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子,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是一首中醫人必須學會的經方。我把它看作是張仲景用來“梳理陽氣”的方子。
什麼叫做“梳理陽氣”的方子呢?我還得給你舉個例子。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什麼毛病呢?就是有低血壓。
她當時已經45歲了,常常感覺乏力、眩暈、失眠,四肢不熱。她曾經被診斷為貧血,後來經過治療,從指标上看,似乎是強了一點。實際上,症狀沒有太大改善。
後來,這個人的問題日益嚴重,眩暈乏力加劇,手腳愈發冰涼,惡心、欲嘔、吃不下飯、神疲乏力,而且自覺脅肋脹滿難受。睡眠質量也特别不好。
等到她看中醫的時候,基本就閉經了,舌淡紅,苔薄潤,脈象細弱無力。經診察,有低血壓,其他方面的檢查均無異常。
這個時候,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我給你轉述如下——
柴胡,枳殼,甘草,白芍,生地,山茱萸,山藥,牛膝,枸杞子。
結果,七劑藥吃下去,患者感覺眩暈之感大大減輕,惡心欲嘔感基本消失,手指開始有溫度了。
接着,再用10劑,發現患者的血壓基本穩定了,其他身體不适感消失。
最後,遵原方,加入山楂,再進10劑,用于鞏固療效。
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
我跟你講啊,這個人的低血壓以及相關症狀,源于她陽氣“發不出來”。
啥意思啊?
你看,人要有正常的血壓,得有陽氣的支持。血壓是啥?說白了,就是一種氣血運行的力量、動力。這個力量和動力不足了,我們的髒腑就吃不飽飯,它不幹活,我們身體的很多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
從中醫角度看,什麼是人體力量的根源啊?是陽氣。陽氣充足,氣血運行的動力才充足。陽氣是我們這個生命體發揮功能、正常運轉的基本力量啊。它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血壓的強弱。
很不幸,上文的女患者,陽氣就不夠。
但是,她這個陽氣不夠,可不是因為陽虛,而是因為陽氣被郁滞住了,發不出來。
怎麼知道的?這個人,脅肋脹痛,惡心欲嘔,食欲不振,同時又四肢不溫。這個是非常明顯的信号,提示我們她肝脾不和,氣機郁滞。
我們的肝膽經,走脅肋。肝膽經氣機不暢,肝郁,我們脅肋就不适。肝膽屬木,它們氣機不暢,克傷脾土,就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的現象。
肝郁氣滞,陽氣不得宣發到四肢,所以就手腳發涼。
也是因為肝郁氣滞,肝魂不安,所以此人睡覺就不好。肝主筋。肝氣郁滞,肝血不養筋骨,所以四肢乏力。肝經走頭。肝經氣機不暢,她頭暈頭痛。
總而言之,種種迹象表明,這個人肝郁氣滞。肝郁氣滞的影響是什麼?就是陽氣在她的身體裡頭,被郁滞住了,不得升發,于是血壓不夠,四肢不溫。
這,就是患者發生低血壓的原因。不是陽氣不夠,而是陽氣被郁遏住了。你聽懂了嗎?
這個時候怎麼辦?既然你的陽氣被肝郁的因素影響了,發不出來,那我就來疏肝解郁,把陽氣發出去。這樣不就好了嗎?
于是,我們看到了上文醫案中的方子。我再說一遍——
柴胡,枳殼,甘草,白芍,生地,山茱萸,山藥,牛膝,枸杞子。
這個方子,前四味藥,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四逆散的配伍。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
我歸納,它就是張仲景梳理陽氣的方子。
你不是陽氣被肝郁所影響,發不出來嗎?那好,柴胡、枳殼,就是疏肝理氣的。白芍,可以柔肝,進一步養肝氣。炙甘草一般可以健脾益氣。
總之,這個方子雖小,但是能很好地解決肝郁的問題,化解肝脾不和的問題,從而把陽氣釋放出去。
這就是四逆散的高明之處。
接下來,由于上文中女患者剛剛絕經,必然有肝腎不足的問題。而肝腎精血的充足,又是濡養肝體、固護正氣的必要條件。
所以,上文醫案中,酌加生地、山茱萸、山藥、牛膝和枸杞子來補益肝腎精血。這個是六味地黃丸的意思。隻不過,考慮到患者心煩失眠,因此用生地代替熟地,以求清熱安神。
如此一來,患者肝郁得解,陽氣得以輸布,精血得以補充,她的身體狀态,自然也就好起來了。
按:
四逆散
+四逆湯,金匮腎氣,
+四物湯,六味地黃丸,一貫煎
+平胃散,滌痰丸,四妙散
+血府逐瘀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