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數學天才劉漢青,16歲就考入了哈工大,為何50歲時會淪為低保戶?

學習是一個人逆天改命的重要渠道,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更是希望的寄托。所以在大多數的家長眼中,能否考上一所好大學,似乎決定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本文的主人公劉漢青,就在學業上經曆了大起大落,這也直接影響到了他這一路走來的人生際遇。從神童、數學天才到低保戶的落差,命運似乎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劉漢青的故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天才與瘋子的屬性,都集中在了同一個人的身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标簽,也成為了他最典型的代名詞。

一、數學天才,年少成名

劉漢青出生在江蘇泰州的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以務農為生的普通農民。他自小成績就名列前茅,尤其擅長數學與算術,這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

對數學情有獨鐘的劉漢青,11歲就開始研究高等數學了。要知道,通常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在學習基本的小學數學知識。因此和同齡人相比,劉漢青可以算得上是神童了。

雖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劉漢青的父母也察覺出自己的孩子天賦過人。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他們甚至還特意帶劉漢青去測試智力,測試結果也顯示他在數學上的确天賦異禀。


16歲那年,劉漢青不負衆望,以鎮上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著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當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錄取率是極低的,能順利考上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國家重點名牌院校的标簽,為這個16歲少年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得知劉漢青考上哈工大的消息的時候,所有人都為之感到無比歡欣。

鄉親們紛紛前來祝賀這位村子裡飛出的“金鳳凰”,這時的劉漢青無疑成為了大家的驕傲。在他人看來,劉漢青從此以後的人生,必将是一片光明的。

因為單單憑借哈工大的畢業證書,劉漢青在将來能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一切的期盼都在1985年的夏天成為了泡影。


這一年,劉漢清十分落魄地回到了家鄉,因為他被退學了,昔日天才少年前途無量的神話瞬間成為了泡影。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經曆了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才有如此遭遇?

二、沉迷數學,遭到退學

在高考結束以後選擇專業的時候,劉漢青原本是想選自己最中意的數學專業。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要想在數學領域有所成就,簡直是難上加難,更别說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了。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不利于畢業後的工作安排。于是劉漢青最終還是聽從了他人的建議,放棄了自己夢想中的數學,選了當時非常熱門的建築材料專業。

雖然選擇了建築材料專業,但是上大學以後的劉漢青,依舊十分癡迷對數學的研究。他廢寝忘食地學習數學,以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還參加了很多含金量較高的競賽。


大三那年,劉漢青無意中看到了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關于數學難點哥德巴赫猜想的報道後,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畢生追求,于是他暗下決心鑽研哥德巴赫猜想,一定要超過陳景潤!

從那之後,劉漢青就像着了魔一樣,瘋狂地進行數論方面的研究。他搜遍了圖書館裡所有數學領域相關的書籍去看,以至于對自己本專業的基礎課程都不甚重視。

學期末的時候,劉漢青甚至直接不去上課了。因此他的專業成績一塌糊塗,很多科目都挂科了。多門專業科目不合格,自然意味着沒法順利畢業,這無異于大學白讀了。


盡管哈工大愛惜劉漢青的才華,同意他補全課程延遲畢業,但是他還是無法熄滅對數學的狂熱心理。最終,他的大學生涯僅僅隻拿到了肄業證和對數學的滿腔熱愛。

三、理想美好,現實殘酷

有不少人對劉漢青的行為提出疑問,他為什麼不學其他學科呢?或許在劉漢青心裡,一切影響他鑽研數學問題的科目,都是浪費時間,這完全就是個典型的“數學瘋子”。

得知劉漢青被退學以後,鄉親們議論紛紛,鄙視、質疑、惋惜和遺憾聲不斷傳來,他們無法理解天才沒有畢業這件事。在鄉親們的眼中,他沒能獲得大學證書就等于失去了大好前程。

回到農村的劉漢青,既不種田,也不出去工作,他整天把自己關進“小黑屋”,夜以繼日地研究着一沓又一沓的數學書稿,沉溺在數學的世界中,對現實生活不管不顧。


鄉親們很少能見到劉漢青,偶爾看到他時,他也是一副邋裡邋遢的癡漢模樣。曾經“全村人的希望”轉而跌下神壇,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樣熱情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絕于耳的諷刺和嘲笑。

劉漢青的父母為此苦惱不堪,家中好不容易培養出了一個名校大學生,結果卻回到家中無所事事,天天不知道在屋子裡搗鼓什麼,連一日三餐都要别人照料。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面臨鄉鄰們異樣的眼光和風言風語。此類種種,都讓這對過往一直令旁人豔羨的學霸家長倍感難堪。母親也嘗試着小心翼翼地詢問兒子,是否願意出去找工作。

但是,母親詢問的結果,引來的卻是劉漢青的雷霆大怒,并責備母親什麼都不懂。說到找工作,曾經也有好心人介紹劉漢青到一家工廠打工,可是他幹了一星期就不幹了。


除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擡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覺得那樣的工作,對自己的研究毫無益處,而且也會讓自己無法專注做研究。面對固執的兒子,劉漢青的父母陷入了一籌莫展。

因為劉漢青的家中本就收入微薄,現在又要長期供養這樣一個“巨嬰”,經濟境況越來越困難。而一心投入數學鑽研的劉漢青,能夠學有所成的日子也變得遙遙無期。

任何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取得的,因為那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和反複驗證。很多科學家傾盡一生也未能實現夙願,就像歐拉至死也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樣。

但是劉漢清卻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所以他在自己那個小小的房子裡,日日夜夜地研究數學。對他而言,隻要能夠成功,那麼就意味着他将成為第二個陳景潤。


而之前被外界認為不務正業、魔怔等種種行為,也将會随着他的成功,變成熱愛、專注等贊譽之詞。可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終究還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1989年,劉漢青撰寫了一篇名為《素數在自然數中的分布》的論文,他的同學翟明幫他将論文發布到了網上。後來,有一位來自挪威的數學家讀了這篇論文。

這位挪威的數學家,指出了幾處自己不認同和有疑問的地方,并寫信與劉漢清交流。針對他的疑問,劉漢青委托自己當年的同學用英文回答了對方。

不過,在幾次交流之後,對方就沒有再回複了,最終這篇論文也不了了之。1990年,翟明将劉漢青的論文,交給了北京大學著名的數學教授潘承彪。


由于這個在學術界籍籍無名,甚至連基礎的本科畢業證都沒有拿到的年輕人,實在是沒有什麼威信,所以潘承彪起初對劉漢青的論文并不感興趣,所以便推辭了。

經過多次懇求後,潘承彪終于點頭答應幫忙看一下劉漢青的研究成果。在仔細研讀後,潘承彪對劉漢青論文中的一處内容提出了疑問,指出其中一個論點無法成立,還需進一步論證。

可是劉漢青卻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沒有錯誤的,認為那個論點根本無需進一步論證。後來他也沒有再去找潘承彪,這篇論文就這樣再一次石沉大海。

一位優秀的導師,是學術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擁有更加豐富的經驗以及知識儲備。這不僅能為後人提供基礎的學科知識,還能為後人提供很多方向性的指導。


劉漢青本身就有非常出色的數學天賦,如果他能夠有優秀的導師指引,那麼對他的研究無疑是大有幫助的。至少會對他有所啟發,可以讓他少走一些彎路。

可是劉漢青犯了閉門造車的錯誤,因為他隻管一頭紮進自己的研究之中,與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也缺乏交流和聯系,并且也不太願意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議。

就這樣,劉漢青一直停留在自己主觀的認識中,難以進步。在此後的20年時間裡,他既不出去找工作,也不談對象結婚生子,成為了人們眼中名副其實的“巨嬰”。

直到劉漢青的父母年事已高,再也無法供養自己的兒子了。當地的政府得知他們的實際情況以後,為劉漢青辦了低保。随後,50歲的劉漢青,每個月可以領400元的生活補貼。


就這樣,當年人人豔羨的神童,在年過半百之時,卻隻能依靠低保維持生計,真的是讓人感到唏噓不已。如今,劉漢青的父母已經去世了,50多歲的他仍舊沉迷于數學研究中。

劉漢青一心所念的夢想在别人的眼中,早就成為了妄想,所有的蹉跎在他人看來,或許無法忍受,但是劉漢青卻從不在意,因為他認為自己隻是一位暫時沒有成功的數學家。

結語

其實劉漢青熱愛研究數學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才行;他沉迷研究工作本身也沒有錯,但是也應該承擔自己作為子女的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旁觀者,我們也隻能盡可能多地去理解和關懷。因為劉漢青如今的辛酸,正是他自己的選擇。在逐夢的路上,我們也要看看周圍的現實世界,跟随時代的步伐,才能成就自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