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感受是人人都有的體驗,适度壓力是必要的,也是客觀存在的,伴随壓力生活才是常态。
上面所言作為心理教育是必須的,不過過度的壓力感卻是有害的,這個過度因人而異。
最常見的壓力感受就是工作焦慮,表現為情緒心神不甯,工作效率下降,持續時間數月以上。
這個時候如何處理工作的焦慮感呢?
許又新教授給出一個“煩惱公式”,認為人的煩惱與欲望成正比,與滿足欲望的行動成反比,通俗說欲望越大煩惱越大,行動越多煩惱越小。
因此,緩解工作焦慮,我們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處理。
焦慮指數高的人,典型特點就是表現為完美主義,過分承擔責任,擔心工作出錯沒法交代,其實就是欲望太強,“放不下”。
例如,工作出過失誤或者錯誤,這本來是難免的,人活着就會犯錯,好比開車總會違反交通規則,因此重要的不是不犯錯,而是犯錯之後如何處理。
完美主義的特點,總是追求自己不犯錯,潔白無瑕,這種主觀苛求完美和現實必然犯錯形成沖突,導緻心理障礙,表現為嚴重焦慮。
假如工作中遇到愛打壓下屬的領導,會導緻工作PUA現象,自己自尊心備受打擊,更提高了焦慮指數。
調整完美主義心态,就是理直氣壯承認自己一定會犯錯,一旦犯錯毫不遮掩低頭認錯,該咋處理就咋處理!
這個邏輯在于,完美主義背後是虛假優越感,優越感背後是自卑感,自卑感在于不敢承認自卑和犯錯,而克服自卑有效方式就是承認自卑,接受犯錯,直面犯錯。
人人都會犯錯,我是普通人,自然會犯錯,還會犯錯更多,沒有人會因此被砍頭,隻能被批評罷了,那些批評自己的上級一樣會犯錯,一樣在其上級面前被批評,如此而已。
因此說,坦誠接受乃至準備好自己犯錯,這就是降低自我欲望,減低期待,自然會提高自尊水平。
如果說降低欲望期待是心理上減負,煩惱公式另一個方面的行動同樣重要。
許多人誤解或者擔心在于,一旦自己減低了期待或者欲望,是否意味着失去挑戰,沒有擔責,不敢承諾,工作不再有幹勁,這是最大的誤區。
工作焦慮者特點就是過于擔責,過于追求不犯錯,導緻效率低下感受痛苦,通過降低欲望減負處理,隻是在認知和情緒得到緩解,實際行動上依然會認真工作,不會松懈。
這就好比爬山者,爬山途中累得氣喘籲籲,自然會停下休息,沒有爬山者會由于休息放松而就此止步,更不會就此下山。
緩解工作焦慮的行動,就是該幹嘛幹嘛,包括學習技能,認真工作,正常溝通,及時反饋,對于不懂得加強學習,對于犯錯的進行改進。
這個煩惱公式反過來看,其實就是詹姆士提出的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欲望,低自尊的人欲望高,完美主義,不敢承認犯錯,就會把行動效果大打折扣。
提高自尊在于加強行動,更在于降低不切實際的欲望想法,對策就是接受犯錯,出錯就認錯,以及練習多求人,學會拒絕人,接受被人拒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