礎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腎三髒較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此外,肝常有餘、心常有餘。

肝常有餘:不是指小兒“肝陽亢盛”,是指小兒時期肝主疏洩,具有升發疏洩全身氣機的功能。

心常有餘:不是指小兒“心火亢盛”,是指小兒發育迅速,心氣旺盛有餘,呈生氣蓬勃之象。

小兒時期的病理特點:

(1)發病容易,迅速傳變;迅速傳變:“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2)髒氣清靈,易趨恢複。

嬰兒喂養方式: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混合喂養。

添加輔食的原則: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淡到濃。

望診:總體望診包括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診包括審苗竅、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紋。

望神色指望精神狀态和面部氣色。

重舌舍脈

辨斑疹: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壓之不褪色,為斑;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壓之褪色者,為疹。

看指紋:适用于3歲以内兒童。虎口到食指内側的桡側淺靜脈,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

六種基本病理脈象:浮、沉、遲、數,有力、無力。

按診:“囟陷”:囟門凹陷,見于瀉甚失水。

“囟填”:囟門高凸,見于嘔吐壯熱,為肝風内動。

“解顱”:囟門不能應期閉合,囟門寬大頭縫開解。

“雞胸”:胸骨高突。

“龜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

“虛裡”:心尖搏動處。

各論

新生兒病

第三節胎黃

定義:以嬰兒出生後皮膚面目出現黃疸為特征的病證

病位:肝膽脾胃

治療原則:利濕退黃

分證論治:

常證

1)濕熱郁蒸:清熱利濕-茵陳蒿湯加味

2)寒濕阻滞:溫中化濕-茵陳理中湯加減

3)氣滞血瘀:化瘀消積-血府逐瘀湯加減

變證

1)胎黃動風:平肝熄風,利濕退黃-羚角鈎藤湯加減

2)胎黃虛脫-大補元氣,溫陽固脫-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

肺系病證

第一節感冒

定義: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為特征。

四季皆有,冬春兩季為多;

發病年齡以嬰幼兒最高;病因病機:病因:感受外邪,侵襲于肌表。

病位:肺。

治療原則:疏風解表。

分證論治:

(1)主證

1)風寒感冒:辛溫解表-荊防敗毒散加減

2)風熱感冒:辛涼解表-銀翹散加減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飲加減

4)時邪感冒:清熱解毒-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

(2)兼證

1)夾痰-辛溫解表,宣肺化痰-疏風解表上加三拗湯,二陳湯;辛涼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飲加減。

2)夾滞-解表兼以消食導滞-疏風解表上加保和丸

3)夾驚-解表兼以清熱鎮驚-疏風解表上鎮驚丸加減

第三節肺炎喘嗽

定義:常見肺系疾病,為感受外邪,郁閉肺絡所緻。以發熱、咳嗽、痰壅、氣急、鼻煽為主要症狀。

發病季節:全年皆有,冬春季多見。

發病年齡:嬰幼兒多見。病因病機:病因:感受外邪,郁閉肺絡。

病位:肺經。

診斷:熱,咳,痰,喘,煽為典型症狀。。

分證論治:

1.常證

1)風熱閉肺:辛涼宣肺,清熱化痰-銀翹散合麻杏甘湯加減

2)風寒閉肺:辛溫宣肺,化痰止咳-華蓋散加減

3)痰熱閉肺:清熱滌痰,開肺定喘-五虎湯合葶苈大棗瀉肺湯加減

4) 毒熱閉肺:清熱解毒,瀉肺開閉-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加減

4)陰虛肺熱:養陰清肺,潤肺止咳-沙參麥冬湯

5)肺脾氣虛:補肺健脾,益氣化痰-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2.變證

心陽虛衰:溫補心陽、救逆固脫-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

邪陷厥陰:平肝熄風,清心開竅-羚角鈎藤湯合牛黃清心丸加減

第四節哮喘

定義:發作性喉間哮鳴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征,嚴重者不能平卧。

首先命名:《丹溪心法》提出“哮喘專主于痰”。

發病季節:四季皆有,春秋兩季多見。

發病年齡:嬰幼兒及學齡前期。

病因病機:内因:伏痰;脾、肺、腎三髒功能失調。

外因:感受外邪;接觸異氣;嗜食酸、甜、辛、辣。

診斷:先兆症狀:咳嗽、鼻癢、噴嚏等。

發作時:發作性喉間哮鳴氣促,呼吸延長,嚴重者不能平卧。

誘發因素:氣候突變,接觸過敏源。

聽診:兩肺哮鳴音,幹、濕羅音。

治療原則:

發作期:邪實為主,攻邪以治其标,并分辨寒熱,随證論治。

緩解期:正虛為主,扶正以治其本,調其髒腑功能。

分證論治:

發作期

1)熱性哮喘:清肺滌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湯、蘇葶丸

2)寒性哮喘:溫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

3)外寒内熱:解表清裡,定喘止咳-大青龍湯加減

4)肺實腎虛:瀉肺補腎,标本兼顧-上用蘇子降氣湯,下用都氣丸合射幹麻黃湯

緩解期

1)肺脾氣虛-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2) 脾腎陽虛-健脾溫腎,固攝納氣-金匮腎氣丸加減

3)肺腎陰虛-養陰清熱,補益肺腎-麥味地黃丸

脾系病證

第一節鵝口瘡

定義:口腔、舌上滿布白屑,狀如鵝口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

發病年齡:初生兒、早産兒、久病體虛的嬰幼兒。

病因:心脾積熱、虛火上炎。

治療原則:清火

分證論治:

1)心脾積熱:清瀉心脾-清熱瀉脾散加減

2)虛火上浮: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加減

第二節口瘡

定義:齒龈、舌體、兩頰、上颚等處出現黃白色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熱為特征。

潰瘍面積較大,上複糜腐,稱為“口糜”。

潰瘍隻發生在口唇兩側,稱為“燕口瘡”。

好發年齡:嬰幼兒。

口瘡之名最早見于《内經》。

病因病機:風熱乘脾、心脾積熱、虛火上炎。

分證論治:

1)風熱乘脾:疏風散火,清熱解毒-銀翹散加減

2)心火上炎:清心涼血,瀉火解毒-瀉心導赤湯

3)虛火上浮:滋陰降火,引火歸原-六味地黃湯加肉桂

第五節洩瀉

定義: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的小兒常見病

治療原則:運脾化濕

分證論治:

1.常證

1)傷食瀉:運脾和胃,消食化積-保和丸加減

2)風寒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藿香正氣散加減

3)濕熱瀉:清熱解熱,化濕止瀉-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4)脾虛瀉:健脾益氣,助運止瀉-參苓白術散加減

5)脾腎陽虛瀉:補脾溫腎,固澀止瀉-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2.變證

1)傷陰兩傷:酸甘斂陰-人參烏梅湯加減

2)陰竭陽脫:挽陰回陽,救逆固脫-生脈散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

第六節厭食

定義:臨床以較長時期厭惡進食,食量減少為特征的小兒常見病

鑒别診斷:厭食與疳證

相同:小兒常見脾胃病。

病因:喂養不當,疾病影響,先天不足。

症狀:長期食欲不振。面色少華,形體消瘦。

不同:疳證:病變在脾胃,常涉及他髒。

兼有精神不振或煩躁易怒。

厭食:病變在脾胃,不涉及他髒,預後良好。

無明顯消瘦,精神狀态尚好。

聯系:厭食久病成疳。

治療原則:運脾開胃

分證論治:

1)脾失健運:調和脾胃,運脾開胃-表換金正氣散加減

2)脾胃陰虛:滋脾養胃,佐以助運-養胃增液湯加減

3)脾胃氣虛:健脾益氣,佐以助運-異功散加減

第七節積滞

定義:指小兒内傷乳食,停聚中焦,積而不化,氣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

食積與疳證的病機:“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

治療原則:消食化積,理氣行滞

分證論治:

1)乳食内積:消乳消食、導滞和中-消乳丸、保和丸加減

2)脾虛夾積:健脾助運、消食化滞-健脾丸加減

第八節疳證

定義:由喂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緻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

疳的含義:

(1)病機:“疳者甘也”——小兒恣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成疳。

(2)症狀:“疳者幹也”——氣液幹涸,形體消瘦,面黃發枯。

辨證要點:辨病因、辨輕重、辨兼證。

病因:喂養不當、疾病影響、先天不足。

輕重:

疳氣:疳證之初期,症狀較輕。

病機:脾胃運化不健。

症見形體消瘦、面黃發枯;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饑;精神欠佳,多發脾氣。

治療:以和為主。

疳積:本虛标實,症狀較重。

病機:脾胃虛弱(虛),夾有食滞或蟲積(實),屬于虛實夾雜症候。

症見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無華,毛發稀疏如穗;食欲不振或嗜食異物,煩躁激動。

治療:以消為主。

幹疳:疳證後期,症狀較重。

病機:脾胃氣陰俱傷,元氣衰竭。疳證的兼證多發于幹疳階段。

症見極度消瘦,皮膚幹癟,大肉已脫,腹凹如舟,甚則突然虛脫。

治療:以補為要。

兼證:“有積不治,傳之餘髒”

眼疳

口疳

肺疳

骨疳

疳腫脹

分證論治:

1.主證

1)疳氣證:調脾健運-資生健脾丸加減

2)疳積證:消積理脾-肥兒丸加減

3)幹疳證:補益氣血-八珍湯加減

2.兼證

疳腫脹:健脾溫陽利水-真武湯

眼疳:養血柔肝,滋陰明目-石斛夜光丸加減

口疳:清心瀉火,滋陰生津-瀉心導赤散加減

心肝病證

第四節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定義:“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難以控制的動作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行為異常,以緻造成學習困難為特征。

好發年齡:學齡期兒童。

病機:陰陽失調,心肝脾腎功能不足。

病性:以虛為主。

治療原則:調和陰陽

分證論治:

1) 肝腎陰虛:滋養肝腎,平肝潛陽-杞菊地黃丸加減

2) 心脾兩虛:養心安神,健脾益氣-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

3) 痰火内擾:清新瀉火,化痰甯心-黃連溫膽湯加減

第七節驚風

臨床特征:抽搐、昏迷。

好發年齡:1—5歲。

分類:急驚風、慢驚風。

病位:急驚風:心肝;

慢驚風:肝脾腎。

八候:抽、 、顫、掣、反、引、竄、視。

急驚風

定義:痰,熱,驚,風四證俱備,臨床以以高熱伴抽風、昏迷為主。多由外感時邪疫毒,内蘊痰熱食積,以及暴受驚恐引起。

四證:熱、痰、風、驚。

治療原則:清熱、豁痰、熄風、鎮驚。

分證論治:

1)風熱動風:疏風清熱、熄風鎮驚-銀翹散加減

2)氣營兩燔:清氣涼營,熄風開竅-清瘟敗毒加減

3)邪陷心肝:清心開竅,平肝熄風-羚角鈎藤湯加減

4)濕熱疫毒:清熱化濕,解毒熄風-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加減

5)驚恐驚風: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琥珀抱龍丸加減

慢驚風

定義:來勢緩慢,抽痙無力、時作時止,反複難愈,常伴昏迷,癱瘓。

病因病機:(1)脾胃虛弱(2)脾腎陽衰(3)陰風内動

病位:肝脾腎。

治療原則:補虛治本。

分證論治:

1)土虛木亢:溫中健脾,緩肝理脾-緩肝理脾湯

2)陰虛風動:育陰潛陽、滋水涵木-大定風珠加減

3)脾腎陽虛:溫補脾腎,回陽救逆-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加減

腎系病證

第一節急性腎小球腎炎

定義:臨床以急性起病,浮腫,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壓為主要特征

病位:肺脾腎,以肺脾為主

治療原則:急性期驅邪,恢複期扶正

分證論治:

1 急性期

1)風水相搏——疏風宣肺,利水消腫——麻黃連翹赤小豆合五苓散加減

2)濕熱内侵——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五味消毒飲合小薊飲子加減

3)邪陷心肝——平肝瀉火,清心利水——龍膽瀉肝湯合羚角藤湯加減

4)水淩心肺——瀉肺逐水,溫陽扶正——己椒苈黃丸合參附湯加減

5)水毒内閉——通腑降濁,解毒利尿——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加減

2 恢複期

1)陰虛邪戀——滋陰補腎,兼清餘熱——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2)氣虛邪戀——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加減

第二節腎病綜合征

定義:是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腫為主要特征

病位:肺脾腎

治療原則:扶正培本

分證論治:

1 本證

1)肺脾氣虛——益氣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黃芪湯合五苓 散加減

2)脾腎陽虛——溫腎健脾,化氣行水——腎陽虛——真武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脾陽虛——實脾飲加減

3)肝腎陰虛——滋陰補腎,平肝潛陽——知柏地黃丸加減

4)氣陰兩虛——益氣養陰,化濕清熱——六味地黃丸加黃芪

2 标證

1)外感風邪——外感風寒,辛溫宣肺祛風——麻黃湯加減

外感風熱,辛涼宣肺祛風——銀翹散加減

2)水濕——防己黃芪湯合己椒苈黃丸加減

3)濕熱——上焦濕熱,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減

中焦濕熱,清熱解毒,化濁利濕——甘露消毒丹加減

下焦濕熱,清熱利濕——八正散加減

4)血瘀——活血化瘀——桃紅四物湯加減

5)濕濁——利濕降濁——溫膽湯加減

第五節五遲五軟

定義:是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的病症.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

病位:肝脾腎

治療原則:補

分證論治:

1)肝腎虧損——補腎填髓,養肝強筋——加味六味地黃丸加減.

2)心脾兩虛——健脾養心,補益氣血——調元散加減

3)痰瘀阻滞——滌痰開竅,活血通絡——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加減

傳染病

第一節麻疹

定義: 是感受麻疹時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以發熱惡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淚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兩頰近臼齒處可見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膚按序布發麻粒樣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時皮膚有糠麸樣脫屑和色素沉着斑等為特征.

治療原則: 麻而不透,麻喜清涼

分證論治

1 順證

1)邪犯肺衛(初熱期)——辛涼透表,清宣肺衛——宣毒發表湯加減

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涼解毒,透疹達邪——清解透表湯加減

3)陰津耗傷(收沒期)——養陰益氣,清解餘邪——沙參麥冬湯加減

2 逆證

1)邪毒閉肺——宣肺開閉,清熱解毒——麻杏石湯加減

2)邪毒攻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清咽下痰湯加減

3)邪陷心肝——平肝熄風,清心開竅——羚角鈎藤湯加減

第二節幼兒急疹

定義: 是因感受幼兒急疹時邪(人疱疹病毒6型),急起發熱,3—4天後體溫驟降,同時全身出現玫瑰紅色小丘疹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治療原則: 解表清熱

分證論治

1)邪郁肌表——解表清熱——銀翹散加減

2)毒透肌膚——清熱生津——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方加減

第三節風疹

定義: 是感受風疹時邪(風疹病毒),以輕度發熱,咳嗽,全身皮膚出現細沙樣玫瑰色斑丘疹,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治療原則: 疏風清熱

分證論治

1)邪犯肺衛——疏風解表清熱——銀翹散加減

2)邪入氣營——清氣涼營解毒——透疹涼解湯加減

第四節猩紅熱

定義: 是感受猩紅熱時邪(A族乙型溶血性鍊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全身布發猩紅色皮疹,疹後脫屑脫皮為特征.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清利咽喉

分證論治

1)邪侵肺衛——辛涼宣透,清熱利咽——解肌透痧湯加減

2)毒熾氣營——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涼營清氣湯加減

3)疹後陰傷——養陰生津,清熱潤喉——沙參麥冬湯加減

第五節水痘

定義: 是由水痘時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的出疹性疾病,以發熱,皮膚黏膜分批出現瘙癢性皮疹,丘疹,疱疹,結痂同時存在為主要特征.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利濕

分證論治

1)邪作肺衛——疏風清熱,利濕解毒——銀翹散加減

2)邪熾氣營——清氣涼營,解毒化濕——清胃解毒湯加減

第七節流行性腮腺炎

定義: 是由腮腺炎時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發熱耳下腮部腫脹疼痛為主要特征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分證論治

1 常證

1)邪犯少陽——疏風清熱,散結消腫——柴胡葛根加減

2)熱毒壅盛——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普濟消毒飲加減

2 變證

1)邪陷心肝——清熱解毒,熄風開竅——清瘟敗毒飲加減

2)毒竄睾腹——清肝瀉火,活血止痛——龍膽瀉肝湯加減

其它疾病

第二節紫癜

定義:是小兒常見的出血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膚粘膜之下,出現瘀點瘀斑,壓之不退色為其臨床特征

病位:心肝脾

治療原則:實證清熱涼血,虛證益氣攝血,滋陰降火

分證論治:

1)風熱傷絡——疏風散邪,清熱涼血——連翹敗毒散加減

2)血熱妄行——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加味

3)氣不攝血——健脾養心,益氣攝血——歸脾湯加減

4)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大補陰丸加減

第四節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定義:是由于兒童體内維生素D不足,緻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

病位:脾腎

治療原則:調補脾腎

分證論治:

1)肺脾氣虛——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2)脾虛肝旺——健脾助運,平肝熄風——益脾鎮驚散加減

3)腎精虧損——補腎填精,佐以健脾——補腎地黃丸

寄生蟲病

蛔蟲病

1)腸蟲證——驅蛔殺蟲,調理脾胃——使君子散加減

2)蛔厥證——安蛔定痛,繼之驅蟲——烏梅丸加減

3)蟲瘕證——通腑散結,驅蟲下蛔——驅蛔承氣湯加減

蛲蟲病:

是由蛲蟲寄生人體所緻——殺蟲止癢,結合外治——驅蟲粉

縧蟲病:

是各種縧蟲成蟲或幼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寄生蟲病,臨床以腹痛,洩瀉,飲食異常,乏力,大便排出縧蟲節片為特征.

1)縧蟲踞腸——驅縧下蟲——驅縧湯

2)囊蟲移行——毒殺蟲體,結合滌痰熄風,豁痰開竅,活血化瘀,軟野散結——囊蟲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