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王四進老師經方中醫講堂(85)柴胡桂枝幹姜湯;柴胡加龍骨牡蛎湯;白術:麻黃加術湯;白術散;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腳腫如脫,腰間盤突出、滑膜炎;六經辨證源于六氣

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太太,活動不活動都是心下若有堵物,身無力和脈急數是外感造成的太陽證,眼發脹和口渴屬陽明證,頭暈和口幹苦是少陽證,大便稀是太陰證。在醫院檢查說是心髒病,吃藥兩個多月也不見效,因為西醫沒有外感的思路。前一段時間她感冒打了兩針沒事了,實際是還沒有好。去年老伴死了後着急生氣,就造成了少陽經脈不通。傷寒論上說,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複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姜湯主之。

這個方子有花粉針對的是口渴,幹姜入脾針對的是大便稀。口渴、大便稀,又有少陽證要首先想到柴胡桂枝幹姜湯。主要是少陽與太陰合病,兩脅不舒服等少陽的症狀多,這種情況經常有。如果大便幹就是柴胡加龍骨牡蛎湯,就是少陽和陽明合病。柴胡和黃芩走少陽,因為有口渴所以沒有柴胡湯裡面的半夏,半夏是利水的,燥性比較大。牡蛎可以潛陽,把往上沖的少陽火右降,還有桂枝和炙甘草。

因為有眼脹、眉間疼的陽明症狀,我就又加了葛根。心下堵就是少陽克到胃土了,又加了白芍,配上桂枝和葛根就可以入陽明,這就成了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的葛根湯了。加枳實配合白芍和柴胡成四逆散了,可以用來疏肝,吃了五副藥脈就緩下來了。身上也有勁兒了,明顯好多了,其實就是外感加氣郁。中醫看病不能有定見,先辨他的症狀是内傷還是外感,把外感排除了再考慮内科雜病。

今天咱們接着講白術,白術止渴是因為中焦有濕堵着,人身正常的津液生發不上去了,去掉濕正常的津液就開始流通。黃元禦把每一味藥在傷寒論裡那個方子都列出來了,起的作用也有了,是考慮了張仲景用藥思路的。所以叫長沙藥解,是因為張仲景做過漢代的長沙太守。

理中湯,方在人參。用之以治痞滿嘔洩,蓋與姜、甘、人參溫補中氣,轉其升降之軸,自複清濁之位也。其性守而不走,故于補虛故固脫,獨擅其長,而于疏通宣導,則未能焉。若臍動腹滿諸證,非姜、桂、附子,不能勝任矣。凡去濕之品,每傷于燥。白術氣味濃郁,汁漿淳厚,既養胃氣,亦補脾氣,最生津液,而止燥渴。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黃之内,汗去而津液不傷,至妙之法也。

白術裡面含的油脂比較多,蔡長福老師治療口渴的病人用理中湯倍白術,用到一百二十克。别的醫生開的處方都是用人參加白虎湯,這一類的涼藥加減吃了無效,蔡老用理中湯加大白術用量後就再也不渴了。白術能把人體細胞外面的水轉移到細胞裡面去,人就不渴了。中醫說是健脾後,脾氣把津液輸送上去了。

金匮要略裡的麻黃加術湯是麻黃湯加白術,能治療寒濕困表。症狀是濕家身煩疼、惡寒、發熱、關節和肌肉疼,是因為濕氣阻到關節和肌肉裡面了。或者是沒有燒,麻黃湯是治風寒症的,寒濕到一起了就得用白術了。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是麻黃湯,風寒在表當發汗,但是濕邪在人體裡又不宜過汗。發汗隻能把風寒去掉但去不掉濕氣,因為風寒好去濕氣不好去,加白術後不但去濕氣,還使發汗緩慢而不太過。

表裡同治,麻黃得術,發汗不至過汗,白術得麻黃,并行表裡之寒濕。用藥配伍的奧妙就在這裡了,表上的濕從汗解,裡濕從小便解。張仲景在風濕篇很多方子都用到白術,肚臍以下跳動就不要白術了,這就是欲作奔豚的症狀了,就要在理中丸裡加桂枝或肉桂了。嘔吐、腹脹厲害也不要白術,因為白術的缺點就是有點壅滞,不太能行氣。蒼術就偏一點燥,可以行脾陽,白術偏一點潤,用于補津祛濕。濕氣太旺了用蒼術,有濕氣、下痢、津液補不上來就用白術。

白術散裡的川椒能溫腎水,把火收藏到腎水那裡,腎火可以生脾土,血分藥川芎能左升木氣活血,溫下焦。有了木氣和土氣,胎兒就長得比較好。這個方子是養胎的,不是治病的,婦女懷孕平常也可以吃。張仲景祛關節的濕邪用白術和蒼術,祛裡寒用附子,祛疼到處走的風用桂枝和防風,加上甘草就是為了慢慢的去,桂枝的用量最大,可以把藥力帶到關節上,桂枝芍藥知母湯裡這些藥都有,治腳腫如脫,我常用它治療腰間盤突出、滑膜炎。

蓋濕淫之病,善傷津液。以土燥金清,則肺氣降灑,而化雨露。其露氣之氤氲而遊溢者,浸潤滑澤,是謂之津。津液滲灌,髒腑沾濡,是以不渴。濕則氣滞津凝,淫生痰涎,髒腑失滋,每生燥渴。津液無多,而再經汗洩,濕愈而燥傷矣。加白術去濕而養津,此除濕發汗之金繩也。

這種病是淫濕而成燥,正常的水液不能運化積到一起,人體又吸收不了就成燥了。肺氣如霧,能把津液布散下去,達到周身皮毛。走到髒腑裡面就不渴了,走到經絡裡就潤澤,不走就是有形之痰了。髒腑就得不到滋養了,本來津液已經虧少了,如果發汗或洩瀉,就濕、燥得更厲害了,加上白術就能把矛盾的地方解開。

水火之交,其權在土。水化而為木火,由己土之左旋,火化而為金水,緣戊土之右轉,土者,水火之中氣也。中氣旺則戊土蟄封,陰降而抱陽,九地之下,常煦然而如春,己土升發,陽升而含陰,九天之上,常凜然而如秋。中氣衰則戊土逆升,失其封蟄之職,火飛而病上熱,己土順陷,乖其發達之政,水沉而病下寒,是以火熱水寒之病,必緣土敗。仲景治水,五苓、真武、附子、澤瀉諸方,俱用白術,所以培土而制水也。禹平水土,非土則水不可平。治天下之水者,莫如神禹,治一身之水者,莫如仲景,聖聖心符,天人不殊也。

陽氣潛到地下,地下就成春天了,陰氣上到天上就成秋天了,最陽的時候有了一點陰氣下來了。上熱下寒一定是土敗的原因,中氣在中間不旋轉了。治水應該少陰負扶陽,少陰是水量要小,扶陽是土量要大,這就是順。脈上也是這樣,陽明胃氣壯大一些就能克制住水,少陰厲害了,陽明和太陰衰了就完了,燥土就不治寒水了。張仲景治水就治到家了,裡水、外水都能治。

白術性頗壅滞,宜輔之疏利之品。肺胃不開,加生姜、半夏以驅濁,肝脾不達,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補而旋行,則美善而無弊矣。産于潛者佳。選堅白肥鮮者,泔浸,切片,盤盛,隔布,上下鋪濕米,蒸至米爛,曬幹用。加點砂仁、防風、桂枝和陳皮幫助白術疏通,防風偏燥左升,風能勝濕。右路不降就加半夏和生姜,化濕降濁,輕輕轉一下就行了,看他是左邊不升還是右邊不降。黃元禦确實把張仲景的心法研究透了,曆史上隻有他說過六經辨證源于六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