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科學家說:3億年前,地球上隻存在一塊超級大陸!怎麼回事?

三分陸地七分海,整個地球表面在地理上可以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這七大洲分别是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極洲,四大洋則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根據經驗,基本上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那麼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的分布肯定不是固定不變的。

實際上我們腳下的陸地正在緩慢地移動,每隔幾億年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大約在3億年前(古生代二疊紀早期),整個地球表面隻有一塊超級大陸——盤古大陸。超級大陸也被稱作泛大陸。

在那時,現在的這7塊大陸都緊緊地挨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海洋的分隔。那時如果我們從中國所在的位置到達澳大利亞所在的位置,走陸路也能到達,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乘飛機或者乘船。

說起這個,很多人可能不信。不過,從世界各地的化石分布來看,讓人不得不信。因為很多生物都有固定的分布區域,并非遍布整個地球。如果大陸的分布固定不變,那麼古生物學家又怎麼會在兩個相距遙遠的大洲上發現相同類型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沒有腳的植物,難道它們是飛過去的?此外,地層和地質構造存在相似性也是證據之一。

正是這些證據的支持,讓科學家們相信我們腳下的大地在動。

大陸會跑來跑去,這在地質學上被稱作大陸漂移。說起這個概念,大家首先會想到魏格納,因為魏格納是系統科學性地提出這一概念的第一人。隻是魏格納當時也不太明白陸地為什麼會漂移,動力來自哪兒。

在魏格納逝世的30多年後,科學家發現,整個地殼可以分為六大闆塊:太平洋闆塊、亞歐闆塊、美洲闆塊、印度洋闆塊、非洲闆塊和南極洲闆塊,它們都漂浮在具有流動性的地幔軟流層之上。

也就是說,主要是軟流層的運動導緻了大陸漂移,而之前認為的地球自轉以及月球的潮汐力對此影響甚微。

根據地球闆塊構造理論,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就是亞歐闆塊與印度洋闆塊碰撞擡升的結果。仔細觀察火山地震的分布,就會發現它們主要分布在這些闆塊間的碰撞、分裂地帶。

地質學家估計,現在這些闆塊每年會移動1~6厘米。移動速度雖慢,但隻要時間夠長,比如100萬年的時間裡,闆塊平均能夠移動300公裡。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地質研究表明,地球表面的大陸一直在經曆這種分分合合的局面,其中盤古大陸是過去距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一塊超級大陸。

現在各大洲在地球表面七零八落地分布着,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它們在幾億年後又将形成一個新的超級大陸。到時候地球上就隻有一塊陸地了,這種情形就仿佛重現了3億年前盤古大陸的形成過程。

盤古大陸在度過了一段平靜歲月後,大約在2.5億年前的時候開始分裂,形成了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這兩塊古大陸後面又繼續分裂、漂移,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地理格局。

不過,在地球漫長的歲月裡,這種變化也并非永恒不變。幾十億年後,地球内部很有可能會徹底冷卻,到時候軟流層凝固,這種分分合合的局面也就見不到了。

說到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在3億年前,那個時候現在這些區域所對應的位置難道不會沉入海中嗎?

這個真不會!因為短短幾億年的時間裡,還不至于發生非常巨大的海陸變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