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經常性退縮?
孩子和兄弟姐妹間争搶打鬧不斷?
孩子經常用抱怨、哭鬧去向他人提要求?
在父母提要求時,孩子經常地不配合,不合作?
孩子在學校經常與同伴發生矛盾,老師頻頻聯系家長?
孩子腼腆害羞不太合群,不知如何和他人互動交朋友?
這些都是孩子的社會能力不足的表現!
作為父母或老師,
你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對這些問題做出反應:
· 示範或教給孩子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行為;
· 積極的給孩子解釋原因;
· 訓誡懲罰孩子;
· 或者,就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但是,卻往往不管用。
原因很簡單:我們在替孩子思考!
美國的Myrna B. Shure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能認識到行為有因果聯系、認識到人都有感受、認識到解決日常的人際問題不止有一種方法的孩子,比那些一遇到問題就沖動行事的孩子,會更少出現行為問題,同時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
她為家長和老師設計的一套“I can problem solve -ICPS” (我能解決問題)的訓練計劃,幫助孩子自身形成積極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她的成就,為她榮獲了四項國家級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三項美國心理學大獎。
我們看看一個家庭開始使用“我能解決問題”法之前,是如何和孩子Alex交流的。Alex把自己的磁鐵石帶回幼兒園,當他從朋友Jonathan手中搶回自己的磁鐵石時卻遇到了麻煩:
Alex:因為輪到我玩兒了。
媽媽:你們應該要麼一起玩兒,要麼輪流玩兒。搶可不好。
Alex:可吸鐵是我的!
媽媽:你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享,就不要把玩具帶到幼兒園去。Jonathan很生氣,不想再和你做朋友了。
(看到這裡,心裡已經涼了一大截,我在沒學這個技巧之前,平時就是這樣說的)
Alex:但是媽媽,他不願意把吸鐵石還給我。
媽媽:你不能随便搶東西。如果他對你這麼做,你會願意嗎?
Alex:不願意。
媽媽:那你明天跟他說對不起。
學完ICPS技巧後,媽媽學會了如何引導Alex自己思考:
媽媽:Alex,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告訴我是怎麼回事?(媽媽幫助孩子認識問題)
Alex:Jonathan拿了我的吸鐵石,不肯還給我。
媽媽:你當時為什麼一定要拿回來?(媽媽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Alex:因為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
Alex媽媽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如果她隻是要求兒子分享,是了解不到這些的。她了解到,從兒子的觀點來看,他已經分享了自己的玩具。現在,問題的性質似乎變了。
媽媽:你那樣搶玩具,你覺得Jonathan會有什麼感覺?(媽媽幫助孩子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
Alex:很生氣,但我不在乎,因為磁鐵石是我的。
媽媽:你搶磁鐵石的時候,Jonathan做什麼了?(媽媽幫助孩子思考行為的後果。)
Alex:他打我。
媽媽:那你有什麼感覺?(媽媽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
Alex:生氣。
媽媽:你生氣,你朋友也生氣,并且他打了你。你能想一個你們倆都不生氣,而Jonathan也不會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嗎?
Alex:我可以請他給我。
媽媽:那樣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呢?(媽媽指導孩子思考正面的解決方法會産生的後果。)
Alex:他會說不。
媽媽:他可能會說不。你還能想到什麼别的辦法拿回玩具呢?(繼續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媽媽鼓勵他相處更多的解決辦法)
Alex:我可以讓他玩我的玩具汽車。
媽媽:好主意。你想到兩種不同的方法。
這一次,Alex媽媽沒有用她認為“正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她沒有告訴孩子要分享,也沒有向孩子解釋他為什麼不該搶玩具。事實上,關注的重點已經從“Alex搶玩具”,到“Alex如何拿回玩具”。
在ICSP的技巧中,通過“字詞遊戲”、”理解他人的感受“、“尋求多種解決方法”、“考慮後果”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和父母掌握這套方法,同時在綜合運用中,給予一些遊戲和日常對話的建議,幫助孩子學會這套技巧。
這種方法會幫助你:
進一步意識到孩子的看法可能會和你的看法不一樣;
使你明白,從長期來看,幫助孩子通過思考得出一個問題的結論,可能比馬上采取行動阻止孩子的行為更有益;
給孩子樹立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的榜樣——做一個會思考的家長,可能會更好地激勵孩子思考。
這種方法會幫助你的孩子:
在遇到人際問題時,思考該做什麼;
思考解決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
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
判斷一個想法好不好;
認識到其他人也有感受,并且會考慮自己的感受。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