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話:“父母傾其所有地愛孩子,孩子卻貪得無厭地啃噬父母。”
很紮心,卻是事實。
替他做太多,卻得到事事想依賴父母的孩子;
無私的付出,卻得到不懂感恩、尊重父母的孩子。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孩子永遠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且尊重着父母的。
而當孩子不尊重父母時,便該反思自己的養育方式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莎士比亞曾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而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便是養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看過這樣一段視頻。
一對大連的夫妻,做生意失敗了。
但為了讓兒子繼續在國際學校讀書,未來出國留學,計劃變賣自己的房産。
以此想鼓勵孩子奮發圖強,可孩子并不理會這些。
一如既往的在學校混日子,并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回家時,也不管家裡狀況如何,張口就跟媽媽要:三千塊。
媽媽很無奈地說:“我們的房子都計劃賣掉了,目前沒有錢給你,現在準備租房子呢。”
兒子被拒絕後,竟然憤怒的想要打人。
還理直氣壯地說:
“你們自個說要養我,完了整這一出,我欠你們啥呀,那你把我生下來幹啥呀,你拿我當狗耍呢!”
然後,踢倒凳子,摔門而去。
媽媽怕兒子做什麼出格的事,便妥協了。
去首飾店把自己的項鍊和戒指,抵押了2600元,給了兒子。
看着可氣又無奈。
父母傾其所有,孩子為什麼如此對待父母?
《正面管教》一書中講過:
父母做的過多,便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還讓孩子學會期待父母為他們服務。久而久之,便“理應”享受父母的服侍。
一旦父母不再滿足孩子需求,原來的愛漸漸變成恨,并以某種傷害性行為尋求報複,以此再獲得父母的付出。
原來,父母的寵溺,看似關愛,實則是一種傷害。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理應為孩子思慮深遠。
而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長遠的技能:便是學會感恩、尊重父母。
喜歡這句話:“養孩子如放風筝,既要它飛得高,又要它不斷線。”
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也要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電影《來都來了》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小男孩和媽媽在火鍋店吃飯。
服務員剛來,小男孩便開始點菜,并大聲報菜名:毛肚、鴨腸、耗兒魚……
一邊報還一邊問服務員:“記好了嗎?”
待服務員記完後,他卻淘氣地說:“不要!”
服務員很生氣,而一旁的媽媽卻沒有阻止,并和服務員說:“孩子還小,别和小孩計較。”
父母袒護不良行為,孩子便會為所欲為;
而明令禁止此行為,孩子便會懂得收手。
父母定的規矩,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在高鐵上,有個五六歲的男孩,坐在座位上動來動去,還總踢前面乘客的靠背。
媽媽警告過多次,但小男孩安靜片刻後,又開始淘氣,還大喊大叫。
小男孩的行為,也引起前面乘客的反感。
媽媽便把男孩拉到車廂處的空地上,并嚴厲道:“你不要再這樣淘氣了,你已經影響到周圍的人了。”
并要求在此處罰站十分鐘。
小男孩不願配合,便大哭,看媽媽沒反應;又開始撒嬌,但媽媽依然不為所動。
懲罰結束後,媽媽給他一個擁抱,并告知:媽媽依然喜歡寶寶,但剛才的行為不對。
并帶他給前面乘客道歉,再回到自己座位上。
這之後,男孩便在座椅上乖乖的,也沒再大吵大鬧。
父母怎麼教,孩子便什麼樣。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而不守規矩,無以成人。
真正的愛,是有規矩的愛,是讓孩子懂得行為的邊界和底線,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守規則,便擁有了成長路上的捷徑。
其實,有愛有規矩,才是一個家最好的家風。
人民日報曾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花精力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
1、學會:“和善而堅定”;
當孩子出現不尊重你,和你頂嘴或吵架時,你可以先走開,等他情緒平靜後,再找孩子談。
如《正面管教》當中分享的方法:
“寶貝兒,很遺憾你生這麼大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接受你剛才的做法。
今後,當你不尊重我時,我會暫時走開一下。
我愛你,願意和你在一起,而當你覺得能尊重我時,我再和你一起處理你遇到的問題。”
父母該堅定地告訴孩子,該如何與自己相處。
2、學會放手;
動畫片《鹬》中,有個細節很感動。
鹬寶寶慢慢長大,媽媽想讓它自己去覓食。
可它找好久都沒找到,還被無情的海浪狠狠地打在沙灘上。
它便跟媽媽撒嬌,希望媽媽喂它,但媽媽無情地拒絕了。
沒辦法,他隻好硬着頭皮再次覓食。
而這次,當大海浪再次襲來時,它學着寄居蟹的樣子,藏在沙中以免被海浪沖走。
這時,它發現很多食物都藏在海沙的下面,而它也學會了覓食。
很喜歡這句話:“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父母懂得無私的付出,也該懂得實時地退出。
3、學會赢得孩子的合作;
心理學家許添盛曾說過:
“一切“問題”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
想要赢得孩子尊重,其實更需要父母去尊重孩子。
想要與孩子合作,可以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調動孩子主動性,父母一起把關便好。
給孩子營造一個友善、平等的家庭氛圍,孩子也願尊重他人,主動承擔事情。
過猶不及,親子關系相處講究一個度: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寵孩子但不可無規則。
如曾仕強所說:“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天才,而是讓他心中有父母。”
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其實,也擁有了主動愛的能力。
孩子感激父母替他所做的一切,也會珍惜他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和父母的關系,就是他和世界關系的折射。”
其實,當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孩子便擁有了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願天下父母都懂得養育孩子,孩子懂得感恩、尊重父母。
作者 | 江小羽,公衆号:滿媽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