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芍藥甘草湯醫案

芍藥甘草湯醫案1(胡希恕治前陰抽痛案)

劉某,男性,50歲,1968年9月21日初診。前陰抽痛,伴經常胃脘痛半年,經補腎養肝等法治療不效,經友人介紹來會診。

患者舌苔薄白,脈沉細弦。脈沉細弦、胃脘痛,裡虛寒痛。前陰抽痛,津虛筋脈失養。

綜合分析:證屬裡虛、津血虛而筋脈失養,為芍藥甘草湯的适應證。

處方: 白芍 18g, 炙甘草 18g。

結果:服3劑,前陰抽痛好轉;服6劑,諸症已。

資料來源:

1.經方傳真[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253。

2.馮世綸經方臨床帶教實錄(第一輯)[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31。

芍藥甘草湯醫案2(徐迪華治小腿抽筋)

徐迪華醫案:王某某,男,28歲,1958年1月4日初診。自訴:3個月來小腿抽筋經常發作,輕工作輕發,重工作重發,休息後不發。發作後小腿酸痛數天不退。近4夜連續小腿抽筋,頭昏少力,食欲正常。2年前有鈎蟲病史,服2次驅蟲藥後,5次大便檢查,末見蟲卵。檢查:血壓90/60毫米汞柱。舌淡苔滑,脈軟細。面色萎黃,心肺正常,腹平軟,肝脾末觸及。紅血球325萬,血色素60%。

處方:芍藥甘草湯60毫升,為2天量。

1月6日複診:服藥一劑,小腿抽筋減輕,2劑即停。再服原方100毫升,外添服黃芪9克,黨參12克,當歸9克,服5劑。3個月後随訪,小腿抽筋未發過。

按語:小腿轉筋,即29條所謂“腳攣急”也,乃芍藥甘草湯之主證,由肝之陰血虧虛,筋脈攣急所緻。有是證使用是方,有是方即獲是效。

誠信仲景之方,乃臨床實踐之總結,用之不殆,則曆驗不爽。

芍藥甘草湯醫案3(治胃扭轉)

醫案來源:網絡收集

胃扭轉:孫某某,女,38歲,胃脘脹痛20多年,後10年伴發頻繁呃逆,大聲嗳氣,每年複發2~3個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續狀态,不能右側卧,查上消化道未見器質性病變,胃呈扭曲狀,診為胃扭轉。

方用芍藥甘草湯:白芍30g,甘草20g,日服一劑水煎取汁200ml,一日3次,服5劑愈。

芍藥甘草湯醫案4(曹穎甫治兩足酸疼拘急)

辛未之秋,予家筱雲四弟婦來診,無他病,惟兩足酸疼,拘急三年矣。其子蔭衢問可治與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藥甚平穩,不妨姑試之,乃為用赤、白芍各一兩,生草八錢。至第三日,蔭衢來告曰,服經兩劑,今已行步如常矣。而佐景所用,效如桴鼓者乃又如此,此可為用經方者勸矣。­

芍藥甘草湯醫案5(王明如治不安腿)

朱某某,女,45歲,1986年11月30日初診。近4個月來兩側小腿有莫可名狀的酸、麻、脹、似痛非痛之感,有時抽筋,有時有觸電樣感覺,靜坐休息時反而加重,常須拍打,按捏稍能緩解。本院神經科診斷為不安腿綜合征。經西藥治療無效而來餘處求診。

患者兩腿關節活動正常,按委中、承山穴有明顯酸脹感。頭暈乏力,夜寐不安,納谷不佳,坐立不安。舌淡紅中裂,苔薄白,脈弦。此乃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緻。治以柔肝養血,緩急舒筋。

處方:生白芍60克,甘草5克,5劑。服藥以後諸證明顯改善,夜已能安睡,胃納好轉,共服上藥30劑痊愈。

按語: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筋脈失養,可緻四肢酸楚不适,或痛、或麻,或脹。作為緩急之劑,芍藥用量宜大,一般無不良反應。

芍藥甘草湯醫案6(劉持年治急性胃痙攣)

來源: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79;(3):20

朱某,男,17歲。胃院陣發性疼痛,近日加重,夜間尤甚,呈抽掣樣發作,喜按,飲食無礙,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略數。診為急性胃痙攣。

處方:白芍l 5克,甘草9克,3劑。第1劑頭煎服後痛減,3小時後煎渣再服,症狀消失劑,痛止而末複發。

按語:胃痛喜按,乃虛也;痛而抽掣,拘急也;以舌、脈之象,責之于肝,是為正治,當用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醫案7(劉渡舟治鼠涅腫痛案)

來源:《新編傷寒論類方犯984:164—165

李某,男,25歲。右腿鼠溪部生一腫物,形如雞卵,表面不紅,用針管抽不出内容物。右腿拘緊,伸而不能直,強伸則劇烈疼痛,足跟不能着地,每到夜晚,小腿經常抽筋,痛苦不堪。脈弦細而數,舌紅而少苔。脈證合參,可知本證屬陰血不懦,筋脈失養所緻。

為疏: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3劑。僅服I劑,筋不抽痛,夜得安睡。進2劑3劑,足跟即能着地。又服1劑,而諸症皆除。

按語:腫物緣于筋聚,筋聚因于攣急,攣急本于血虛也。及察舌脈,則肝血不足之象昭然若揭。用芍藥甘草湯以酸甘化陰,柔肝緩急,正切病本.故原方未動,隻四投即愈。

芍藥甘草湯醫案8(劉國普治偏頭痛)

陳某某,男,45歲,l974年6月29日診。有偏頭痛史已五年餘。近三月來,午後加劇抽掣疼痛,經顱骨攝片、腦電圖、腦血流圖及血脂等檢查,均無異常。診斷為神經血管性頭痛。先後服過川草茶調散、杞菊地黃九、血府逐府湯等,均無顯效。面潮紅,心煩,耳嗚,多夢,口幹微苦,二便正常,舌尖邊紅、少昔,脈弦細略數。症屬陰虧肝亢之候。

處方:白芍45克,甘草12克。6劑後,痛減,續服12劑,頭痛完全消失。上年後随訪末再發。

按語:肝血不足,經脈失養,陽亢上擾而緻頭痛,心煩、多夢、舌紅少苔、脈弦細,肝血不足之候也;面紅、耳嗚、口苦,肝陽上亢之象也。用芍藥甘草場養肝血而潛肝陽,頭竅得養,不被邪擾,則頭痛可愈。

芍藥甘草湯治醫案10(陳漢雄治三叉神經痛(面痛))

羅某某,女,54歲,1964年7月12日初診。右側面頰陣發性劇痛已3周,經某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近來發作次數更加頻繁,每因吞咽或說話而引起劇痛,痛時閉目流淚,翹嘴咬牙,曆10餘秒鐘可得暫停,旋止旋作,日漸精神萎靡,頭暈目眩,食飲皆廢,脈象緩大,舌上無苔,中見裂紋。

投以養血祛風方(四物湯加細辛、鈎藤、姜蟲等)2劑乏效,乃改用芍藥甘草湯。處方:芍藥(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諸症悉除,7個月未曾複發。

按語,足見芍藥甘草緩急止痛之功甚著。

芍藥甘草幹姜湯醫案11(劉定西加減治風濕性關節炎)

劉定西醫案;張某,男,56歲,1978年1月27日初診。一年前因防震露宿,右腿關節疼痛,遇冷加劇,得熱可減,診為“風濕性關節炎”,轉診四川、甘肅等地,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佳,病情逐漸加重。現有腿強直冷痛,運動障礙,彎腰跛行,形寒肢冷,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口淡無味,食欲不佳,舌苔白膩,六脈濡弱。證屬寒痹。

處方:赤白芍、甘草各30g,附子15g。3劑,水煎服。

服後諸證逐漸減輕,服藥期間曾自覺右腿肌肉跳動掣痛,後自行緩解,原方附子量新增至30g,又服藥10餘劑,病愈八九,經善後調理痊愈。迫訪數年,末再複發。

按語:本案寒痹,乃營衛不和,陰寒凝滞所緻,故用調和營衛、溫經止痛之芍藥甘草附子湯治之。錢潢雲:“芍藥酸收,斂汗液而固營陰;附子辛熱,補真陽以強衛氣;甘草扶植中州,調和營衛。所謂溫經複陽之治也。”

芍藥甘草湯醫案12(張德超治消化性潰瘍出血吐血)

韓某某,男,40餘歲。宿患消化性潰瘍已4年,脘痛時輕時重,因飲食過急和郁怒緻胃絡受傷,吐血盈碗,脘痛.脈弦。證屬胃絡受傷,肝旺上逆。治宜柔肝緩急,護胃止血。

處方:白芍15克,甘草9克,白及30克,濃煎,頻頻緩服。服1劑後,吐血減少。連服2劑,吐血全止,脘痛消失。

按語:起于郁怒和飲食過急,肝氣犯胃,胃絡損傷而吐血,故用芍藥甘草湯柔肝緩急以治本,加白及降逆止血以治标,标本同治,則氣平而血止。

芍藥甘草湯醫案13(馮漢龍治呃逆)

一王姓老翁,呃逆連聲,日夜不止,以緻飲食減少,夜不能寐,連續三晝夜,深以為苦。日更數醫,叠進丁香柿蒂湯、旋覆代赫湯,均未見顯效;又以指甲放入煙管中吸之,即時順止,少頃又發,再用則無效。先祖父診其舌尖無苔,口幹少津,脈弦細略數,陰虛之象已顯。以脾土之陰受傷,緻肝木上犯,上升無制,呃逆之所由作也。《醫學啟源》謂芍藥“瀉肝補脾胃”,成無已謂“甘草以生陽明之津,芍藥以和大陰之液,……此用陰和陽法也”。

白芍藥30克,生甘草15克,煎湯頻頻服之。盡劑而呃逆已止。因舌津末還,原方加鮮石斛(先煎)15克進一劑,卒末複發。

按語:肝陰不足,木氣亢盛,挾土氣而上逆也,治宜酸瀉肝補,伐肝益胃。治陰虛呃逆,法見東垣、丹溪書。

芍藥甘草湯醫案14(喬保均治陽舉不倒)

王某,男,36歲,1964年4月15日診。3個月前因與近鄰不和,情志不遂,沉悶不樂,繼之,陽物易舉,挺而堅硬。近月來陽舉不倒,房事後亦強而不衰,脹痛不堪,曆經中醫治療未獲顯效。查見形體健壯,舌質尖邊紅,苔薄黃,脈弦有力。此乃肝郁化火,陰氣耗損,陰愈虛而火愈旺,相火内蒸,氣血不充所緻。

重投芍藥甘草湯:生甘草l50克,芍藥90克,水煎涼服,每日1劑分3次服。5劑後,陰莖脹痛明顯減輕,且有軟縮趨勢,遂以上方減量用之,繼服3劑而痊。

按語:本案肝郁不勃,損傷真陰,緻使相火妄動而強中。治應遵《内經》“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之旨,用芍藥甘草場酸甘化陰,滋降相火,則強中可愈。重劑而投,其效更佳。

芍藥甘草湯醫案15(嚴其達治肛裂)

嚴其達醫案:李某,女,32歲。大便幹燥半月,5日前大便幹燥更甚,便後肛門疼痛伴少量鮮血,以後每次便後均感肛門劇痛及有少量鮮血,其疼痛曆經3小時方緩解。

肛門檢查:肛門後正中位有一梭形裂口,深及皮膚全層,色鮮紅,牽拉裂口時有少許滲血并覺疼痛。

診斷為急性肛裂,給芍藥甘草湯:白芍50克,甘草l2克,水煎服。次日大便軟,肛門疼痛減輕,繼進l劑,便軟痛止,肛門裂口已愈合。

按語:肛裂病人常以大便疼痛就診,對急性肛裂的治療應以潤便和止痛并舉,止痛則以緩解痙攣為先。芍藥甘草湯具有上述兩種作用,作為主方應用于臨床,效果滿意。據報道,一般于藥後即可達到便軟痛止,裂口亦斯愈合。

常用量為白芍40一60克,甘草12克,或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強潤便作用。

芍藥甘草湯醫案16(耿守緒治便秘)

李某某,男,62歲,1988年4月2日診。近三年來大便幹結如羊糞,數日一行,臨廁努掙汗出,心慌氣短,西醫常用果導片以解燃眉之苦。

診見:舌質淡黯,苔薄白,脈弦細而澀。診斷:老年性便秘。治宜益氣養血,潤腸通便。

處方:生白芍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3劑藥盡,大便通。10劑後,大便軟硬适度,日便一次,随訪一年,大便正常。

按語:《本經疏證》雲:“芍藥能入脾開結”,“芍藥合甘苦草以破腸胃之結”。據臨床觀察,本方确有通便開結之效,尤對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者為佳。

芍藥甘草湯醫案17(石宜明治唾中龊齒)

張某,男,5歲,1984年9月4日就診。患睡中龊齒餘,經驅蛔、清胃洩熱等治療無效。證屬筋脈拘攣之風證。拟柔肝緩急,解痙祛風。

處方;配制白芍3克,炙甘草10克,蟬蛻10克。3劑後龊齒減輕.繼服3劑告愈。以後偶爾複發,仍服此方即愈。

按語:原按曰-----曾以大劑芍藥甘草湯治一小兒腿攣轉筋,不意患兒所患睡中龊齒亦随之霍然。因思小兒齡齒一證,當屬筋脈孿急所緻,即試以大劑芍藥甘草湯加蟬蛻治之,每多獲效。限于病案資料尚少,仍需作進一步臨床觀察。

芍藥甘草湯醫案18(随志化治畏寒)

張某,男,40歲,1986年8月21日就診。時值酷暑盛夏,而病者卻厚衣加身,仍打寒顫。自述因天熱貪涼,夜宿樹下,晨起即感惡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自認為感冒,遂購APc三片服之,半小時後大汗淋漓,良久方止。自此,覺氣短懶言,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倦卧欲被,動則汗出,半月末愈。舌紅苔白,脈遲無力。此乃大汗傷陽耗陰所緻。治以扶陽益陰。

方藥:白芍12克,炙甘草l0克,附子15克。服2劑,四肢轉溫,汗出停止,病愈體安。

按語:“汗而發之”,是治療外感之常法,然汗不得法,往往變生它證。本案發汗太過,傷陽損陰,而見畏寒伯冷,動則汗出等症,以芍藥甘草附子湯扶陽益陰以救誤,屬方證相對,故獲良效。

芍藥甘草湯醫案19(劉渡舟治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楊xx,男,33歲。病始右腿髋關節疼痛,行走困難。二個月後,左腿亦開始疼痛,不能步行。腿部肌肉有明顯萎縮現象,并伴有兩腿抽搐拘急。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建議手術治療。患者顧慮重重,經友人介紹,請劉老診治。視舌質紅绛、脈來弦細。劉老辨為陰血虛少,筋脈失養,血脈不利之證。

治以養血柔筋,緩急止痛。

乃用芍藥甘草湯:白芍24g、炙甘草12g三劑後,疼痛、拘急大減。

轉方用仙方活命飲疏通經絡血脈,并解毒止痛:當歸10g、赤芍10g、花粉10g、甘草節10g、丹皮10g、乳香10g、沒藥6g、雙花12g、川芎10g、浙貝6g、陳皮6g、炒山甲珠10g、皂刺6g服七劑,疼痛進一步減輕。

劉老又改用赤小豆當歸散與芍藥甘草湯兩方交替服用。 二個多月後,患者再診,已能棄杖行走。醫院複查X線片顯示:兩側股骨頭血流運行通暢,恢複正常。

[按語]本案的治療,劉老先辨出下肢拘急疼痛,為陰血虧虛,筋脈失濡,治用滋養陰血,緩急止痛的芍藥甘草湯;陰血既充,再予通利血脈,活血化瘀的仙方活命飲。又繼用芍藥甘草湯與赤小豆當歸散交替服用,頗為巧妙,不但緩急止痛,又能利血脈而清筋脈濕熱毒氣,故能藥到病除。

芍藥甘草湯醫案20(李高行治足外跟膿瘡)

1956年秋間,先父左足外跟上15厘米處許,生一膿疤,瘡之邊緣色黑,四周發熱腫痛,……當即排出膿汁,用九黃丹撤患處,外貼安慶膏,并内服仙方活命飲,以期清熱解毒。 服後效果杳然,腫痛日甚,膿汁不絕,末及一周,潰爛面積橫約12厘米,縱若9厘米,腫勢上至膝,下至趾。夜寝時偶有谵語,但醒時神識無異,飲食便溺亦正常。

處方:赤芍藥24克,生甘草15克,日服2劑。連服2日,腫痛消退尚緩,深思其故,知系赤芍僅長于活血,而清熱之力不足。乃于前方加金銀花45克,仍日服2劑。3日後.發熱腫痛大減,遂改為日服l劑。服5劑後即停内服藥,迨膿盡撤九黃丹,患處發痛,換撤《醫學心悟》之海浮散,而收全功。

按語:大凡瘍毒之發熱腫痛,乃由患部充血所緻。血淤愈甚,則腫瘍愈甚。芍藥甘草湯善行血通脈,《本經》謂芍藥治血痹,《别錄》謂芍藥散惡血,所述藥理,極合本證。尤用赤芍藥于下肢血脈淤滞,其效更捷。

芍藥甘草湯醫案21(治腿痛)

郭某,男,54歲。32歲時因肝硬變退休。廿餘載邊治療,邊休養。雖時有骨蒸潮熱,脅痛洩瀉等症,然調治幾日,便可康複。常相遇于街頭,見其擺地攤,做小商。日前午後下棋時,覺左側腿股微有疼痛,未予介意,當晚子夜因痛而醒。抽掣于腹股溝及承山穴處。不得穿褲,難以行立,徹夜不寐。服去痛片、芬必得可得暫緩,醫時由其家屬攙扶而至。視其痛肢皮色正常,亦不腫脹,推拿、按摩,疼痛可減。身無寒熱,納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脈象弦細。

仲聖于汗後腳攣急,立芍藥甘草湯以治,以其汗後絡脈空虛,筋肉失養也。本案雖未經汗,然肝病年久,津血不足,脈絡痹阻,筋肉失養,亦必然也。

拟:赤白芍各15g 炙甘草15g 二劑。

二診:一劑痛減,二劑痛失。行立自如,獨步來診。詢知腿仍發僵,此筋急不舒也,原方加苡米30g 木瓜10g三劑善後。

按:《素問·經脈别論》雲:“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本案患者肝硬化20餘年,必津虧血少,脈絡不暢。無寒熱,知非外邪。無壓痛,知其非實。故用芍藥甘草湯解攣急,通脈絡。脈絡通,筋得養,自能“千裡之行”。

芍藥甘草湯醫案22(治舞蹈症)

覃某某,女,11歲,手足不斷舞動,行走搖擺不穩,雙手持物不牢,面部呈鬼臉樣動作,舌不斷伸縮,頭部搖晃,煩躁不安,舌淡苔白,脈弦細,有膝關節疼痛史,診為小兒舞蹈症。系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緻。

治宜滋陰養血,緩急解痙。拟芍藥甘草湯:芍藥30g,甘草30g,水煎服,7劑愈。

芍藥甘草湯醫案23(治腹痛)

韓某,女,12歲。南關小學學生。《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今不滿二七,業已潮汛,且量多期延。初因害羞不願就醫,後失血甚多,出現神疲眩暈,心悸短氣,難以上學,始來就診。化驗檢查,血紅蛋白60g/L,紅細胞1.7x10^12/L。餘用滋陰補腎法以治,諸症見輕。

近三日,過午腹痛,時輕時甚,用手按壓,痛可得緩,夜寐後疼痛漸止。上午則一無所苦,飲食二便亦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略數。 觀其脈症,知崩漏日久,陰血大損,脈絡失養而作痛也。何以午前不痛、午後痛?以午前屬陽,陽氣為用,尚可帥血運行,是以不痛;午後屬陰,陰血為用,血運不暢,故而痛也。治當補血通痹,緩急止痛。

拟:白芍15g 炙甘草15g 二劑

二診:腹痛再未發作。遂守前法,予以滋腎補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