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患者當時不過40出頭,因為“腰脫”來求治,刻診,見舌根厚膩,舌淡,脈象沉緩,患者腰痛,腰部墜脹,牽連臀部。
而且患者這種情況竟然長達3年之久,當時患者的面部個足部都有些浮腫,兩隻腳發涼,整個人看起來都沒精氣神,飲食方面還可以,就是小便不多。
據患者自己說,是因為三年前的某一天幹活時,當時出來一身的汗,加上擡重物的時候腰閃到了,所以那個時候落下了病根。
何老先生思索片刻後判斷可能是“腎着” 于是,老先生揮筆寫了一個配伍。前後數了數,才七味藥:
幹姜9克,茯苓皮30克,白術20克,生甘草6克,陳葫蘆殼15克,川續斷9克,杜仲9克
患者用了4劑,果然症狀大減。包括浮腫、腰部的墜脹酸痛、兩腳發涼,以及大便不成形等,都有所減輕。再用7劑鞏固,諸證悉平,患者恢複上班工作了。
下面給大家解釋一下:你看何老的配伍,用幹姜、茯苓皮、白術、甘草、葫蘆殼、續斷和杜仲。其中,前四味藥模仿的是張仲景在《金匮要略》當中記載的腎着湯。它也叫作甘草幹姜茯苓白術湯,或者是甘姜苓術湯。基本配伍,就是幹姜、茯苓、白術和甘草。其中,幹姜和白術溫中健脾,燥濕益氣。茯苓健脾利水。在此基礎上,用葫蘆殼增進利水之效,用續斷和杜仲來補藥,強筋骨。這樣一來,标本兼治。
這裡頭的葫蘆殼,很多人不常用。它是利水消腫的一味藥,但是本身有一定毒性,所以用量不宜過大。用不好的話,可以将其替換掉。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有興趣的,請在專業人士的當面辯證指導下,借鑒應用。你自己不要盲目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