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骨質增生與退行性病變防治功

骨質增生與退行性病變防治功 本法由晉代“巢氏宣導法”中的功法組編而成,主治頸椎、胸腰椎骨質增生,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并防治中老年骨和軟組織腿行性病變,有強筋健骨的作用。
整個功法共分:起勢、強頸勢、強胸腰勢和收勢等四段。患者練功時按病在頸或胸腰而多練強頸或強胸腰段。
第1段、起勢
取正立姿勢,腳跟靠攏,腳尖分開成八字形,兩腿并立,兩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屈,虛腋垂肩。頭身正直,兩眼平視前方。舌舐上腭,口輕閉。思想安靜,意守下丹田,全身放松,呼吸自然,靜立呼吸七或十四息。
要領:掌握“松靜自然”四個字。
第2段、強頸勢
共五節,頸椎骨質增生可多練此節。
1、捉颏旋頸
左手從身體前方正中,從下丹田沿任脈緩緩上提,手掌向身體,至下颌骨下方握住下巴。抓握時拇指在左,其它四指在右,虎口托住下颌。與此同時,右臂向外上舉至與肩平,手掌向上。然後左手推頭頸部向右轉動,盡勢,以手拉頭頸向左,如此反複推拉七或十四次。在推頭頸部向右時呼氣,意念引氣從頸至胸前手臂内側三陰經到手掌,從手指排出病氣,拉頭頸向左轉動時吸氣,意念大自然清氣從手指吸入,經手臂外則三陽經流向肩背,至大椎穴上達頸部風池穴。再推頭向中時又呼氣,意念從頸胸沿手臂内側由掌指排病氣,拉頭頸時又吸氣,意念引大自然清氣,經手臂外側至頸,如此循環七或十四次。換手再如上述重複七或十四次,兩手下垂,恢複正立。
要領:頸部轉動緩柔,仰面和旋頸度數可由練功者根據病情掌握,要循序漸進。意念行氣與大自然息息相通。
2、聳肩運頸
兩肩上聳,頭頸部向前俯、後仰、左右傾側。然後複正,兩肩下降,全身放松,如此算一遍。共行七或十四遍。呼吸在頭頸前仰後仰時吸氣,左右傾側時呼氣。意念氣随動作在頸前後左右運行。
要領:頭頸俯仰傾側要緩柔。
3、托颏旋頸
左手從身體前方正中,從下丹田沿任脈緩緩上提,手掌向身體,到下颌骨下方托住下巴。拇指在左,四指在右,以手的虎口部托下颌向上仰面,同時,右手向後下方斜伸,仰掌,五指分開。然後,頭頸向左右轉動七或十四次,換手再轉動七或十四次。呼吸、意念行氣與捉颏旋頸同。
要領亦與捉颏頸同,本節與捉颏旋頸不同之處,在于頭頸主動轉動,捉颏旋頸是以手推拉。
4、揉按風池
兩臂伸直從身體兩側上舉,手掌向上,至頭頂百會穴,兩手手指交叉,從頭後下降至頸後,以兩手的小魚際按在風池穴上,先以肘關節向内用力振動七或十四次。接着向前旋轉揉按七次,向後旋轉揉按七次,以左手牽拉右手按壓七次,以右手牽拉左手按壓七次。作完,兩手沿胸前下垂,恢複正立。在此節時意念在風池穴,呼吸自然。
5、搓揉腎俞
兩手後伸,手掌向身體,以手指從尾骶部沿腰背正中線的督脈向上按壓,至不能再向上時,改為以兩手掌根部沿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按壓,回至尾骶部,複改為用手指按壓,如此循環上下,每上下一次為一遍,共行十四遍。每向上按壓時吸氣,意念氣在脊柱内上升,向下按壓時呼氣,意念氣在脊柱内下降,往複循行。作完,恢複正立。
要領:揉按用力要均勻,緩緩升降。
第3段、強胸腰勢
共十四節,胸腰骨質增生、肩周炎、腰腿痛患者可多練這一段。
1、分足平肩站勢
兩腳分開,與肩平寬,雙足平行向前,兩眼輕閉,其餘均同起勢。在整個第三節均輕閉雙眼。
2、舉臂轉腰
兩臂直伸向前平舉至與肩平,以腰為軸向左右轉身。先向左轉,轉身時左腳以腳跟為軸向外旋轉至與右腳成丁字形,頭身盡量向左後旋轉。再回身向右轉,左腳亦回複向前,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右旋轉至與左腳成丁字形,頭身盡量向右後轉動。如此反複進行,每向左右旋轉一次為一遍,共行七或十四遍。呼吸在向左時呼氣,向右時吸氣。意念松腰,氣在腰部旋轉。
要領:腰部放松,旋轉緩柔。
3、伸臂後舒
兩臂向後下方斜伸,手掌向後。與呼吸配合,松緊手臂。先呼氣,手臂馳緩,肩肘腕指關節全部放松,意念行氣從腰部至腹部下丹田,經胸、手臂内側的三陰經至掌指,排出病氣,後吸氣,上肢關節拉緊,向後牽引,兩肩拉向後方。意念吸入大自然之清氣,從手指經手、臂外側的三陽經,肩背至大椎,沿背部正中線的督脈至腰部的命門。如此反複進行,每呼吸、松緊和行氣、循環一次為一遍。共進行七或十四遍。
要領:呼吸均勻而細長,與行氣很好配合。
4、屈肘後壓
兩臂仍在身後,兩手握固,即握拳以四指握住大拇指,肘關節屈曲,拳心向後下方,兩拳不接觸身體。兩肘和拳下壓、上升。下壓時呼氣,意念行氣從背脊下行;上升時吸氣,意念行氣沿背脊上升。每升降一次為一遍,共行七遍或十四遍。作完兩手恢複自然下垂。
要領:拳肘升降、呼吸、行氣節律均勻。
5、旋腕轉腰
包括旋腕、轉腰兩個動作,邊轉腰邊旋腕。腰先轉向左,後向右。在轉腰同時,兩手以腕為軸由前向後,由内向外,一圈一圈地轉動,每當手轉向外側時用力甩動一下,意念甩出病氣。每向左右轉腰一次為一遍,共行七遍。
要領:旋腕時肩肘關節均放松,随腕轉動。
6、舉臂前舒
雙手在腹前下丹田靠攏,手指向下,手掌向身體。将雙手上提至胸前膻中穴高度,改為手掌向下,手指向前,兩臂向前平伸。與呼吸配合,松緊手臂。先呼氣,肩肘腕指關節全部放松,意念行氣與伸臂後舒同。即從腰至下丹田經胸、臂内側至掌指而排病氣;後吸氣,上肢關節拉緊,牽引肩關節向前,意念行氣亦與伸臂後縮同,吸取大自然之清氣,從手指,經手臂外側至背、腰。如此反複進行,每呼吸、松緊和行氣循環一次為一遍,共行七或十四遍,雙臂恢複下垂。
要領:與伸臂後舒同
7、屈肘前推
同前勢雙手在腹前靠攏,上提至胸前膻中穴高度,雙手變為立掌,手指向上,手掌向前方,兩掌相疊,内外勞宮相對,向前方推出,直至肘關節全部伸直,然後,兩上肢自然下落,順勢向後甩一下,又在腹前上提,至胸前向前推。如此反複将手上提,前推,下落,後甩七或十四次。每次提手時吸氣,前推、下落時呼氣。意念随手動作行氣從腰背上升,經上肢前推,向後下甩出。
要領:手上提、前推緩柔,下落、後甩時關節放松。
8、振腕柔肩
兩手以腕關節為軸前後甩動,帶動肩、肘關節抖動。每手前後甩動一次,以腳跟頓足一次。共抖動、頓足七至十四次。
要領:甩動時上肢關節放松,頓足使下肢和脊柱關節震動。
9、屈肘旋脊
兩肘屈曲于體側,兩手掘拳,拳心向内,膝關節微曲,然後,向左右旋轉脊柱。先由下而上,從尾骶部、次腰部、胸部,至頸部;再由上而下從頸至腰骶。意念行氣沿脊柱先旋轉上行後旋轉下行。每旋轉和意念配合,到每一部位時,該部旋轉度較大,每個部位旋轉次數可由自己掌握。每升降一次為一遍,共行三遍。呼吸自然。作完兩膝恢複正立,兩肘仍屈曲。
要領:轉腰緩柔,意念行氣緊密配合。

10、屈肘運肩
肘仍屈曲,握拳,兩上肢如大鵬振翅飛翔,以肩關節為軸,上下扇動。肩肘向上時足跟提起,向下時足跟緩緩着地。呼吸在手臂上升時吸,下降時呼。意念行氣沿脊柱升降。每升降一次為一遍,行七或十四遍。
要領:升降緩柔。
十一、旋腕握拳
肘仍屈曲于體側,手以腕為軸旋轉,每旋腕一次,松掌握拳一次。旋腕由内向外七次,由外向内七次。呼吸和意念不作特别要求。
要領:旋腕緩柔
十二、捉肘旋肩
肘仍屈曲,右肘轉為直立于體側,拳仍握,左手松拳握住右肘,緩緩拉右肘關節向左移動,在右上肢向左移動過程中,右手不斷以腕為軸旋轉并松掌握拳,至右肘不能再向左拉時,右手順左臂向下抓住左肘,向右回拉,在回拉過程中,左手不斷旋腕握拳。左右牽拉一次為一遍,共行七或十四遍。呼吸和意念不作特殊要求。作完雙手自然下垂。
要領:牽拉時肩關節放松,盡量拉向外側。
十三、左右斜身
上身斜向左右旋轉,兩手亦随之甩動。先上身向左下方旋轉,兩手随身體甩向左方,左手握拳以拳背叩擊右側腎俞穴,右手以手掌拍擊腰部。與身體向左斜旋同時,左腳以腳跟為軸,轉向左方至右腳成丁字步。接着斜身向右下旋轉,雙手亦甩向右方,右手握拳叩左腎俞穴,左手以手掌拍擊左腰部,同時左腳恢複向前,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右旋轉至左腳成丁字步。如此左右旋轉,每向左向右一次為一遍,共行七或十四遍。呼吸意念不作特殊要求。行完恢複正立。
要領:斜身旋轉緩柔,叩拍用力适度。
十四、展臂舒脊
上身微向前傾,兩臂直伸在身體前方,手掌相對。接着上體緩緩伸直,兩臂亦緩緩上舉,至垂直時,翻掌向外,兩臂從兩側緩緩下落至體側時,再重複上述動作,如此進行七或十四次。每次兩臂上舉時腳跟漸漸提起,下落時腳跟亦着地。兩臂上舉時吸氣,下降時呼氣,意念行氣在背脊升降。
要領:動作舒展,呼吸柔細深長,兩臂下落時,全身放松。
第4段、收勢
1、恢複
2、兩腳八字正立姿勢,
3、兩眼睜開。
4、托颏蹲坐。
兩手從身體前方緩緩上提,手掌向着身體,至下颌下方,旋掌向下,兩手手指交叉托住下巴,膝關節漸漸彎曲下蹲,足跟提起直至臀部與足跟接近。下蹲度數可根據個人身體情況自行确定,下蹲時上體保持正直。
5、肩肘升降
保持蹲坐位,托住下巴的手以肘上下扇動,七或十四次。
6、旋腕握拳
放開交叉手指,兩手分開,手肘向上垂直抱頭部兩側,手指向上兩手以腕為軸向前,向後各旋轉七次,邊旋轉邊握拳松掌。
7、捧氣歸元
松開兩拳,雙手順勢從身體前方緩緩下落,手掌向身體,兩手下降至腰部時,翻掌向上,膝關節緩緩伸直起立,從身體兩側劃弧上舉,至頭頂部前又翻掌向身體,意念将兩手上捧元氣,向頭胸腹貫氣,在下丹田前略停片刻,恢複正立姿勢,靜立七或十四次呼吸,收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