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1.3 情緒管理篇 | 改變孩子的不合理認知

家長朋友,您好!

歡迎來到“中國好家長”系列課程。

我們本期學習的專題是《家長如何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講,内容是“改變孩子的不合理認知”。

說到“管理情緒,從改變認知開始”,很多家長可能一頭霧水。其實啊,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想得開”。西方心理學家艾利斯,在“想得開”的基礎上,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情緒ABC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合理情緒療法。什麼是情緒ABC理論呢?在情緒ABC理論中:

A表示誘發性事件;

B表示個體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

C表示自己産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它的核心理念是:事件A不是引起情緒C的直接原因,而對事件的認知B才是更為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說,理性的認知導緻積極的情緒,不理性的認知導緻消極的、不穩定的情緒。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都做生意,大兒子是賣扇子的,小兒子是賣雨傘的。天晴時,老太太為小兒子擔憂,擔心雨傘賣不出去;天陰時,老太太為大兒子擔憂,擔心扇子賣不出去。如此一來,老太太的日子過得很憂郁。鄰居問她為何總是滿臉憂傷。老太太說明情況。鄰居笑着說:“老太太,你真好福氣呀!天晴時,你的大兒子生意很好;天陰時,你的小兒子生意興隆。”老太太聽了,頓時豁然開朗,轉憂為喜。

這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同樣一件事,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想,心情就會很不一樣,人生的境界也會很不一樣!而這也很好地為我們诠釋了“情緒ABC理論”的真谛。

那麼,接下來,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如何用情緒ABC理論,來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我在這裡會一步一步地教給大家,家長朋友可以先對照模仿,等熟練之後就能巧妙運用了。

先說第一步,找到引發情緒的事件。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有時候,孩子突然生氣了,我們過去安慰并不起作用。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情緒的起因,也就是引發情緒的事件。舉個例子,孩子放學的時候,媽媽發現孩子很不開心。媽媽就說:“對不起了,由于今天堵車,所以媽媽遲到了10分鐘,你就别不開心了。”媽媽說完,發現孩子還是不開心。問其原因,媽媽才發現,原來孩子不開心是因為學校的事,他今天上課舉手2次,老師一次都沒有點他。

這就讓我們發現,沒有找到孩子引起情緒的事件,我們與孩子的溝通是不順暢的。

那麼,接下來的第二步,我們要找出對事件的認知。繼續上面的例子,接着我們就要知道,孩子舉手,老師卻沒有點,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孩子可能會說:“老師不點我,是不是因為他不喜歡我呀!”這時,我們就發現孩子有這樣一個不理性的認知:我舉手,隻有被老師點了,我才是可愛的,被老師喜歡的。也正是因為這個不合理的認知,導緻孩子覺得老師不喜歡他,從而感到傷心、失落。

最後一步,我們要聊聊改變不合理的認知的問題。到底如何改變不合理的認知?

情緒ABC理論基礎上創立的合理情緒療法,就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與不合理的想法進行辯論。還是前面的案例,我們先用ABC理論梳理一下,事件(A)是舉手但沒有被老師給機會發言;認知(B)是隻有被老師點到發言了,我才是可愛的,被老師喜歡的;情緒(C)是傷心、難過。

那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與孩子的認知(B)進行辯論:難道你隻有被老師點起來發言,才是可愛的、被老師喜歡的嗎?班上舉手沒有被老師點到的孩子也不少,他們都是老師不喜歡的人嗎?結果,孩子回想這件事就發現,老師提問時,舉手的同學好多,而且大多數都沒有被點起來。孩子再回想這一天的學校生活,老師還因為他的字寫得工整而受到老師的表揚。接下來,孩子就說,我沒有被點名發言,可能就是因為人太多了,并不是老師不喜歡我吧。随後,孩子的心情也開始由陰轉晴了。

改變認知,我們除了與不合理的想法進行辯論之外,還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角色扮演。就拿前面的案例來說,讓孩子扮演老師,家長扮演學生,模拟學校的情景,進行對話。讓孩子能夠體會老師的立場,理解老師的行為,改變孩子的不合理認知,從而讓悲傷的情緒慢慢消散,内心變得平和。

這就是通過情緒ABC理論,來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具體操作步驟。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同樣一件事,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的格局會變得更大。

好的,我們知道了,管理情緒可以從改變認知來開始。除此之外,我還要和你分享幾個情緒管理的方法,一起來學習下。

第一個方法是眼淚宣洩。

生理學家對眼淚的化學測定表明:一個人在情緒沖動時,留下的眼淚,能把受到沉重壓力産生的有關化合物排出體外,情緒不佳的人在流淚後,會感到輕松一點。

所以,當孩子哭泣時,我們家長不要阻止和批評,而是給他空間和尊重;當孩子有很強的情緒沖動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宣洩,比如,你可以說“如果是我受了這麼大的委屈,我可能都要哭了。”

第二個方法,是通過運動來緩解情緒。

我麼都知道,運動有助于釋放激動、強烈或持久地不良情緒帶來的能量,為積壓的情緒提供一個公開合理的發洩渠道。所以,當孩子受到不良情緒困擾時,家長不妨根據孩子的喜好帶他嘗試以下運動:慢跑、快走、爬山、遊泳、騎自行車、跳健美操、跳舞等,讓消極情緒帶來的能量在運動中釋放。

好的,我們繼續介紹第三個方法:傾訴。

家長以鼓勵孩子跟自己或者他的好朋友聊天,說出自己的感覺。家長注意鼓勵孩子同時多交幾個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面對不善交流、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寫心情日記,把經曆的感受寫下來,不必在意修辭或文句優美與否,要把引起情緒的時間、環境和感受清晰地描述出來讓情緒有個突破口。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第四種方法: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相對于消極情緒而言的,當事情進展得順利,你想微笑時産生的那種好的感覺,就是積極情緒。積極情緒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力,所以積極情緒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元素,也是孩子一生的财富。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呢?

首先,家長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氣氛。家裡每個人在談話時,都應有和藹可親的态度,尤其是家長對孩子談話時,更要和顔悅色,使孩子感到可親可敬,心情舒暢。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必須從尊重願望出發,以理服人,要讓孩子自然滋生積極的情緒。例如,有一位孩子迷戀于看電視,但睡覺時間到了,家長可以以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說:“你很乖,再看一會兒就去睡覺。”或者家長可以說:“我喊一二三,你就上床睡覺,好嗎?”這就給孩子留有情緒轉換和思考的餘地。

其次,要時常引導孩子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使其體驗“成功”的歡樂情緒。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已經7-8歲了,咱們可以嘗試讓孩子幹些簡單家務勞動,孩子的生活變得充實,同時孩子在完成各種任務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欲與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積極的情緒。

最後,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提升積極情緒。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寫感恩三件事,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天寫值得感恩的三件好事的人,堅持三個月後,個人的幸福感會持續的提升,而抑郁感會持續地下降。全家人還可以每天在特定的時間,一起分享令自己感恩和開心的三件好事,通過這些感恩活動來有效提升孩子的積極情緒。

好了,以上就是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具體方法,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

情緒管理是情商培養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改變認知來培養孩子的管理情緒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眼淚宣洩、運動、傾訴以及提升孩子的積極情緒,來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下節課,我會和你分享情商訓練的第四步:幫助孩子找到内心的平靜,咱們下節課見!

成長思維圖

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第一是,改變孩子的認知。

第二是,教給孩子情緒管理的方法,如眼淚宣洩、運動緩解、傾訴、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等。

知識圖卡

情緒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學的方法有意識地調适、緩解、激發情緒,以保持适當的情緒體驗與行為反應,避免或緩解不當情緒與行為反應的實踐活動。

刻意練習

三件好事:記錄一天中,開心的三件事,晚上與家人分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