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對生命的理解和關懷,讓父母親人将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平平靜靜、幸福祥和地離開-...



本集開解經句:

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孝經·喪親章第十八》

内容講解:世間萬事萬物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終,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必然要面對生老病死的,當我們的父母親人長輩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呢?這一段儒家的經典講的就是——失去親人的孝子是怎樣表達哀思之情的。“哭不偯”,不要過于悲傷恸哭甚至暈厥過去;“禮無容”,因為心中難過而禮節簡樸;“言不文”,言辭上不再說華麗的詞彙;“服美不安”,不再願意穿着漂亮的衣服,而是穿着樸素的孝服;“聞樂不樂”,心中痛苦難過,不願唱歌、也不願聽音樂;“食旨不甘”,心情難過,吃到好吃的事物也不覺得香甜;這都屬于“哀戚之情”,是孝子真情的自然流露。


我們每個人對于自己的親人都有一份真情摯愛,“見面三分情”,更何況親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真情鍊接在一起。我們對于自己的父母長輩,這種情感應該更加深厚,因為正是他們帶給了我們生命。


面對親人、父母和長輩的辭世,我們都會很哀傷。君子顯現出來的是這樣的一種行為“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是人生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我曾經到馬來西亞講學,遇到當地一個華人家族的長者過世,她的家人在家中用冰棺布置了一個紀念堂,保持了很長的時間,讓親朋好友都能來瞻仰遺容、共同交流親人留下的美好回憶,最後再共同舉辦一個葬禮儀式。在我們國家的曆史上,也有這樣的傳統,稱之為“壽終正寝”,離世的人在親人的環繞陪伴下,在家裡的卧室中平平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會走得特别安詳。


我們現在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有人在家中離世不太吉利,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親人真正走得時候很甯靜安祥,那麼他會護佑子孫後代,家中會有一片祥和。長輩在家中過世,是吉壽、喜喪,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害怕。


人到了一定年齡總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在也有一些醫院非常人性化、懂得對生命的關懷,對于年紀很大的長輩不再動手術、過度治療,讓他們受到過分地折磨和傷害,卻不見得能延長多少生命,對父母親人反倒是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會比較有意義。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多尊重長輩的想法。


我們每個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長輩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多停留一段時間,但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活在世上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多去孝敬、贍養,讓他們老有所安、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用,晚年的生活幸福安詳。我們作為後代子孫,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讓父母長輩放心。有的時候父母長輩走得不放心,是因為擔心孩子的身體不好、夫妻不和、家庭不幸、第三代沒有教育好、工作不穩定,總之帶着一大堆擔憂和遺憾。甚至有的情況,父母還沒走,子女就打作一團争搶财産,讓過世的長輩走的時候很不安心。我們作為後代子女首先要考慮的,是讓父母心中沒有牽挂地走。


按照儒家對生命的理解和關懷,一個人要“五福臨門”,其中最後一福叫做“善終”,也就是要走得好、走得甯靜、走得幸福安詳。作為子女要從這個方面多替父母着想,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多去照料,同時很重要的是把我們自己安排好,不要讓長輩擔心。憂能使人老,憂愁會使人衰老得快、折損壽命。我們對父母長輩一定要盡到為人子女應盡的職責,在生活上要關懷,在精神上要給予希望,其中很重要的是讓父母長輩的心情高興,就能夠活得健康長壽。這樣不僅僅能夠讓他們活在人世間很幸福快樂,而且會影響到他們走的時候的心境。為人子女,我們需要好好學習了解的就是對生命的理解和關懷,讓父母親人将來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平平靜靜、幸福祥和地離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