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其外形仿照中國商周禮器玉琮的造型,高25.2cm,口徑7cm,足徑6cm。瓶體通身施青釉,釉色瑩潤光亮,瓶身為方形直腹,四面以凸起的橫豎線紋來裝飾。瓶口與瓶底的口徑均為7厘米,瓶底有一圈火石紅。火石紅俗稱窯紅,指的是景德鎮瓷器和龍泉窯瓷器露胎處所出現的橘紅色或橙黃色。
龍泉窯是宋代有名的一個窯,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青瓷裡的一個典型的品種。龍泉窯位于浙江省龍泉市境内。這裡處于浙江西南山區,森林茂密,瓷石原料豐富,又是瓯江的發源地,為制瓷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資源。龍泉窯是中國五代時受越窯影響而興起的,。南宋建都臨安(杭州)以後,大批瓷器工匠南遷,龍泉窯因此繁榮起來當時的龍泉窯以及其毗鄰地區窯廠遍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龍泉窯的特點,就是出它的釉色分幾個層次,最上等的叫做梅子青,像青梅一樣,中等的叫粉青,下等的就是這種發黃的釉色。
章氏兄弟被認為是開創龍泉青瓷鼎盛時代的标志性人物。哥哥章生一負責的瓷窯稱為“哥窯”,“哥窯”燒制的瓷器色澤青瑩柔和,以紫口鐵足和釉面開片見長哥,窯是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弟弟章生二負責的瓷窯稱為弟窯,它在宋代民窯中知名度很高,弟窯燒制的青瓷晶瑩潤澤,釉色蔥翠,器物的棱線處微露白痕,稱為“出筋”。南宋時期弟窯燒制的“梅子青”瓷器是龍泉青瓷中的巅峰之作。龍泉青瓷質量最好的是南宋時期的,這時的龍泉窯結合南北技藝迅速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并在南宋晚期成功燒制出了梅子青和粉青,充分的顯示出青瓷的釉色之美。
出筋
中國宋代盛行仿古之風,琮式瓶就是仿照中國古代玉琮的造型而燒制出來的。中國最早的瓷質琮式瓶見于南宋官窯和龍泉窯。看一件瓷器一看造型,二看釉色,從這兩點基本上就能确定這件瓷器的年代。宋代的造型都比較秀麗,它的釉色都比較精美。
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尺寸整齊劃一,器型端正,通體施梅子青釉,釉色瑩潤光亮,好似翡翠,體現出中國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藝,這對琮式瓶早年流入日本,後被一華人收藏。
黃色龍泉窯瓷器
中國南宋時期,龍泉青瓷開始大量外銷,日本也曾專門派船到龍泉采購大量青瓷。日本人很早就開始仿制中國南宋龍泉青瓷,但是燒制出來的青瓷卻很難達到龍泉青瓷的品質。這是因為:南宋龍泉青瓷的燒制有許多獨特的地方。首先是輪圈當地的紫金土,它是青瓷坯料和釉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含鐵量高,還含有數種稀有元素。此次要燒造出如美玉翡翠般的釉面,瓷胎上必須施厚釉。南宋龍泉窯的一大創造便是薄胎厚釉,以石灰堿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堿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大,燒成時不易流釉,但是第二層、第三層釉很難施上去;因為晾幹後的釉層遇水便化,窯工于是發明了多次素燒多次施釉法。即第一次施釉晾幹後進行素燒這樣釉層較硬,可以施第二層釉,如此反複富多次。施釉方法改進後,釉層顯著增厚,使鐵還原的着色效果達到完美的境界。唐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釉層多在1毫米以下,所以釉色較淡,青黃不一。南宋梅子青的釉層厚達1.5毫米以上,燒制出的青瓷釉色青翠。第三,南宋龍泉青瓷的燒造窯火大有講究,龍泉青瓷釉色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火中焙燒所緻。龍泉青瓷上的厚釉燒成難度極高,燒成時間和溫度很難控制,溫度偏高,釉面玻璃感強,不像玉;溫度偏低,釉面則毫無美感。梅子青要用最強的還原焰燒出來,粉青用一般的還原焰還原。具體說,把陶瓷釉色的鐵把它還原成它的本色,鐵的本色是青色,長了繡後才是黃的或黑的。用還原焰燒成東西是比較難的,因為窯裡面很容易進出空氣。
粉青龍泉窯瓷器
哥窯瓷器
原文來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