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黃淮平原:從繁華之巅到貧窮之地,是什麼力量主導這一切?

去年10月某大V發了這樣一條動态(大意):從我走過的地方來看,河南河北的農民最苦,是中國最大的不富裕人群,即使是公認最貧困的貴州農村都略好于多數河南河北農村。

他的結論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争議,在傳統觀念裡河南、河北曆史悠久,沃野千裡,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雖然人口比較多,但也不至于比貴州、雲南等偏遠地區更貧窮吧?但在改革開放40年後,這個地區的的确确成了中國比較貧窮的地區之一!

一、黃淮平原:從繁華之巅到貧窮之地

在中國版圖中有這樣一片地區,從商周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是全天下的經濟、文化、農業、商業和交通中心,但他也是中國最苦難深重的地區,不僅旱澇頻發、黃河肆虐,在動蕩年代還是各方勢力的兵源地和角鬥場,幾乎每一次改朝換代,這裡的居民都幾乎被屠戮一空,白骨露于野,千裡無人煙,這裡堪稱地球上最殘酷的人類定居地之一,但他也見證了中華文明幾乎全部的興衰榮辱!

這就是“黃淮大平原”!包括河南省的周口、商丘、濮陽、安陽、鶴壁,河北的邯鄲、邢台、衡水,山東的菏澤、濟甯、棗莊、臨沂、聊城、德州,安徽的淮北、亳州、宿州、阜陽,江蘇的徐州、宿遷,共20個地級市,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達1.27億。

這片位于中國腹心之地人口極其稠密的地區,堪稱是被改革開放遺忘的“貧窮之地”!

二、黃淮平原窮嗎?

讓我們來看一下數據:

從GDP看:黃淮平原人口1.27億 ,與廣東相當,GDP總量62962億,僅為廣東的50.6%,人均GDP5萬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74%;從地市看,徐州、臨沂、濟甯、邯鄲GDP總量較高,徐州人均GDP8.9萬,是地區内唯一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市。

從住戶存款看:黃淮20地市住戶存款總額5.79萬億,約等于蘇州+無錫的本外币存款總額;黃淮人均存款4.56萬元,全國人均6.67萬元,為全國人均的68.4%。

從農村可支配收入看:人均1.62萬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徐州是唯一超2萬元的城市,其次是鶴壁、宿遷、濟甯。

整體來看,黃淮地區除徐州等少數地區,發展水平确實相對落後,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0%左右,整體不富裕。

三、黃淮平原為何窮?

1、視覺貧窮

去過黃淮平原農村的人都有不富裕的感覺!為什麼會有如此一緻的結論?因為看起來就不富裕:雜亂無序、低矮的、毫無美學概念的房屋;狹窄的沒有硬化的村莊路面(有些路面污水橫流,有人喜歡把生活用水直接排到路面上);單調乏味的自然景觀(除了村莊就是農田,缺少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缺乏文物古迹);穿着跟不上時代的人們;亂糟糟的充滿假冒僞劣産品的農村大集......。視覺貧窮其實是最有沖擊力的貧窮,這也是黃淮平原農村長期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從視覺觀感看,全國農村大緻排名如下:第1陣營,浙江農村;第2陣營,蘇南農村、珠三角農村、福建農村、江西農村、雲南農村、皖南農村、廣西農村;第3陣營,湖南農村、湖北農村、四川農村、重慶農村、膠東農村、陝南農村、西藏農村;第4陣營:非珠農村、東北農村、内蒙農村、貴州農村、河南山區農村、山西農村、青海農村、甘肅山區農村、河北山區農村、蘇北農村;第五陣營:豫東農村、魯西南農村、皖北農村、河北平原農村、甯夏農村、新疆農村、缺水的西北農村。

2、文化貧窮

如果問中國哪個地區最缺乏文化氣息,最沒有文化傳承,我認為黃淮平原當屬第一!所有的文化傳承都必然以人為載體,而黃淮平原至少經曆過4.5次人口大滅絕,第一次是東漢末年,第二次是五胡亂華,第三次是北宋滅亡,第四次是元朝滅亡,明朝滅亡算半次,每次人口滅亡後,原有的文化就被掃蕩一空,作為中華文明核心區,黃淮平原的文物古迹遺存少的可憐,明朝以前的地面建築和傳統技藝寥寥可數,這與陝西、山西形成鮮明對比。

由于文化傳承屢次斷絕,所以黃淮平原是中國傳統文化氣息最淡薄的地區之一,這裡的文化貧窮比金錢貧窮更徹底,擁有的更多是大衣哥、拉面哥這樣的草根文化!

3、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巨大犧牲

2020年黃淮20地市糧食總産量達9673萬噸,比中國第一産量大省黑龍江多2000萬噸,占全國糧食總産量的14.45%,以全國1.56%的面積生産了全國近六分之一的糧食,堪稱中國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黃淮平原,成也糧食,敗也糧食!作為中國最大糧食主産區,黃淮也是耕地保護最強硬的地區,這嚴重限制了該地區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雖然該地區千萬戶籍人口大市雲集(臨沂、商丘、徐州、周口、邯鄲、阜陽、菏澤),卻沒有形成一座特大城市,城區人口最多的臨沂、徐州也不過兩三百萬,是典型的大市小城。地區整體城鎮化率剛過50%,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個百分點,是全國城鎮化水平最低的地區之一。

曾經,這裡因沃野千裡而富庶繁榮,人口繁衍不息,現在卻因土地肥沃而被工業時代落下,這是不是很諷刺?在一個農田+村莊幾乎占據100%的地區,想獲得一點工業建設用地可以說難如登天!曾經的優勢,現在成了發展的枷鎖,這才是導緻黃淮平原貧窮的根本原因。

四、黃淮平原應如何複興?

黃淮平原坐擁最膏腴的土地、最便捷的交通、最龐大的勞動力,卻成為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這無疑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極大的諷刺!這個時代不應讓英雄流血再流淚,黃淮平原的付出應該被承認,并得到應有的回報!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1、建立更公平的财政分配體制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自古就是頭等大事,糧食安全大于天,沒有100%的糧食安全保證,中國的獨立自主就是空談。但扪心自問,與“糧食安全”這句口号相比,我們的農民和農業産區有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顯然沒有!

建議在國家和省級财政預算中,設立糧食安全專項财政轉移支付,根據各地市糧食總産量,撥付對應的财政資金。比如周口糧食産量904萬噸,對應452億财政轉移支付,菏澤794萬噸,對應397億元财政轉移支付。讓每一粒糧食,都可以轉化為财政收入,這樣的話,産糧大區自然搶着種地,搶着增産增收,糧食安全根本就會成為問題!

糧食安全财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原則:30%用來給農民發放農業補貼;30%用來進行新農村建設;10%用來補貼農民進城買房;剩下30%用來發展先進産業,創造就業機會。

2、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

髒亂差不應該是社會主義農村的面貌,建議國家開展全面的新農村建設。黃淮平原農村應作為重點區域建設,進行整體設計和推進,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和公共配套,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舊面貌。

3、打造農村産業體系

黃淮農村貧窮的根源是沒有産業支撐,農業利潤太微薄,收入來源太單一,單純的農業種植無法支撐起5000萬農民的生存發展需求,隻能背井離鄉掙紮求存。要想徹底改變黃淮農村面貌,必須從産業入手,打造出能夠吸納足夠就業的産業體系。建議在新農村建設開展的同時,規劃好産業建設,通過提高農村住宅密度,獲得一定量的産業用地,發展适合農村的新産業,如農産品加工、農村電商、農業旅遊、農村養老、工藝品制作、農村文化創意等。而實現農村産業化的關鍵是要吸引足夠的資本參與,這就需要國家在制度上進行創新了。

4、分流農民

黃淮農村貧窮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太多,超出了土地承載能力,而城市的高房價又阻止他們進城,因此被堵在了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灰色地帶。如何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分流出去,是解決黃淮農村貧窮的關鍵。建議在當地市縣建設工業園區來吸納他們,并提供一定額度的住房補貼。

5、文化複興

黃淮地區經曆了數次文化斷層,導緻文化氛圍不濃,文化産業極度落後,這反過來又拖累了當地經濟發展。有必要在黃淮地區開展一場文化複興運動:複原文化地标,雖然是假的,但有助于營造當地的文化氛圍,樹立民衆的文化心态;二是挖掘曆史名人的價值,複原曆史民俗,開展文化旅遊,有時候旅遊不是為了吸引外地遊客,更多的是讓本地人了解本地的曆史文化;三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高水平的文化建設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和機構,建議由國家雙一流高校對該地區進行對口支援;四是培養民間文化名人,大到作家學者,小到手工藝匠人,其實都對當地文化建設大有裨益。文化是潛移默化的力量,雖然短期内不一定有效果,但從長期看他能改變一個地區的精氣神,是一個地區從量變到質變不可或缺的能量!

黃淮地區,擴大化就是中原地區,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版圖中有着特殊地位和意義,是中華文明的成長地,是中國曆史進程的主要推動者,不應被時光埋沒!希望中原早日複興,黃淮早日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

城市帝國,人文、地理、經濟,我對世界的一家之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